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是经历过革命洗礼的老党员,家中还有一个妹妹。
从小,大翔哥就生活在一种严肃而又充满温馨的家庭氛围中。
父母对他的教育非常严格,希望他能够继承革命传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969年,大翔哥进入省城新江市一中读初中。
那时的他,已经显露出与众不同的气质。
他长相英俊,善于言谈,尤其乖巧懂事。
1971年,大翔哥进入高中。
高中第一年他便加入了团组织,这得益于校长是他母亲的原部下。
校长对他的关照,让他在学校的表现更加突出。
高中第二年,大翔哥担任了校团委体育委员。
他热爱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练举重和拳击。
这些运动不仅锻炼了他的体魄,也让他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
他的幽默感和善于开玩笑的性格,使他成为同学们中的焦点,尤其是女生们对他颇有好感。
枫叶在窗外交织成金红相间的一幅油画,窗内的书桌前,大翔哥把绿军服袖子往上卷了两折,他咬着钢笔的帽头,加入团组织后,父亲送了两样东西给他,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练成的》,另外就是手中这支金星牌钢笔。
草稿纸上三角函数与电磁场的公式正在厮杀。
老式挂钟的铜摆晃过十点一刻,他忽然听见银杏叶扑簌簌掠过玻璃的声音。
抬起头时,正看见一片金箔似的叶子粘在窗缝里颤动,像是被卡住的蝴蝶。
窗外传来几个小孩的喧闹声…"这道题..."他揉着发胀的太阳穴,钢笔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个小墨点。
忽然灵光乍现,笔尖唰唰地在草稿纸上龙蛇游走…,当最后一个句号收住笔锋时,他后知后觉发现石手指节被钢笔压出了微白的凹痕,这个周日母亲给自己外加的课外作业做完了……父母的工作从没有周日。
大翔哥走进父母的房间,又一次打开父母的大衣柜,拉开抽屉,一枚枚纪念章、军功章整齐地摆放在一起。
他拿出一枚曾经别在母亲胸前的淮海战役纪念章,脑海中遐想起母亲和几位女战士穿着军衣、戴着军帽、手打快板,站在路边的土坡上,为奔向战场的钢铁洪流宣传、鼓劲的情景。
1972年8月,高中毕业后,大翔哥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前往松江湖农场劳动锻炼。
松江湖农场是大型国营农场,面积152380亩,其中水面123000亩,盛产鱼、莲、菱、藕,也养殖奶牛等牲畜。
农场职工近万人。
大翔哥这批2000余名知青进农场后,知青人数已有3600余人了。
初秋的一天上午,松江湖的晨雾裹着鱼腥味漫过堤岸时,大翔哥正蹲在船坞边洗涮军用鞋。
昨夜暴雨冲垮了七号鱼塘的围网,上千尾草鱼苗顺着泄洪渠游进了松江河。
他摸黑带人抢修时,军用鞋里灌满泥浆,此刻脚趾还***辣地发胀。
"大翔,场长叫你。
"农场会计老周从雾里钻出来,中山装口袋里露出半截红塔山。
大翔哥在工装裤上蹭了蹭手上的水渍,那支烟已经递到嘴边。
他犹豫半秒,就着老周擦燃的火柴深吸一口,辛辣的烟雾在肺里炸开时,他想起了父亲书桌里那本《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然后悄悄地把烟顺势丢进了路边的水沟里。
农场的生活艰苦,但大翔哥并没有被困难打倒。
相反,他逆难而上真正把农扬变成了磨练钢铁意克的战场,并展现出了出色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能。
场长李大佑是大翔哥父亲的老部下,有一个独生女儿叫林小红,在省会读纺织技校,老伴没随他来农场,偶而来农场小住。
大翔哥到农场后,他母亲告知了李大佑。
"老首长的公子下到自己农场,这城市娃还不在生活上多关心照顾点?" 李大佑想。
但他没想到,这娃能如此吃耐劳,还干劲冲天、豪气十足,真像了老首长。
生活无需关照,那就不能浪费了这棵好苗……大翔哥很快被吸收入党,先任农场分场团委书记,半年后任农场团委书记。
