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决绝转身五月二十日,港城最豪华的酒店宴会厅内,
正举行着一场备受瞩目的婚礼——沈家公子沈屹与林家千金林薇的联姻。
苏晚站在金碧辉煌的走廊尽头,身上那件为了观礼匆忙换上的杏色小礼裙,
此刻显得如此单薄而格格不入。空气里弥漫着香槟的醇香与玫瑰的馥郁,宴会厅内,
司仪激动人心的声音隐约传来,正介绍着那对被誉为“天作之合”的璧人。沈屹,
她爱了七年,从青涩校服到差点披上婚纱的人。林薇,她曾视若姐妹,无话不谈的挚友。
指甲深深陷进掌心,细微的刺痛感让她维持着最后一丝清明。
她原以为自己可以平静地见证这场仪式,送上看似大度的祝福,然后体面退场。
可当听到沈屹清晰地说出“我愿意”,当那枚璀璨的钻戒稳稳套上林薇的无名指时,
心脏仿佛被瞬间浸入冰海,又沉又冷,几乎无法跳动。原来,七年的情深意重,
终究敌不过现实轻飘飘的“门当户对”四个字。周遭的喧闹和欢笑像隔着一层毛玻璃,
模糊而刺耳。她再也无法忍受,转身逃离了那个令人窒息的华丽牢笼。脚步虚浮,漫无目的,
直到抬头,看见走廊另一头那扇厚重的、标示着“1609”的套房房门。
是沈家为今日最重要的客人——沈屹那位常年在海外、神秘莫测的小叔叔沈聿准备的休息室。
关于沈聿的传闻很多,年纪只比沈屹大七八岁,却已是沈家真正的掌舵人,手段凌厉,
行事低调。苏晚只在沈家必要的家宴上见过他寥寥几面,印象里是个极冷淡英俊的男人,
目光深邃,扫视过来时带着审视的意味,让人无端紧张,却又奇异地感到一种沉稳的气场。
此刻,胸腔里那股混杂着痛楚、不甘和被背叛的愤怒,烧灼着她的理智,
一种破釜沉舟的冲动驱使着她。她深吸一口气,抬手,敲响了那扇门。
“叩、叩、叩——” 声音在空旷的走廊里回荡,清晰得像是敲在她自己的心弦上。几秒后,
门从里面被拉开。沈聿似乎刚结束一场远程会议,身上穿着件深灰色的丝质睡袍,
领口松垮地敞着,露出线条清晰的锁骨。他手里还拿着个平板电脑,看到门外是她,
眉梢几不可察地动了一下,随即,那双深邃的眼眸里掠过一丝了然,
然后是种……不易察觉的玩味。他随手将平板搁在旁边的玄关柜上,慵懒地倚住门框,
目光从容地打量着她。从她微微泛红的眼圈,到她因为紧张而抿紧的苍白唇瓣,
最后落回她湿润却强撑倔强的眼睛。“苏小姐?”他的声音带着刚结束工作的微哑,
像羽毛搔过心口,却让苏晚脊背下意识地挺直。他记得她。而且,
他肯定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她为何会出现在这里,如此失魂落魄。走廊尽头,
宴会厅的喧哗声浪隐约又传来一阵,像是婚礼进入了某个欢庆的***。
那声音像针一样刺穿着苏晚的耳膜。她的手指蜷缩得更紧,骨节泛白。沈聿忽然低笑了一声,
那笑声又磁又沉,带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意味。“怎么,”他慢条斯理地开口,语调拖长,
“来找我,是想让我帮你……”他微微俯身,凑近了些,
带着清冽雪松气息的热意拂过她的耳廓。“——抢婚?”这两个字,像烧红的烙铁,
狠狠烫在苏晚的心上。所有的委屈和愤怒几乎要决堤,但就在那一刻,
一种更强的情绪攫住了她——不是沉溺于过去的狼狈纠缠,而是对未来的强烈渴望,
她要靠自己站起来,站得更高,更稳!她猛地抬头,不再是刚才的脆弱,眼底燃起一簇火苗,
