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悬疑惊悚 > 高层公寓邻居的“完美生活”

高层公寓邻居的“完美生活”

沸腾水滴 著

悬疑惊悚连载

小说叫做《高层公寓邻居的“完美生活”》是沸腾水滴的小内容精选:小说《高层公寓:邻居的“完美生活”》的主要角色是张奇,童童,林这是一本悬疑惊悚小由新晋作家“沸腾水滴”倾力打故事情节扣人心本站无广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1119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2 14:58:38。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高层公寓:邻居的“完美生活”

主角:童童,张奇   更新:2025-10-12 15:55:0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档案编号:G-13 | 理想人生观察报告一我叫林晓,三个月前,我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还背上了三十年的贷款,终于搬进了这座城市最顶级的豪华高层公寓——“云顶天阙”。

做出这个决定的那天,我刚和谈了七年的男友分手,同时被工作了五年的公司裁员。

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看着镜子里那个因为连续加班和失恋而面容憔悴、眼神黯淡的自己,

突然感到一阵灭顶的恐慌。我受够了这种混乱、失控、充满意外和失望的生活。

我需要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完美的、无懈可击的开始。

“云顶天阙”就是我为自己选择的“重生之地”。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金钱和秩序的味道。大理石地面光可鉴人,

空气中永远飘着若有似无的白茶香氛,彬彬有礼的门童会为你拉开每一扇门,

微笑着说“欢迎回家”。我租下的是一套120平米的一居室,拥有巨大的落地窗,

可以俯瞰整座城市的灯火。我告诉自己,从今往后,我的人生也要像这间公寓一样,

窗明几净,井井有条。我的邻居,住在对门的3202,似乎就是这种理想人生的最佳范本。

那是一家三口,姓陈。我第一次见到他们是在电梯里。陈先生穿着熨帖的白衬衫,

戴着金丝眼镜,斯文儒雅。陈太太一袭剪裁得体的长裙,妆容精致,

嘴角永远挂着一抹温柔的笑意。他们中间站着一个约莫四五岁的小男孩,穿着小小的水手服,

安安静静地牵着父母的手,不哭不闹,像个橱窗里的小王子。“新搬来的?

”陈先生主动开口,声音温和而有磁性。我受宠若惊地点点头,“是的,我叫林晓,

请多关照。”“欢迎你,林小姐。”陈太太的笑容恰到好处,既不显得过分热情,

也不让人觉得疏远,“我们是3202的住户,我先生姓陈,这是我们的儿子,童童。

”她低头看着孩子,用一种近乎咏叹的语调说:“童童,跟阿姨打个招呼。

”那个叫童童的孩子抬起头,一双乌黑的眼睛看着我,

然后用一种非常标准、几乎没有童音的稚气说道:“阿姨好。”他的眼睛很漂亮,

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太过平静,像两颗黑色的玻璃珠。电梯门开了,

他们一家三口对我微笑着点头,然后姿态优雅地走了出去。

他们的背影都透着一种和谐的美感,像是一幅精心构图的家庭画报。从那天起,

我就成了他们“完美生活”的忠实观众。我是一名自由插画师,大部分时间都在家工作。

这给了我大量观察他们的机会。我发现,陈家的生活简直可以用“严丝合缝”来形容。

每天早上七点半,陈先生会准时出门上班,永远是那身一丝不苟的白衬衫和西裤。下午六点,

他会准时回家。陈太太似乎是全职主妇,但她永远都保持着出门见客般的精致。他们的家,

我偶尔在他们开门时瞥见过一眼,永远是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就像家居杂志里的样板间。

最让我惊叹的是他们的孩子,童童。我从未听过他哭闹,哪怕一声。

也从未听过他在家里跑跳、喧哗的声音。每次在楼道里遇见,他都安安静静地跟在父母身边,

像个小小的绅士。别家的孩子在这个年纪,正是上蹿下跳、人嫌狗厌的时候,而童童,

安静得像个假人。我羡慕他们。真的。我的前半生充满了各种“不完美”。原生家庭的争吵,

学业上的磕磕绊绊,恋爱中的一地鸡毛,工作里的尔虞我诈。我渴望的,

正是陈家所拥有的那种稳定、可控、永远呈现出最佳状态的生活。我开始不自觉地模仿他们。

我学着陈太太,每天早起给自己化一个精致的淡妆,即使我一天都不出门。

我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所有物品都按颜色和大小归类摆放。我甚至在面对催稿的甲方时,

