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修炼的是基础功法

第2章 道法自然,初悟玄机

发表时间: 2025-10-12
雨后的青云山,空气里混着泥土和青草的味道,吸一口都觉得醒神。

晨光从破窗户漏进来,在积了灰的地面上画出斑斑点点的光。

林九玄自然醒了,不是那种盘腿打坐一整夜的架势,而是侧躺着,姿势随意却隐隐合着某种自然的节奏。

这是他自个儿琢磨出来的“卧功”——结合《黄帝内经》里“法于阴阳”的道理,再配上优化过的《基础内功》呼吸法。

睡这一晚,不但不累,反而神清气爽,体内那丝微弱的先天真气又壮实了点,像条小溪似的,自己在经脉里缓缓流着。

饿还是饿,但身上那种虚得发飘的感觉轻多了。

他站起来活动筋骨,关节发出细微的噼啪声,是气血通畅、筋骨舒展开的动静。

“这‘先天一炁功’确实妙,重在打根基,润物细无声。”

林九玄感受着体内的变化,心里挺满意。

他明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这身体底子太薄,正需要这种温和又本源的法子来慢慢补。

眼下最要紧的是找吃的。

他记得玄诚老道以前在后山开了片小菜地,说不定还剩点啥。

再说山里总有野果、蘑菇,能找着就能填肚子。

作为顶尖大夫,认点能吃的植物和药材算是看家本事。

他推开那扇被踹得有点晃荡的道观破门,迎着刚升起的太阳走了出去。

算是头一回,正经打量这个新世界。

青云山不算高,但景色不错,云雾绕在半山腰,有点仙气。

就是青云观这地方太偏,早就没了香火,山路也快被荒草埋没了。

他先去后山菜地看了看。

果然,没人打理,荒了一大半,只有些命硬的野菜和几棵蔫了吧唧的萝卜还撑着。

林九玄小心拔了两颗最小的萝卜,又摘了点能吃的野菜。

这点东西,塞牙缝都不够。

“得,还是得靠山吃山。”

他把萝卜野菜拿回道观,转身就往山林深处走。

眼睛跟探照灯似的,一边找吃的,一边特别留意有没有能治伤或调理身体的药材。

进山没走多远,林九玄就有点收获。

几棵野果树挂着些晚熟、干瘪的果子。

他摘了点尝尝,虽然酸涩,但好歹能补充点糖分水分。

更关键的是,他在一块背阴的大石头下面发现了几株品相不错的茯苓,又在向阳的坡上找到些常见的止血草药。

“茯苓健脾安神,正合我现在调理脾胃。”

他小心收好药材。

有了这些,起码短期内饿不死了,身体也能稍微调调。

回道观的路上,他故意放慢脚步,倒不是看风景,而是趁机练练另外几样“基础武学”。

他用上《基础身法》,步子看着简单,就是基本的进退躲闪,但在树林里穿来穿去时,他能根据树距、地面高低,自然而然调整步子和重心,走得特别顺溜,几乎没声音。

这不是身法多高明,纯粹是靠前世对人体运动力学的理解,把效率拉满了。

碰到一段难走的陡坡,他就用《基础轻功》里的提纵技巧。

同样是简单的提气轻身,他能精准控制呼吸和肌肉配合,挑最省力、最稳当的地方下脚,灵活得像只猴子。

他琢磨出来了,轻功说白了,就是巧妙对抗和利用自身重量,核心在于气血瞬间的爆发和协调。

回到观前空地上,他折了根粗细合适的树枝当剑,比划起《基础剑法》。

刺、劈、点、撩、挂……招式都挺朴实。

但在他手里,每一“剑”的角度、速度、力道,都像经过精密计算。

他能清晰感觉到,怎么出剑最省力杀伤力最大,怎么变招衔接最顺畅。

接着是拳、掌、指、腿……他把每样基础武功都练了一遍。

开始有点生疏,但练着练着,那逆天的悟性又发威了。

他不仅很快学会了表面动作,更看透了背后锻炼的是哪个部位、发力原理是啥。

拳法刚猛,掌法沉稳,指法精准,腿法主攻远距离,暗器讲究出其不意……但扒开来看,核心都离不开气血运行、经络通畅、筋骨发力这套东西。

“万变不离其宗啊。”

林九玄停下来,额头冒了点细汗,眼睛却更亮了,“所有这些基础功夫,拆开看,不就是分别锻炼人体的‘精’(身体力量)、‘气’(内息能量)、‘神’(精神意志)某一方面嘛。”

“《黄帝内经》里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真正上乘的道,应该是三者合一,身体和精神协调,阴阳平衡!”

一个宏大的想法在他脑子里越来越清楚。

他不再满足于只改进某一门武功,他要创出一门能统领所有基础武功,甚至为以后学更高深武功打下完美根基的总纲心法!