直直迎上他近在咫尺、带着审视与些许戏谑的目光。她攥紧了微微颤抖的衣角,
声音带着微哑,却异常清晰和坚定:“抢什么婚。”她顿了顿,一字一句,
掷地有声:“我要靠自己站稳,从此和过去彻底告别。”她看着沈聿眼中那一闪而过的惊讶,
继续道:“找你,是想请你帮我引荐一位画廊或艺术界的前辈。我想重新捡起插画,
靠我自己的笔,走我自己的路。”走廊里瞬间陷入一片奇异的寂静。只有彼此交错的呼吸声,
一个带着破釜沉舟后的微颤,一个变得沉缓而带着探究。
沈聿眼底那点玩味和审视彻底消失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欣赏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欣慰。他缓缓直起身,
高大的身影依然带来压迫感,但那份压迫感中,似乎多了些别的东西。“我当是什么大事。
”他开口,声音恢复了平时的沉稳,“维恩画廊的负责人,正好是我一位朋友。
明天我让助理把他的联系方式推给你。”他目光锐利地看着她,补充道,
语气带着商人的务实:“但丑话说在前头,机会我可以给你引荐,能不能抓住,能走多远,
全看你自己。艺术圈不缺有才华的人,缺的是肯坚持、有韧劲的人。”苏晚用力地点点头,
心底那块沉甸甸的冰块仿佛裂开了一道缝,透进一丝光亮。她迎着他的目光,
真诚地说:“谢谢您,小叔。我会证明给您看。”这声“小叔”喊得自然而郑重。
沈聿喉结微不可察地滚动了一下,嘴角勾起一抹极淡却真实的弧度,
侧身让开通道:“外面吵,进来坐会儿?喝杯温水,缓一缓再说。
”第二章:崭新的起点那杯温水的暖意,仿佛从指尖一直蔓延到了苏晚的心底。第二天上午,
苏晚的手机果然收到了一条来自沈聿助理的信息,
附上了维恩画廊艺术总监周女士的详细联系方式以及一封简短的引荐邮件。邮件措辞得体,
既表明了引荐人的身份,又着重强调了苏晚自身的专业背景和潜力,给足了苏晚尊重和空间。
苏晚深吸一口气,压下内心的忐忑,拨通了周女士的电话。她的专业素养和清晰的艺术见解,
加上沈聿这层恰到好处的引荐,顺利为她赢得了一次面谈机会。面谈很成功。
周女士是一位干练且富有眼光的中年女性,
她欣赏苏晚扎实的绘画功底和作品中对光影、情感的敏锐捕捉。
尽管苏晚缺乏大型商业项目的经验,但周女士愿意给她一个机会,
邀请她参与一个即将启动的儿童绘本系列插画项目。“这是个团队项目,
你需要和其他插画师配合,风格要统一, deadline 很紧。”周女士语气严肃,
“能接受挑战吗?”“我能!”苏晚毫不犹豫地回答,眼底闪烁着久违的、充满斗志的光芒。
拿到项目合同和初步素材后,苏晚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心力。
她在离沈聿半山别墅不远的一处安静公寓租了个小工作室,每天埋首其中,反复修改草图,
尝试不同风格,力求完美。她知道,这是她重新开始的第一步,必须走稳。沈聿出差回来了。
他拎着行李箱进门,家里安静得出奇,直到看见工作室透出的灯光。他放下行李,
轻手轻脚地走过去,推开虚掩的门,看到苏晚正对着数位屏皱眉,手边散落着无数草稿。
他没有打扰,只是默默去厨房热了一杯牛奶,轻轻放在她的手边。“别太较真,
适当休息一下眼睛。”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关切。苏晚从专注中回过神,
看到是他,脸上露出疲惫却真实的笑容:“小叔,你回来了?出差顺利吗?