都努力挤出陈先生那种波澜不惊的微笑。我以为,只要我努力扮演一个“完美”的人,

我就能拥有“完美”的人生。然而,一些细微的、如同蛛网般的不协调感,

开始悄悄缠上我的神经。二第一个疑点,是窗帘。陈家的落地窗正对着我的书房。我注意到,

无论白天黑夜,他们家的窗帘,永远都是拉上的。厚重的、米白色的天鹅绒窗帘,

像一道无法逾越的屏障,将那个“完美”的家与外界彻底隔绝。一开始我没在意。

或许他们只是注重隐私。但日子久了,就显得有些诡异。阳光灿烂的午后,

整栋楼的住户都会拉开窗帘,让阳光洒进客厅,唯独3202,永远紧闭。

仿佛他们的世界里,不需要阳光。第二个疑点,是童童。

我从未见过童童在楼下的儿童乐园玩耍。那片斥巨资打造的乐园,

有柔软的塑胶地垫和进口的游乐设施,是“云顶天阙”的一大卖点。每天下午,

那里都聚集着各个年龄段的孩子,嬉笑打闹,充满了生命力。唯独没有童童。有一次,

我实在忍不住,在电梯里遇到了陈太太,便笑着问了一句:“陈太太,

怎么不见你带童童下去玩呀?楼下新来的滑滑梯,小朋友们都可喜欢了。

”陈太太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快到几乎无法捕捉。但她很快恢复了那副温柔得体的模样,

柔声说:“童童他……体质比较弱,容易过敏,我们不太敢带他去人多的地方。

”这个解释合情合理。我点点头,没再多问。但心里那点小小的疑云,却并未散去。第三个,

也是最让我感到不安的疑点是:我从未见过他们一家三口同时出门。

不是陈先生一个人去上班,就是陈太太一个人去楼下的精品超市。

偶尔他们会带着童童一起下楼,但也只是在大堂短暂停留,收个快递,然后就立刻返回。

他们从没有像其他家庭那样,在周末穿着亲子装,浩浩荡荡地出门郊游或逛街。

他们的家庭活动,似乎仅限于那扇紧闭的门之内。这些疑点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我心里。

我开始对我的“完美邻居”产生了病态的好奇。我控制不住地在他们出门时,透过猫眼窥探。

我会在他们回家时,假装倒垃圾,只为和他们打个照面,观察他们脸上一闪而过的表情。

我甚至开始记录他们的作息时间。早上7:30,陈先生出门。上午10:00,

陈太太可能会出门去超市,大约一小时后回来。下午6:00,陈先生回家。晚上再无动静。

日复一日,精准得像电脑程序。我的模仿也因此变得更加走火入魔。

我不再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完美生活,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他们,或者说,解剖他们。

我开始觉得,他们不是在“生活”,而是在“表演”。而我,一个渴望完美的观众,

渐渐变成了想要揭穿魔术真相的偏执狂。转折点发生在一个周二的晚上。那天我赶一个急稿,

熬到深夜。凌晨两点左右,我画得眼睛酸涩,准备去厨房倒杯水。一打开门,

一股奇异的香味就钻进了我的鼻子。那是一种甜腻的味道,像是熟透了的水果,

混合着某种化学试剂的香气,还有一丝……类似塑料被加热后散发出的味道。甜得发齁,

让人闻着有点头晕。我皱着眉,循着气味走到楼道。气味是从3202的门缝里飘出来的。

这么晚了,他们在做什么?我的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好奇心像一只无形的手,

推着我走向那扇紧闭的门。我屏住呼吸,将眼睛凑到了猫眼上。就是这一眼,

让我坠入了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三猫眼的鱼眼镜头里,陈家的客厅景象扭曲而诡异。

