天授元年,武则天大足元年突厥可汗吉利派遣以其弟始毕为首的议和使团前赴长安,结束了两国长达十数年的战乱,大周朝内,上自武则天,下至黎民百姓,无不为之欢欣鼓舞,举国上下一片欢腾.......长安城街道上,拿着武器的官兵站在两侧,在他们的身后站满了围观的百姓,为了这好不容易到来的和平,百姓脸上都露出了欣喜的表情,都熙熙攘攘的弹出脑袋往不远处的城门看去,等着议和使团的到来。
“打了十几年总算盼到这一天了。”
“是啊,再也不用充兵到边关去了,真是苍天有眼呐!”
“哎,我的两个弟弟都己死在边塞了,这个仗要是再打的话,我两个儿子也保不住了。”
“谁说不是啊!
听说这次突厥使团进京,就是为了要和朝廷重修旧好,永诀战患,特使就是突厥皇帝的弟弟。”
“是吗?”
.........这边时间往前,在一片沙漠里,一个身穿突厥服饰的男人从西五米的沙丘上滚了下来。
停下后,他立马起身爬了上去,看着不远处处于漫天黄沙中的城镇,己经筋疲力尽的他一只手朝着城镇的方向伸出手,一脸高兴,以为自己可以活命了。
就在此时,一把长枪捅进了自己的胸膛,在炙热的阳光照耀下,不远处出的城镇缓缓的消失在了眼前,原来只是海市蜃楼。
在他倒下后,身后之人的身影也露了出来。
一个身着一身黑的人坐在马上,在他肩上披着黑色的披风,头上戴着黑色的帽子,在帽子的两侧有着像镰刀的装饰,同时脸上也戴着一个人形面具,只露出了两个眼睛,很是神秘。
在杀完人之后,便淡定的离开了。
大周,金銮殿内武则天看着殿内气氛严肃,’咳咳‘了几声。
犹如大凌的众臣,听到上方传来的身影,都看向了皇帝。
武则天面露笑容的说道:“没想到众卿的腿竟如此坚强啊!
从五鼓入朝到现在己经两个多时辰了,众卿还如此首立,真是令朕自叹不如啊!”
大臣听到皇上如此调侃,纷纷都笑了起来。
武则天:“凡气分清浊,清浊相抵其气放能顺畅,这殿里的气氛太浊了。”
张柬之:“陛下,不知这个浊字指的是什么?”
武则天:“两个休战固然是我天朝之幸,更是突厥之幸,因此众卿不必过于凝重,放松些才好。
一会儿突厥使团到来,要让他们看到一团和气,而不是一团凝气,和气自然一切顺畅,而凝气则使我泱泱大国自曝其弱,令夷狄小看。”
张柬之:“陛下明鉴。”
武则天:“占了几个时辰了,朕心不忍,众卿便席地而坐吧。”
大臣们见此有些犹豫不决,相互看周围的同僚,不确定陛下的意思。
在众人犹豫之时,张柬之想了想便明白了陛下的意思,依言坐了下来。
其他大臣看着张柬之坐了下来,也跟着席地而坐。
武则天:今日之事殿中只缺得一人,如有此人在则气可和,事课遂,众卿知道朕说的是谁吗?
“大臣们听到陛下这么问,交头接耳的讨论起陛下说的这个人是谁,而张柬之只是想了下,便知道陛下说的是谁了。
武则天看着下面讨论的大臣,眼神扫过张柬之那了然于胸的笑容,知道他心中有答案了。
武则天说道:“看来柬之己经知道了。”
张柬之胸有成竹的说道:“陛下说的是狄仁杰,狄大人。”
“恩。”
这时一个大臣跳了出来,反驳道:“狄仁杰众罪逆天,若不是陛下天恩,他早就粉身碎骨了。”
“哼!”
武则天听着这个大臣反对自己的话,心中很是不高兴,转头问起了狄仁杰的这几年的情况。
“狄仁杰还在彭泽县任上吗?”
张柬之:“正式,臣听闻他施政妥善,劝课农桑,连断累年积案,令百姓安居乐业彭泽百姓还未他里了生词。”
“陛下.........好了。”
就在另一个反驳的大臣还想说些的时候,就被陛下打断了,“狄仁杰去朝六年,够久了。”
“陛下.....启奏陛下,突厥特使始毕可汗己到朱雀门。”
就在张柬之正要说些什么时,通报使的声音在殿外响起。
“来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始毕可汗来到了殿中。
始毕可汗带着突厥吉利可汗的旨意,表达了与大周议和永修旧好,为表达诚意,还将突厥的至宝献上,以表诚意。
武则天见突厥如此诚意,为了彰显大周的诚意,为议和使团在晚上举办了宴会,还将益阳郡主嫁给吉利可汗为妻,随赠美女30名,珠宝十车,内苑骏马五百匹。
这边长安城内,武则天为到来的使团举办着宴会。
在城外的一个不起眼的土窑之中,关押着一个犯人,此时锦衣卫正严刑拷打,一声声惨叫从窑洞中传出,可见锦衣卫想从犯人口中得到一个秘密。
殊不知一场阴谋早在使团出发时就己经开始了。
结束宴会的武则天接到突厥使团要明天要出发的消息,很是震惊,不确定的看向张柬之,“什么?
明天就要走?”
张柬之:“正是,始毕说吉利可汗急等汇报,因此不敢迁延。”
“即使这样也不必如此仓皇啊!
他们会不会有什么阴谋?”
对于如此着急要走的使团,武则天心中升起了阴谋论。
张柬之:“这个我想应该不会,否则他们何必专程前来修好,还献上了部落的圣物。”
被说服的武则天,打消了心中的疑虑,“我想也不至于。”
对此,武则天只能连夜宣旨让益阳郡主进宫,准备明天与突厥使团一起出发,前往突厥议和。
接到婢女前来禀报进宫,义阳郡主收拾了下便坐上马车进宫了。
可是在马车行驶到一半时,意外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