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民把最后一份报表归档时,办公室的日光灯管发出“滋啦”一声轻响,闪烁了两下,彻底暗了。
已是晚上九点,整层楼只剩下他这盏灯亮过。
窗外的写字楼像一片沉默的钢铁森林,格子间里的灯光星星点点,像被困在玻璃罩里的萤火虫。
他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椅背上搭着的西装外套沾染了些许灰尘——那是上周陪老板见客户时蹭到的,还没来得及送去干洗。
今年是陈长民在“宏图科技”的第十五个年头。
从刚入职时的毛头小子,到如今部门里最资深的“陈工”,他的工龄比部门经理的岁数还要长。
办公桌上的仙人球换了三盆,电脑从笨重的CRT换成了超薄一体机,唯有他手边那只印着公司十周年庆logo的搪瓷杯,还在日复一日地盛着热茶,杯沿磨出了一圈温润的白边。
“陈工,还没走啊?”
保洁阿姨推着拖把车经过,笑着打招呼,“您这勤恳劲儿,年轻小伙子都比不过。”
陈长民笑了笑,拿起搪瓷杯喝了口茶,茶叶是老家寄来的雨前龙井,味儿正。
“还有点收尾工作,弄完就走。”
他确实勤恳。
十五年里,他没请过一次长假,年假多半用来加班赶项目;部门里的新人换了一茬又一茬,遇到搞不定的技术难题,第一个想到的总是“找陈工”;就连饮水机没水了,打印机卡纸了,大家也习惯性地喊“陈工帮忙看看”。
他像办公室里的一颗螺丝钉,不起眼,却牢牢地嵌在那里,保证着整个机器的顺畅运转。
老板在年会上总说:“陈长民是我们公司的基石,是大家学习的榜样!”
说这话时,会举起酒杯朝他示意,语气里满是赞许。
可陈长民知道,这份“赞许”的分量——去年部门调薪,刚来两年的硕士生小张涨了三千,而他这个“基石”,只多了八百。
“陈工资历老,薪资基数高,涨幅自然要控制一下。”
经理找他谈话时,笑得像朵菊花,“再说了,您在公司地位不一样,大家都敬着您,这可不是钱能衡量的。”
陈长民当时没说话,只是捏了捏口袋里刚取的房贷单。
每月八千五的月供,像条勒在脖子上的绳子,让他喘不过气。
妻子最近总说颈椎疼,想去做个理疗,念叨了半年也没舍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