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连载
“逍遥山水间”的倾心著苏清沅林砚之是小说中的主内容概括:本书《青梅不竹马归来》的主角是林砚之,苏清属于古代言情,追夫,先虐后甜,婚恋,青梅竹马类出自作家“逍遥山水间”之情节紧引人入本站TXT全欢迎阅读!本书共计235318章更新日期为2025-10-13 10:04:55。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青梅不竹马归来
主角:苏清沅,林砚之 更新:2025-10-13 12:56:03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天启十三年的盛京,入夏后总被一层温柔的暑气包裹着。朱雀大街上的青石板路被日光晒得微微发烫,两旁的店铺却依旧热闹 —— 绸缎庄的伙计正踮着脚,将一匹匹绣着缠枝莲纹的云锦挂在门前显眼处;茶馆里传来说书先生激昂的声音,“话说那岳飞元帅率领岳家军,在朱仙镇大败金军……”,引得满堂听众拍案叫好;街角的糖画摊前围满了孩童,老师傅手中的铜勺微微倾斜,琥珀色的糖汁在青石板上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小兔子,引得孩子们发出阵阵欢呼。
这条贯穿盛京南北的朱雀大街,不仅是全城最繁华的商街,更是连接着盛京最负盛名的两户人家 —— 街东的苏家与街西的林家。
苏家世代书香,虽无高官厚禄,却在盛京的文人圈子里有着极高的声望。苏老爷子曾是前朝的翰林院编修,退休后便在家中开设了一座 “知书堂”,专门教授盛京子弟读书识字。苏老爷苏文渊继承了父亲的学识,虽只在国子监担任一个从七品的司业,却因待人温和、学识渊博,深得学生们的敬重。苏家的府邸不算奢华,却处处透着书卷气 —— 门前挂着一副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的楹联,院内种满了梧桐与翠竹,每到初夏,梧桐叶遮天蔽日,翠竹随风摇曳,总能引来不少鸟儿在此筑巢。
而林家则是世代为官的世家。林老爷子曾官至兵部尚书,虽已过世多年,却仍有不少旧部在朝中任职。林父林振邦如今担任吏部侍郎,官居从二品,为人正直严谨,在朝堂上颇有威望。林家府邸比苏家更为气派,朱红色的大门上镶嵌着铜制的门环,门前立着两尊威武的石狮子,院内不仅有假山流水,还有一座专门用来藏书的 “万卷楼”,楼中收藏的书籍,据说比盛京的府学还要多。
便是这两户家世相当、声望卓著的人家,养育出了让整个盛京都为之赞叹的一对少年少女 —— 林家独子林砚之与苏家嫡女苏清沅。
林砚之自幼便显露出过人的聪慧。三岁时,别的孩童还在牙牙学语,他便能跟着林父背诵《三字经》;五岁时,他开始跟着私塾先生读书,过目不忘的本事让先生连连惊叹 “此子日后必成大器”;十岁那年,他在盛京的 “少年诗会” 上,以一首《初夏即景》惊艳全场,诗中 “榴花燃巷陌,荷风送晚凉” 一句,更是被盛京的文人墨客争相传诵。到了十五岁,林砚之第一次参加科举乡试,便以 “解元” 的身份拔得头筹,成为了盛京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解元。消息传来时,林家门前挤满了前来道贺的人,连皇帝都特意下了一道圣旨,称赞林砚之 “年少有为,可为天下学子之表率”。