在农场的三年里,大翔哥不仅学会了如何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还培养了自己的社交能力。
他在这里学会了喝啤酒,虽然量不大,但这也成为他日后社交的一部分。
农场3600多名知青,潜藏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很多有志向的知青都成为了大翔哥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后来也成为他一生的挚友。
1976年9月10日上午10点,大翔哥正在带领青年突击队加固鱼塘堤坝,农场高音喇叭突然响起,惊飞了水面一群白鹭,一阵哀乐响起……大翔哥手捧着在阳光栩栩生辉毛泽东像章,热泪盈眶……。
第二日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五米高的毛主席像框被金黄的麦穗簇拥着,镜面玻璃倒映出十二个持枪民兵铁铸般的轮廓。
十米高的白布挽联从晒谷场边的水塔垂下,"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泽东主席永垂不朽"十五个墨字被雨水洇开,在风中鼓荡如帆。
场长李大佑扶着拖拉机的履带爬上主席台,藏青色的中山装左襟别着黑纱,右胸别着三排像章。
他展开讲稿的手在发抖,纸页上的钢笔字被细雨晕成蓝色的云雾。
"同志们..."沙哑的嗓音刚出口,前排的军装青年突然齐刷刷跪下……场长的发言被三次突发的哽咽打断,第四次开口时他捂住胸口栽向话筒架。
万人悲恸声中,大翔哥迅速从旁扶起场长,场长挣扎,举起右臂,沾满泥浆的手指指向前方——那里,十二台东方红拖拉机正牵引着新制的标语牌缓缓驶来,红漆写就的"继承遗志"在雨中施束,大翔哥忍住热厂泪,握紧了拳头……。
几天后,场长把大翔哥叫到他的办公室,递给他一张表:“农场来了一名工农兵大学生保送名额,你把表填了,你去吧!" "我不能走,还有这么多知青在这里。
" 去吧,大翔。
你的前程不应在这里。
"大翔哥抬头望着场长身后墙上挂着的毛主席遗像,咬着嘴唇接过了场长手中的推荐表……。
1981年8月,大翔哥结束了大学生4年深造,被分配进入江北省水利总公司工作。
?在这里,他凭借出色的表现和父亲老战友的关照,很快被提升为总公司团委书记。
水利总公司的工作让他接触到了更多的社会资源,也让他逐渐意识到权力和关系的重要性。
在水利总公司初期,大翔哥健壮的身体活跃在水电建设施工现场。
在工作中继续保持着他一贯的作风,埋头苦干,专注于技术工作。
生活上对自己要求严格,不抽烟、不喝酒。
他的工作态度、吃苦精神、技术知识及为人处世,都得到了王指挥长、陈总工师及身边工友的一致称赞。
初夏的大山中,弥漫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混凝土搅拌机的轰鸣声在峡谷里回荡,大翔哥的工装后背已经浸出一片深色汗渍。
他半跪在刚浇筑的防渗墙边,指尖抚过混凝土表面细微的龟裂纹,防水手电的光圈里突然泛起几点水光。
"陈总!2号段接缝处有渗漏!"他的喊声被山风刮得七零八落,对讲机里立即传来沙沙的电流声:"渗水量?坐标点?大翔哥迅速展开折叠式测渗仪,金属探针刚触到湿润处,表盘指针就跳到了红***间。
"每分钟12升,还在增加!"他抹了把糊住护目镜的汗水,GPS定位器在图纸上标出闪烁的红点。
远处黑云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着山头,暴雨预警的红色信号在安全帽檐上不断滚"启用三维渗流分析模型。
"陈总不知何时出现在身后,安全帽下花白的鬓角沾着水泥灰。
大翔哥的手指在平板电脑上飞快滑动,渗流场模拟图层层展开,红色等高线在接缝处拧成危险的漩涡"双液灌浆,水玻璃混合液配比1:0.8,灌浆压力维持2.5MPa。
"大翔哥的声音有些发颤,但输进控制系统的手指稳如磐石。
灌浆管开始嗡嗡震动时,他听见陈总在对讲机里倒抽凉气:"这新配方能成?"一周后的工程质量分析会在现场召开上,陈总用扳手敲了敲灌浆加固段的钢管桩,沉闷的回响里再听不到细微的流水声。
"这洋墨水灌的浆,倒是比水泥掺黏土管用。
"他摘下满是焊渣的劳保手套,在工程质量鉴定决议上签上自己的大名。
回到会议室,陈总把泛黄的笔记本摊在会议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