这念头一冒出来,他立马回大殿,铺开纸笔,把自己关里面了。

接下来几天,林九玄彻底迷上了这种“创造”的滋味。

白天找吃的采药,锻炼身体,练各种基础武功积累感觉;晚上就点灯看道藏,靠着逆天悟性拼命推演。

他把人体看成一个复杂又精密的系统。

经络是能量通道,穴位是关键节点,气血是流动的能量,五脏六腑是能量转化和储存的中心。

而武功招式,就是引导和释放这些能量的特定“程序”或“接口”。

基于这套“系统论”,他开始动手整合。

《基础内功》是产生和循环能量的核心程序,被他优化成《先天一炁功》,侧重温养根本,平衡阴阳。

其他九种外功,则被他看成不同的“应用模块”。

他不再死磕具体招式,而是提炼它们的“神”:· 从剑法、指法里提炼 “精准” 和 “穿透” ,追求一点破防。

· 从拳法、掌法里提炼 “刚猛” 和 “范围” ,强调面打击和力量压制。

· 从身法、轻功里提炼 “灵动” 和 “持久” ,关乎移动和续航。

· 从暗器里提炼 “诡诈” 和 “时机” ,讲究出其不意。

· 从炼体术里提炼 “坚韧” 和 “恢复” ,强化防御和回血。

然后,他试着用《先天一炁功》练出的那缕精纯“先天一炁”做根基,把这些提炼出的“理念”融进气血运行里。

这过程极其艰难,要不是他悟性变态又懂医理,早走火入魔八百回了。

他小心翼翼地引导那丝微弱的内气,在不同经络里尝试各种运行组合,模拟不同发力状态。

有时候内气走岔,胳膊酸麻半天;有时候气血乱冲,搞得头晕眼花。

但每次失败,他都像个严谨的科学家,记下“错误数据”,分析原因,然后调整方案再试。

他的“实验室”就是自己的身体,而“医学知识”和“逆天悟性”是防止实验炸锅的保险丝。

折腾了好几天,不眠不休地推演尝试,终于,在一个静得吓人的深夜,他突破了!

当他再次引导内气,按一个全新想出来的、特别复杂的路线运行时,这股气不再像以前那样卡顿或暴躁,变得圆转流畅,想到哪儿气就到哪儿!

他感觉到,自己的精神(神)能清晰指挥内气(气),而内气运行又能精准调动身体筋骨(精),爆发出想要的力量特性!

他随手拿起桌上拨灯芯用的一根细针,心念一动,那缕先天一炁自然涌到指尖,轻轻一弹!

“咻!”

细微的破空声响起,细针化成一道几乎看不见的寒光,精准钉在几米外房梁上一只正在结网的小蜘蛛身上,把它牢牢定住,针尾还轻轻颤着。

这不是啥暗器手法,纯粹是心到、气到、力到的一种自然表现!

是“神、气、精”初步统一的迹象!

林九玄看着那只被钉住的蜘蛛,脸上露出放松又开心的笑容。

“成了……虽然只是个最粗糙的雏形,但路走对了!”

他低声对自己说。

这门还没取名的心法,暂时给不了他开山裂石的力量,却打下了完美无瑕的根基。

它就像一把万能钥匙,或者一个超级兼容的操作系统,让他以后学任何武功,都能飞快看懂本质,把优点吸收进来,还不会被固定招式框住。

他暂时管它叫《万衍灵枢诀》。

“万衍”意思是包罗万象,演化万物;“灵枢”来自《黄帝内经·灵枢篇》,指人体的气血经络枢纽,也暗合它以医理为基础的本质。

有了这门奠基心法,林九玄底气足多了。

他现在像个掌握了核心技术的工程师,虽然手头只有基础材料(基础武学),但有本事把这些材料组装成厉害东西。

他走到窗边,望向青城山主峰,那是青城派的老窝。

赵莽那伙人灰溜溜跑回去,青城派肯定不会罢休。

麻烦,早晚会来。

但现在,林九玄心里一点不怕,反而有点期待。

“《万衍灵枢诀》刚成,正好需要实战来验证和完善。

青城派……倒是送上门来的‘试剑石’。”

他嘴角一扬,那种“乐子人”特有的笑意又露出来了。

不过,干等着可不是他的风格。

他的目光,又落在了桌上那几本基础秘籍和文房西宝上。

“或许,在试剑石上门前,可以先扔两颗‘问路石’出去?

看看这江湖的水,到底有多浑……”他心里那个模糊的计划,随着自己有了点底气,变得清晰具体起来。

第一份“机缘”,该给谁准备?

又该怎么神不知鬼不觉地扔进江湖里,激起第一圈波纹呢?

夜风吹过,远处山林沙沙作响,好像也在低声说着,有好戏要开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