若说林砚之的 “才” 让人心生敬佩,那苏清沅的 “貌” 与 “慧” 便足以让人一见倾心。苏清沅生得一副极美的容貌,肌肤白皙如凝脂,眉眼弯弯似新月,尤其是一双眼睛,清澈得像山涧的泉水,仿佛能看透人心。每当她走在朱雀大街上,总会引得路人纷纷驻足 —— 绸缎庄的老板娘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笑着夸她 “比画上的仙女还好看”;茶馆里的说书先生会故意提高声调,只为让她能多听一会儿;就连街角的糖画老师傅,也总会多给她画一只小兔子,说是 “给苏家姑娘添个彩头”。
但苏清沅从不是个只靠容貌的女子。她自幼跟着苏夫人学习琴棋书画,十二岁时便能弹出《广陵散》这样难度极高的曲子,她画的兰花,更是被苏老爷子评价为 “有君子之风”。更难得的是,苏清沅还有一颗通透玲珑的心。有一次,苏家的管家不小心将给先生的束脩弄丢了,急得在院子里直跺脚,苏清沅却笑着说:“王伯别急,我这里有前些日子外祖父送我的玉佩,拿去当了,应该够束脩了。” 后来,苏父知道了这件事,心疼地说:“那玉佩是你外祖父的心头好,你怎么能说当就当?” 苏清沅却摇摇头,认真地说:“先生教我们读书识字,是天大的恩情,束脩不能少;至于玉佩,以后还能再找回来,可恩情要是断了,就再也补不回来了。” 这番话,让苏父又惊又喜,连连感叹 “我家清沅,真是个明事理的孩子”。
林砚之与苏清沅的缘分,要从他们三岁那年说起。彼时,苏夫人带着刚满三岁的苏清沅去林家做客,两个孩子一见如故,手拉手在林家的院子里追着蝴蝶跑。从那以后,两人便成了形影不离的玩伴 —— 春天,他们一起在苏家的院子里放风筝,林砚之会亲手给风筝画上展翅的雄鹰,苏清沅则会在风筝尾巴上系上彩色的丝带;夏天,他们一起在林家的 “万卷楼” 里读书,林砚之会给苏清沅讲书中的故事,苏清沅则会给林砚之扇扇子,驱散夏日的暑气;秋天,他们一起去城外的山上采枫叶,林砚之会用枫叶写下诗句,苏清沅则会把枫叶夹在书里,做成漂亮的书签;冬天,他们一起在院子里堆雪人,林砚之会给雪人雕刻出精致的五官,苏清沅则会给雪人围上自己织的围巾。
到了六岁,两人又一同进入了苏家的 “知书堂” 读书。在学堂里,林砚之总是最受先生称赞的学生,他回答问题时条理清晰,写的文章更是文采斐然;而苏清沅则是最认真的学生,她总是坐得笔直,手里的毛笔握得紧紧的,遇到不懂的问题,会轻声细语地向林砚之请教。每当先生布置下作业,林砚之总会先完成自己的,然后再帮苏清沅检查 —— 他知道苏清沅写字有些慢,怕她完不成作业会着急。而苏清沅也总会把母亲做的点心偷偷塞给林砚之,因为她知道林砚之读书辛苦,需要补充体力。
学堂里的其他学生,早就习惯了这对 “形影不离” 的小伙伴。有一次,先生让大家以 “友情” 为题写一篇短文,有个学生写道:“林兄与苏妹,每日同食同读,形影不离,若说友情,莫过于此。” 先生看了,笑着在文章后面批了一句:“非止友情,恐是缘分天定。”
这话很快就传到了两家长辈的耳朵里。林母第一次见到苏清沅时,就喜欢上了这个眉眼弯弯的小姑娘,她拉着苏清沅的手,笑着对林父说:“你看这孩子,多乖巧,要是能做我们林家的儿媳,该多好。” 苏母也常常对苏父感叹:“砚之这孩子,不仅有才,还懂得疼人,清沅要是能嫁给她,我也就放心了。”
随着两人年龄渐长,长辈们的心思也越来越明显。天启十八年的中秋节,两家像往常一样聚在一起赏月。酒过三巡,林父笑着对苏父说:“文渊兄,我看砚之与清沅这两个孩子,情投意合,不如我们就定下这门亲事,待砚之明年参加会试,金榜题名后,便让他们完婚,你看如何?”