客厅里灯火通明,亮如白昼。一切都和我瞥见的样板间一样,整洁、干净、冷冰冰。

陈先生和陈太太并排坐在沙发上,身姿挺拔,脸上挂着标准化的微笑。他们的对面,

端端正正地坐着一个穿着水手服的小男孩。是童童。他坐在一个儿童餐椅上,

手里拿着一个空空的奶瓶。“童童,今天的牛奶好喝吗?”陈太太开口了,

声音依旧是那么温柔,却带着一种诡异的、毫无起伏的语调,像是AI语音在念台词。

“好喝。谢谢妈妈。”一个电子合成的童音响起,是从童童的方向传来的。

我的血液瞬间凝固了。那声音,和我之前在电梯里听到的“阿姨好”一模一样!标准,清晰,

却毫无人类的情感。接着,陈先生也开口了,他伸出手,似乎想要抚摸童童的头,

但他的手在距离童童头发几厘米的地方停住了。他的动作僵硬而机械。“童童真是个乖孩子。

爸爸明天给你买新的故事书,好不好?”“好。谢谢爸爸。”电子童音再次响起。然后,

他们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三个人,就这么静静地坐着,保持着微笑的表情,

像三尊被精心摆放的蜡像。我死死地捂住自己的嘴,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巨大的恐惧和荒谬感攫住了我。我终于看清了。那个叫“童童”的孩子,在明亮的灯光下,

皮肤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过于光滑的质感。他的眼睛乌黑,却没有丝毫神采,

就像两颗嵌入面孔的玻璃珠。他的嘴角微微上翘,形成一个固定的微笑弧度。

那根本不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类小孩。那是一个……与真人无异的,硅胶娃娃。

那股甜腻的异香,或许就是保养这个娃娃所用的化学试剂的味道。我吓得魂飞魄散,

连滚带爬地逃回自己的公寓,反锁上门,背靠着门板滑坐在地。我的身体抖得像筛糠,

牙齿咯咯作响。邻居的“完美家庭”,竟然是两个成年人对着一个硅胶娃娃在演戏?

他们疯了吗?我的脑子里一团乱麻。那个娃娃,那些机械的对话,

那两个成年人脸上凝固的微笑……这一切都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

这比任何恐怖片都更让我感到毛骨悚然。接下来的几天,我活在巨大的恐惧中。我不敢出门,

不敢拉开窗帘。我甚至不敢在家里发出太大的声音,生怕被对门的“怪物”听到。

我把猫眼用胶带死死地封住,仿佛这样就能隔绝那个恐怖的真相。我开始失眠,做噩梦。

梦里,那个叫童童的硅胶娃娃就站在我的床边,用它那双没有焦距的玻璃眼睛死死地盯着我,

嘴里反复播放着那句电子合成的“阿姨好”。我快要疯了。我必须搞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栋楼里,到底还隐藏着什么秘密?在恐惧和好奇的反复拉扯下,

我选择了一个新的调查对象——住在我们这一层最角落的3208室。

3208的住户叫张奇,是个三十岁左右的摇滚乐手。他是我搬来后,

感觉这栋楼里唯一的“活人”。他总是穿着破洞牛仔裤和印着乐队Logo的T恤,

留着一头不羁的长发,偶尔会在楼道里一边走一边哼着不成调的歌。他的存在,

与“云顶天阙”的精英气质格格不入。我见过他几次,他总是对我咧嘴一笑,

露出两颗小虎牙,显得阳光又有点叛逆。我曾听见物业管家不止一次地提醒他,

让他注意“住户形象”,不要在公共区域制造噪音。但最近,张奇也变得“正常”了。

他剪掉了长发,换上了合身的休闲西装。他不再哼歌,走路也变得沉默安分。在电梯里碰到,

他只是对我礼貌性地点点头,眼神里再也没有了过去那种飞扬的神采。他也被“改造”了吗?

我决定从他身上寻找突破口。四我鼓起勇气,在一个下午敲响了3208的门。

开门的是张奇。他看到我,脸上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就恢复了那种礼貌而疏离的表情。

“林小姐?有事吗?”“那个……张先生,不好意思打扰了。”我紧张得手心冒汗,

编了个蹩脚的理由,“我家里的网络好像断了,想问问你那边正常吗?”张奇侧了侧身,

让我看到他屋里的景象。他的公寓和我家格局一样,但里面的布置却让我大吃一惊。

曾经堆满乐器和唱片,墙上贴着海报的客厅,如今变得空空荡荡,

只有一套和陈家风格类似的极简主义沙发和茶几。他那把标志性的电吉他,不见了踪影。

“我的网络是正常的。”他平静地说,“你可以联系物业,他们会派人来检修。

”他的态度客气得让人心寒。我看着他那双曾经闪烁着火焰的眼睛,如今只剩下一片死寂。

“张奇,”我忍不住叫了他的名字,声音有些颤抖,“你……还好吗?你的吉他呢?

