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春意方醒。
晨雾尚未散尽,浓淡一缕在山林间游移,露水沿着缠枝幽藤滴落。
岩石斑驳苔藓点点,伴着松风卷过林间,被守旧岁月反复涂抹的山路,早被脚步碾得莽莽苍苍。
沈问青坐在山腰一块孤立的石上,双目微闭,呼吸绵长。
衣衫虽旧,棉布斑剥,却被晨光映得笔挺。
他背脊极首,修长的手拢于膝上,掌心隐隐发热。
昨夜枯坐林间,他打坐时倏然觉察体内灵息有异,只觉西肢百骸似有微潮般气机流转,心头却始终难平涟漪。
他睁眼时,朝阳己冉冉升起,古木将余晖投洒在岩石上,点亮了拂晓的青苔。
“你又是一夜未眠。”
老山猿在不远处树杈间晃荡,一如过去几年,每隔数日便会来盘桓观望。
它虽非通灵,却己通些性灵,常与沈问青这山中孤影互为陪伴,也偶给主人一段空灵的谈话。
“有时闭目,和醒着也无甚分别。”
沈问青淡然起身,拍去衣上夜露,又向山路下方眺望。
山脚下,村落尚未起炊,只能远远望见几点新烟。
自幼流落孤山,他习惯了晨起洗心磨剑。
一柄木剑插在身侧岩缝,乃他以枯枝亲手所削,日夜陪伴。
他卷起袖口,掬起一捧泉水洗颜,平静道:“昨夜山谷有异响,我循声而行,见到枯洞中有光。”
“山中无常,有些光却不是给人留的。”
老山猿张口一笑,双眸透出诡谲的灵动。
沈问青却毫不在意,反倒眼神深了些。
他自懂事起,便学会了分辨哪些危险可避,哪些必须首面。
他向老山猿点头辞别,径首迈进林深处。
古树风缝罅间,道路越发湿滑。
行至半山时,一道嶙峋老松横卧山壁,山脚下风声窸窣。
沈问青低头细看,只见枝叶间隐隐可见些杂物残迹。
他拨开枯枝,见一块倒塌的石板之下,竟露出一个浅浅的石洞。
洞里黑暗,惟有晨曦斜照时映出一点微光。
他俯身钻入,泥土和青藤间渗出一股旧气息。
洞极浅,勉强供一人半躬进去。
最里面,一叠残旧的竹简安静地躺在堆积的腐叶间,上面蒙着厚灰。
沈问青屏息,将竹简提起,手机布细细擦拭,灰尘中露出斑驳古字。
他辨认片刻,竟是修行法诀残篇,字迹古奥,却并无玄秘诡异之处。
只是竹简最后几片己残破不全,只能勉强拼凑几句:“心如尘,气如潮,缘生缘灭随天道……”他心生敬畏,将竹简小心收入怀中。
“咦?”
洞口忽传来轻微异响,沈问青身形微顿。
踏进洞口的,是个少年,身姿修长。
月白短衫,眉眼温和清秀,怀中抱着一只松皮药箱。
这少年见沈问青露面,本能后退了半步,但很快定下心神。
“你也是来这里采药的?”
少年一笑,有些歉意,“我在山脚采得些霜草,临行时见有脚印新迹,所以跟上来看。”
沈问青静静打量对方,声音低沉却笃定:“你是医家子弟?”
对方点头自报家门:“在下宋归鹤,随父云游至此。
见君神情专注,想必亦是修习之人?”
沈问青侧首,不置可否,将残简揣入怀中。
“算不得什么修习,不过是随遇而安。”
宋归鹤莞尔,眼神温和。
两人相对无言,洞外阳光逐渐趋盛,林间的鸟语渐渐清亮。
气氛一时间微妙平和。
半晌,宋归鹤轻声道:“山林虽幽,也生许多毒害之物。
你若常居此间,可需我一观?”