苏父早就有这个心思,听林父这么一说,立刻笑着点头:“振邦兄所言极是,我看这门亲事,再好不过了。”
坐在一旁的林砚之与苏清沅,听到长辈们的对话,脸瞬间红了。林砚之偷偷看了苏清沅一眼,正好对上她的目光,两人又赶紧低下头,嘴角却忍不住微微上扬。
从那以后,“金童玉女” 的称号便在盛京传开了。每当人们在朱雀大街上看到林砚之与苏清沅并肩走过,总会笑着说:“看,那就是林家的解元郎和苏家的才女,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天启十九年的春天,林砚之即将前往京城参加会试。出发前的几天,他一直在书房里忙着整理书籍和笔记,苏清沅知道他辛苦,便每天都来林家帮忙。她会帮林砚之整理书桌,把他常用的书籍分门别类地放好;也会帮林母准备点心,然后端到书房里,轻声对林砚之说:“砚之哥哥,歇一会儿吧,吃点点心再继续。”
林砚之总是会放下手中的笔,接过苏清沅递来的点心,笑着说:“还是清沅妹妹最疼我。”
有一天傍晚,苏清沅帮林砚之整理完书房后,邀请他去苏家的后花园散步。彼时,苏家后花园的海棠树正好开得热闹,粉白色的海棠花挂满了枝头,微风一吹,花瓣便像雪花一样轻轻飘落,落在青石板路上,铺成了一条粉色的小径。
两人沿着小径慢慢走着,谁都没有说话。直到走到海棠树下,林砚之才停下脚步,从怀里拿出一个东西,递到苏清沅面前。那是一枚用竹根雕刻而成的玉佩,玉佩的形状是一朵绽放的海棠花,花瓣上的纹路雕刻得极为精致,一看就知道是花费了不少心思。
“清沅妹妹,” 林砚之的声音有些紧张,他看着苏清沅的眼睛,认真地说,“这是我最近抽空雕刻的,送给你。我知道它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我希望你能收下。”
苏清沅接过玉佩,指尖触碰到冰凉的竹身,心中却涌起一股暖流。她抬起头,看着林砚之,轻声说:“砚之哥哥,这玉佩真好看,我很喜欢。”
林砚之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笑容。他往前走了一步,轻声对苏清沅说:“清沅妹妹,此次我去京城参加会试,定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等我金榜题名,便回来娶你,此生定不负你。”
苏清沅的脸又红了,她低下头,从袖中拿出一方手帕,递到林砚之手中。那是一方天蓝色的手帕,上面绣着几株兰草,兰草的叶片青翠欲滴,花瓣淡雅素净,正是苏清沅亲手绣的。
“砚之哥哥,” 苏清沅的声音像蚊子一样轻,却带着无比的坚定,“这方手帕送给你,你在京城要好好照顾自己。我会在盛京等你回来,等你金榜题名的那一天。”
林砚之接过手帕,紧紧握在手中。他看着苏清沅泛红的脸颊,看着她眼中闪烁的星光,心中充满了温暖与坚定。此时,夕阳的余晖透过海棠花的缝隙洒下来,落在两人身上,将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粉白色的海棠花瓣轻轻飘落,落在他们的发梢、肩头,仿佛在为这对少年少女的情意,送上最温柔的祝福。
林砚之知道,此次京城之行,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功名,更是为了他与苏清沅的未来。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会试中取得好成绩,早日回到盛京,迎娶他心爱的姑娘,兑现他 “此生定不负你” 的承诺。
而苏清沅也站在海棠树下,看着林砚之的眼睛,心中充满了期待。她相信,她的砚之哥哥一定能金榜题名,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像这盛开的海棠花一样,美好而绚烂。
此时的他们,还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风雨等待着他们,不知道这份看似坚不可摧的情意,会经历怎样的考验。他们只知道,此刻的阳光正好,海棠花开得正艳,身边的人,正是自己此生认定的良人。
少年少女的情意,便在这满院的海棠花香中,悄然定格,成为了盛京最温柔的一段记忆。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