”她接过温热的牛奶,捧在手心,“这张场景图马上就好,改完色调,
这个项目的第一部分就算完成了。”“顺利。”沈聿拉开旁边的椅子坐下,
目光落在屏幕上色彩绚烂、充满童趣的画面上,微微点头,“进度不错,色彩很大胆,
孩子们会喜欢。”“真的吗?”苏晚眼睛一亮,像个得到认可的孩子,
“我还在担心风格会不会太跳脱。”“创新是好事。”沈聿语气肯定,“市场需要新鲜血液。
”这三个月的相处,他们的关系变得微妙而和谐。
更像是一种互相尊重、彼此支持的伙伴或朋友。沈聿会在她熬夜工作时提醒她注意身体,
在她对商业条款困惑时,用他精明的商业头脑帮她分析利弊;苏晚则会在他加班晚归时,
为他留一盏玄关的灯,在他胃不舒服时,默默煮上一碗养胃的小米粥。他们聊艺术,聊市场,
偶尔也聊些无关紧要的日常,绝口不提过去,仿佛那场仓促的开始,
真的只是一次纯粹的合作契机。一天晚饭后,苏晚拿出自己的速写本,
给沈聿看她构思的一个新系列草图,
利店温暖的橱窗灯光、雨后天边破云而出的那一线霞光……“我想做一个关于‘光’的系列,
不仅仅是自然的光,更是人内心那种追求希望、坚守信念的光。”苏晚解释着,
眼神熠熠生辉。沈聿翻看着草图,神情专注。半晌,他抬头,
目光灼灼地看着她:“这个想法很好,内核很打动人。为什么不尝试筹备一个个人画展?
”苏晚愣住了,随即连忙摆手:“个人画展?不行不行,我现在才刚起步,
经验、名气都不够,撑不起一个画展的……”“经验是练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
”沈聿打断她,语气认真而笃定,“我看过你所有的画,包括你大学时期的作品。
你对‘光’的理解和表达,有一种独特的、直击人心的力量。这份力量,值得被更多人看见。
”他顿了顿,补充道,语气带着令人安心的尊重:“放心,我只负责帮你搭台,联系场地,
协调基础资源。主题、创作、布展,所有艺术相关的事情,全部由你自己主导,我绝不干涉。
这是你的战场,苏晚。”看着他深邃眼眸中毫不作伪的信任与鼓励,
苏晚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她想起三个月前自己在酒店走廊的狼狈与决绝,
再看看眼前这些凝聚了她心血与梦想的画稿,一股前所未有的勇气涌上心头。她深吸一口气,
重重地点头,声音因激动而有些哽咽:“好!我试试!”沈聿眼底瞬间像是落入了星光,
文包里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文件:“这是市内几家适合你风格的美术馆和艺术空间的资料,
包括档期、场地费和合作模式,你看看哪家最符合你的设想,选定了告诉我,
我让助理去沟通。”第三章:逐光之路画展筹备的日子忙碌得像一场战役,
却也让苏晚感到前所未有的充实。她为自己的首次个展取名“逐光之旅”。每天,
她除了完成维恩画廊的商业项目,将所有剩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光”系列的创作中。
租来的工作室里堆满了画具、颜料和参考资料,常常深夜还亮着灯。
沈聿果然如他承诺的那样,只做“搭台者”。
他高效地帮她敲定了市中心一家颇具格调的中型美术馆的档期,协调了专业的布展团队,
并在宣传渠道上提供了必要的支持。但在艺术创作上,他给予苏晚绝对的自由和尊重。
他偶尔会来工作室,有时是给她带些夜宵,有时只是安静地坐在角落处理自己的文件,
陪伴她度过那些枯燥或焦灼的创作时光。他的存在本身,就像一种无声的支持,
让苏晚感到安心。有一次,苏晚为一幅名为《破晓》的画反复修改了十几遍,始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