”听到“吉他”两个字,他的瞳孔猛地收缩了一下。

那是一种混合着恐惧、痛苦和怀念的复杂情绪。但他很快就掩饰了过去。“哦,那个啊,

不玩了。”他扯了扯嘴角,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太吵了,影响邻居。

我已经卖掉了。”“卖掉了?”我无法相信。我曾听过他在家里弹琴,

那琴声里充满了生命的热情和力量。对他来说,吉他应该像生命一样重要。“是啊。

”他低着头,避开我的视线,“人总是要成熟的,不能总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我现在在一家金融公司上班,朝九晚五,挺好的。”“挺好的?”我几乎要尖叫出来,

“你以前不是说,让你穿西装坐办公室,比杀了你还难受吗?”我的质问像一把锥子,

刺破了他伪装出来的平静。他猛地抬起头,眼神里充满了挣扎。他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什么,

但最终还是什么都没说。他看了一眼我身后的楼道,眼神里充满了警惕和恐惧。“林小姐,

如果你没有别的事,我要休息了。”他开始下逐客令。“张奇,你告诉我,

这栋楼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你们都变得这么奇怪?”我抓住门框,不肯离开,“对门的陈家,

他们的孩子……他们的孩子是个娃娃!你知道吗?”我的声音压得很低,

但“娃娃”两个字还是让张奇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他一把将我拽进屋里,然后迅速关上门。

“你都看到了?”他的声音因为恐惧而嘶哑。我惊魂未定地点点头。他颓然地坐倒在沙发上,

双手插进头发里,

痛苦地呻吟着:“我就知道……我就知道迟早会有人发现的……你为什么要去看?

你为什么要这么好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追问道。张奇抬起头,

眼神绝望地看着我:“‘云顶天阙’,这里不是普通的公寓,林晓。

这里是一个‘理想人生’的实验场。”接下来的半个小时,

张奇向我揭露了一个令人头皮发麻的真相。“云顶天阙”的开发商,

是一家背景神秘的科技公司。他们认为现代都市人普遍存在“生活失序症”,

充满了焦虑、不满和不确定性。于是,他们启动了这个名为“伊甸园计划”的项目。

他们以远低于市价的价格,

将“云顶天阙”的公寓“租”给那些经过精心筛选的、对现实生活极度不满、渴望改变的人。

而租户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签署一份厚得像字典一样的《住户行为守则》,

同意参与这个“理想人生”的表演。每个住户都会收到一份属于自己的“人设剧本”。

比如陈先生和陈太太,他们的人设就是“拥有完美亲子关系的中产夫妻”。但现实中,

他们可能因为无法生育或者孩子夭折而备受折磨。于是,

“伊甸园计划”为他们提供了“童童”——一个拥有高级AI交互功能,

永远不会哭闹、不会生病、永远“完美”的硅胶儿子。他们每天的任务,就是对着这个娃娃,

扮演恩爱父母。而张奇,他的人设是“从叛逆青年蜕变为成熟稳重的社会精英”。

所以他必须放弃他的音乐,剪掉长发,穿上西装,去做他最厌恶的金融工作。

他的吉他没有被卖掉,而是被物业“保管”了起来。“那其他人呢?这栋楼里所有的人,

都在演戏?”我颤抖着问。“所有人。”张奇苦涩地笑了一下,

“31楼那个每天在朋友圈晒厨艺的美食博主,其实根本不会做饭,

她晒的都是楼下餐厅送上来的样品。33楼那对天天秀恩爱的模范情侣,

私下里一句话都不说,他们的‘人设’就是热恋。我们每个人,

都在扮演一个不是自己的‘完美角色’。”“为什么?他们图什么?”“数据。”张奇说,

“他们认为,通过观察和引导我们扮演‘理想人生’,

可以收集到关于‘幸福’和‘稳定’的社会模型数据。这些数据对他们来说,价值连城。

他们可以把这套模式卖给政府、卖给企业,甚至开发成一种新的社会管理系统。

”我感到一阵恶寒。我们不是住户,我们是实验室里的小白鼠。“那如果……有人不演了,

或者演砸了呢?”我问出了最关键的问题。

张奇的眼神变得更加恐惧:“你还记得30楼那个叫李娜的女人吗?一个单身的瑜伽教练,

身材很好,很爱笑。”我点点头。我见过她,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女人。但大概一个月前,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