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乾清宫外。
方才还吵吵嚷嚷的百官见朱由检由王承恩搀扶着走了出来,立刻齐齐跪地。
“臣等叩见陛下!”
“陛下圣安!”
朱由检闻言身体微滞,抬头间目光扫过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心绪复杂到了极点。
可更多的却是痛恨,厌恶!
但当他目光一瞥,看到人群中新乐侯刘文炳、驸马都尉巩永固等,想到流寇攻打京师时是他们守着西方城门拼死抵抗,那翻涌的怒火瞬间消散,倏地又红了眼眶。
正当朱由检感慨之际,刘文炳率先恭敬出声,声音里夹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音。
“陛下无碍,臣喜不自禁。”
“臣知陛下为国事忧虑衣不解带,此时该好好静养。
然皇太极称帝于大明而言十分不利,臣跪请陛下立刻下旨命东江总兵沈世魁在皮岛备战,以防***借着攻打朝鲜的名义南下。”
“另,臣提议大同、宣府、居庸关等地驻军也应尽快做准备,以防流寇绕道蒙古南下!”
“至于军饷……”“新乐侯。”
不等刘文炳的话说完,先前挤掉周延儒擢升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突然出声。
“皇太极刚刚称帝,***内部尚有许多事要处理,此时又怎会突然南下?”
“还有侯爷方才提及绕道蒙古之事,是否有些杞人忧天?”
“更何况不管是修筑防御工事,还是备战募兵剿灭流寇都需要银子。
大明国库空虚众所周知,许多边军乃至京营的军饷都欠着,此时又哪来多余的钱做这些事?”
他的话登时引得不少人赞同,但同时亦有不少人反驳。
朱由检本就烦躁,闻声越发压不住心中火气,声音也不由得冷了几分。
“尔等方才太和门前因此事吵闹,现下又追到乾清宫来吵!”
“你们是想干什么?”
“是觉得朕活的太痛快,非得要给朕添堵?”
“尤其是你!”
“咳咳咳……”许是因情绪过于激动,朱由检说着便连连咳嗽。
王承恩急得满头冷汗,却又不敢多做劝解,只能不住地帮他抚着后背。
朱由检推开搀扶他的王承恩,哪里还管得了以前他这个帝王是何模样,满腹怨气的指向了当朝首辅温体仁,厉声斥道:“朕赏识你让你入内阁,可你在内阁这几年做了什么?”
“这朝堂上但凡是跟你有龃龉的,弹劾过你的,你自己看看有哪个还站在朝堂上?”
“现在大明内乱不停,又有***虎视眈眈,新乐侯等人提议亦是为江山社稷。
你明知问题在哪,不想着带着百官解决问题,却只顾一味指责同僚!”
“温体仁,朕要你这首辅有何用!”
当朝首辅,跻身内阁这几年可以说是毫无建树和对策,只顾一味排除异己。
更是跟东林党闹得不可开交,将大明朝廷搅得乌烟瘴气。
他当初真是瞎了眼,竟会倚重这等伪善之人!
要不是顾着点帝王脸面,他恨不得现在就弄死他!
众人更是被帝王突如其来的发怒给镇住了,多数人脸上满是不可置信,心中更是嘀咕不己。
陛下……这也太反常了!
那可是当朝首辅,是陛下最宠信的臣子!
陛下竟当着百官如此不留情面的训斥了他!
莫不是,陛下是被皇太极称帝的事给气糊涂了吧?
诸人许是疑惑,许是幸灾乐祸,便也都齐刷刷看向了温体仁。
当事人温体仁也是一脸懵逼,抬头撞上朱由检那要吃人的眼神,登时惊得一身冷汗。
“陛下息怒!”
“臣,臣也是为朝廷和百姓考虑,臣……”他话说到一半却又觉得不对劲,忙又叩首,“陛下恕罪,是臣无能!”
“臣这就与众位大人细细商议,尽快……”但他话未说完,便见朱由检很是不耐烦的摆手。
“不必了!”
“给朕滚恢去好好反省,想想这内阁首辅到底该怎么当!”
“滚!”
“陛下!”
温体仁本还想辩解几句,可旁边的羽林卫己走了过来。
那架势再明显不过。
——走不走,不走就把你叉出去!
温体仁怂了。
他憋着一肚子的疑惑和埋怨,却还要维持首辅的体面,只能踉跄着起身退了下去。
众人或是疑惑,或是激动难以自持,但却都沉默着没出声。
朱由检深吸一口气,回身看向了刘文炳和巩永固,眼间竟多了丝笑意。
“淇筠(刘文炳),洪图(巩永固),你们的提议很好。”
“可是,你们也都知道如今朝廷的情形,这银子……”话说到最后,堂堂帝王因再见故人激动,声音竟也带着颤音。
刘文炳与巩永固闻声暗暗看了彼此一眼,似是在这一刻确定了什么,顷刻间便红了眼眶,噗通跪地异口同声道:“若朝廷需要,臣等愿奉上所有家财助朝廷剿贼,抵御***!”
啥玩意?!
奉上所有家财?!
这不就是征饷征粮吗?
可前世没这一遭啊!
后来还是李自成率军攻打京师的时候,他召百官意欲征饷,结果个个跟他哭穷!
朱由检还在发懵,谁知竟又有人站了出来。
他当即扭头,却发现说话的人竟是成国公朱纯臣。
就见朱纯臣朝着他郑重行礼,而后看向在场百官高声道:“建奴猖狂,流寇猖獗,但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先安内。
陛下先前答应陕西巡抚孙传庭六万军饷至今无着落,若是没有军饷,孙大人又如何能阻止流寇入陕西?
只有剿灭***,大明内部安稳,我们才能齐心协力对付***!”
“是以,若朝廷需要,本官也愿捐银捐粮!”
见他站了出来,很快便又有振臂高呼,“诸位大人所言甚是!
***不能放任不管,流寇更不能不除!
我等身为大明之臣,就应为陛下分忧,为百姓筹谋!”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我等当团结一致!
陛下若要征饷,臣也愿意捐!”
“对,就是这么个理!”
“……”翰林院学士陈演、兵部尚书张凤翼、左都御史唐世济、刑部尚书冯英先后出声,纷纷表示愿意捐饷助朝廷剿贼,甚至连入宫见周皇后的国丈周奎竟也凑了过来,表示愿意捐银。
要知道大明覆灭前朱由检曾两次下令征饷,满朝文武个个装穷,最多捐银不过千两。
国丈周奎更是为避捐饷一哭二闹三上吊,后来周后私下召见给他五千白银,他私吞三千,最终堪堪捐了两万。
可京师沦陷后他向李自成献银十万两,后李自成又从他府中搜出白银五十余万,更有珍宝匹缎无数!
这样一个家财万贯,却不肯花钱救大明的人……此时居然这么凑巧出现在乾清宫,还主动捐饷?!
闹呢!
不对劲!
这太不对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