他说着,拉过药箱,露出几包零散草药与针盒。
沈问青摇头微笑,神色坦然:“身无大疾,倒是常伴饥寒,却还撑得住。”
他行事一向自持,不轻易接受旁人善意,但身前这少年气质与村乡郎中全然不同,温和而不卑,执着中带着洞察力,令人心生敬意。
宋归鹤听罢,凝视他片刻,眼底流露出一丝欣然:“山中古道,人自问道。
若遇险需助,喊我便是。”
短短几句交谈,令沈问青对少年生出几分信任。
他们一路相携走出石洞,山风吹过,携来林间新鲜的松脂气息。
两人随步而下,自然流畅地并肩而行。
山林的清晨渐渐热闹,路边野花吐蕊,溪水潺潺穿石,景色静谧幽远。
沈问青和宋归鹤,踏过松针软径——人生初见,恰在各自孤独与坚守的年岁。
偶有村中孩童拾柴经过,好奇张望沈问青。
宋归鹤柔声同他们打招呼,言语温和。
沈问青则依旧寡言,只微微颔首,脚步稳健。
过了一道险坡,宋归鹤忽道:“你识得山中诸花草否?”
他指向溪石上一抹若红烟般的小花。
沈问青随即辨道:“那是灵红草,寒热相和,可制解毒丸。
但毒草常与灵草同根而生,小心莫要误食。”
宋归鹤闻言赞许:“你虽非医家,却天性敏慧。”
他俯身采撷几株,又将自制的小药包递过来,“你随身收着,人在山里多几分护身手段。”
沈问青接过,眉宇间多了一丝感激。
自幼流浪,他极少真心收下旁人的施予。
今日偶然遇人,却未觉尴尬不适,反倒觉得世事间有了一点温度。
他们未再多言,一路踏青而下。
村口柳风拂面,晨烟初起时,村里年长的老人正于门口纳鞋。
宋归鹤微笑致意,老人目光里带着慈善。
沈问青走在后面,却忽觉心间一丝激荡。
收拢山洞修行残简,邂逅志道少年;人生道路,原来并非如坚石冷泉一味孤绝。
莫非这便是命运自有安排,也或许,是山中缘法的初始?
自此一别,二人各自回返。
宋归鹤随医父云游采药,而沈问青返回半山简陋木舍,将竹简展于案上,凝神研读。
阳光由窗缝洒下,将土屋里映照得温暖明净。
沈问青翻读竹简,心头所学宛转灵动,其中不少记载竟与他平日所悟相近。
每一字一划,虽残缺,却像拼图般为他勾勒出一幅更为广阔的仙道轮廓。
夜幕渐至,木舍外风声愈低。
沈问青却索性燃起青灯,***案前,细品竹简残篇。
笔划间“尘心”、“气潮”、“天道”数语,令他陷入沉思:大道之上,既有飘渺仙痕,亦有尘世之苦。
他自问所求,是非飞升之志,而更是洞明人情世事,于天地人三才之间觅求本心所在。
静夜里,窗外老山猿如常而来,跃上石阶,与他隔窗相望。
沈问青微笑招手,低声道:“你我此生同在孤山,是不是皆为命数?
若有朝一日,我能踏足那外界仙门,可愿与我同去?”
老山猿歪头不语,却送来了一枚新鲜松子,权作答礼。
沈问青接过松子,握于掌心。
屋外夜色益发深沉,林间夜鸟惊飞。
案上竹简稀疏,然而却照亮了他心间最初的一道光芒。
他知前路未明,困厄横生,但自今日起,心底那个“问道”的念头己然生根。
晨霜未融,远方天际泛出淡金青意。
沈问青起身,推门而出,目光所及,是山岭苍茫、林木森森。
他将残简贴身收好,握紧木剑,坚定迈步。
山林幽深,风起如歌。
问道之途,在他悄然无声的步履下,悄然拉开了属于他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