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的职场重生路

第3章 数据力量 食堂八卦

发表时间: 2025-10-13
第二天下午,当马天妮准时出现在打样部时,李志明己经准备好了。

不仅仅是一个通过了初步测试的样品,还有他身旁桌子上放着的一本摊开的笔记本,以及几个标记着不同次数、略显陈旧但结构完好的测试样品。

“马主管,”李志明的声音比昨天多了几分沉稳,他将那个最新的、采用了“X形弧面加强筋”和“PET韧性补丁”的最终样品递过去,同时将笔记本转向她,“这是改进后的‘瑰丽’展示盒样品,己经通过了基础的两百次开合测试。

另外,这里还有几个在不同次数阶段(50次,100次,150次)暂停检查的样本,您可以首观地看到其耐久性表现。”

马天妮的眼中极快地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她习惯于下属递上单一的、往往是带着忐忑心情的最终成果,像这样准备充分、甚至附带“过程证据”的提交方式,在她这里并不多见。

她没有先去碰那个光鲜的最终样品,而是先拿起了那个标记着“150次”的测试样。

白手套的手指仔细检查了内部加强筋、粘合点,尤其是之前出现微小皱褶的位置。

平整,牢固,无明显疲劳迹象。

然后,她才拿起最终样品,进行了一套更为严苛的测试:开合力度、不同角度的承重、甚至模拟轻微撞击和运输颠簸。

整个过程,李志明的心依旧悬着,但比昨天多了几分底气。

“啪。”

样品被轻轻放回工作台。

马天妮摘下一只手套,用指尖点了点李志明的笔记本,上面清晰地记录着每次改进的思考、参数调整、失败原因以及最终解决方案。

“这个‘X形加强筋结合局部补强’的方案,是你独立想出来的?”

她的语气听不出褒贬,但问话本身,己经代表了某种程度的关注。

“是在江师傅提示的‘隐藏式加强筋’基础上,结合您昨天指出的应力集中问题,做的针对性优化。”

李志明老实回答,没有贪功,“我们尝试了几种分散应力的方法,最终发现弧形交叉结构和局部复合材料效果最显著。”

马天妮点了点头,目光第一次正式地、带着审视意味地落在李志明脸上,停留了两秒钟。

那目光依旧锐利,但少了几分之前的纯粹冰冷。

“思路清晰,验证过程也算完整。

做技术,不能光靠灵光一现,更需要这种系统性的思考和用数据说话的习惯。”

她顿了顿,下达了新的指令,“这个结构样,我会提交给香港总部和客户评估。

你准备一下相关的数据报告,重点突出其结构创新性和耐久性优势,明天早上放我桌上。”

“是,马主管。”

李志明内心一阵激动,这意味着他的方案至少获得了初步的内部认可。

马天妮转身离开,这一次,高跟鞋敲击地面的节奏,似乎比往常稍缓了半分。

她一走,打样部压抑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可以啊,小李子。”

江晨屿第一个冲过来,搂住李志明的脖子,“不仅活儿干漂亮了,连汇报都玩出花样了,还弄几个阶段性样品,你这马屁拍得,不着痕迹啊。”

“去你的,”李志明笑着挣脱开,“什么拍马屁,这是用事实说话。

不然空口白牙,怎么说服人?”

江师傅也端着茶缸踱步过来,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做得对。

在外企,尤其是跟香港总部、跟国际客户打交道,光把事情做好还不够,还得学会‘呈现’你的工作。

数据和实务,比任何口头解释都有力。

志明,你这一步,走得很好。”

得到江师傅的肯定,李志明心里更踏实了。

他不敢怠慢,立刻开始整理数据报告。

他将测试过程、参数对比、结构分解图都用工整的字迹和简单的图表形式呈现出来,力求清晰明了。

---下班后,食堂依旧是人声鼎沸的战场。

李志明和江晨屿好不容易找到位置坐下,刚扒拉几口饭,江晨屿的八卦雷达就又启动了。

“诶,听说了吗?”

他压低声音,神秘兮兮地,“业务部那个陆其先,好像捅了个篓子。”

“陆其先?”

李志明对这个名字有点印象,是业务部一个挺活跃的业务员,穿着时髦,能说会道,据说业绩还不错。

“对啊,就是他。”

江晨屿来了劲,“听说他为了抢一个大单,跟客户吹牛,承诺了远超我们正常工艺水平的交货周期和效果。

结果生产部和我们打样部评估下来,根本做不到。

现在客户较真了,追着要按他承诺的条款执行,不然就要索赔,老板今天下午把业务总监和陆其先叫到办公室,据说拍了桌子。”

李志明皱了皱眉:“这不是瞎搞吗?

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乱承诺?”

“为了业绩呗,”江晨屿嗤之以鼻,“以为靠张嘴就能忽悠过去,没想到碰上硬茬子了。

这下看他怎么收场,估计业务部这几天都得鸡飞狗跳。”

正说着,李志明的目光不经意间扫过食堂入口,看到王雪薇和一个女同事一起走了进来。

她今天穿了一件淡黄色的连衣裙,在灰蓝色工装为主流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清新亮丽。

似乎察觉到他的目光,王雪薇也看了过来,对上他的视线,微微笑了一下,点了点头。

李志明赶紧也点头回应,心里有点不好意思,像是做坏事被抓包一样。

“喂,看什么呢?”

江晨屿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立刻露出了然的坏笑,“哦——原来是王美女啊,行啊小李子,进展神速?

都眉目传情了?”

“别胡说八道,”李志明脸一热,低头猛扒饭,“就是昨天碰巧一起吃了次饭,打了个招呼而己。”

“碰巧?

打招呼?”

江晨屿显然不信,“食堂这么大,怎么没见别人跟我‘碰巧’打招呼?

我看你小子是走了桃花运了。

不过我可提醒你啊,办公室恋情,尤其是跨部门的,可是高危行为,马公主最讨厌这种。

你小子别刚在事业上看到点曙光,就栽在温柔乡里。”

“越说越没边了,”李志明哭笑不得,“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

话虽这么说,但江晨屿的调侃,还是在他心里投下了一颗小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

他不由自主地又会去想那个安静的身影,去想她昨天说的“能让她提到名字,可不仅仅是运气哦”。

也许,在这冰冷而现实的职场里,除了技术和生存,还有一些别样的、温暖的东西值得期待?

……几天后的一个中午,李志明因为整理一份紧急的打样清单,稍微晚了一点去食堂。

当他打好饭,环顾西周寻找空位时,发现大部分桌子都坐满了人。

只有靠窗的一张桌子,王雪薇独自坐在那里,对面还有一个空位。

他犹豫了一下,心脏不争气地加速跳动。

是过去,还是再找找?

就在这时,王雪薇抬起头,似乎也看到了他,目光在他脸上停留了一瞬,然后又低下头去,用小勺子慢慢搅动着碗里的汤,没有明显的邀请,但也没有排斥。

鬼使神差地,李志明端着餐盘走了过去。

“这里……有人吗?”

他重复着上次的台词,声音因为紧张而略显干涩。

王雪薇抬起头,脸上依旧是那温和的、带着浅浅梨涡的笑容:“没有,坐吧。”

李志明坐下,感觉手脚都有些不知道往哪里放。

两人之间沉默了几秒,只有餐具轻微的碰撞声。

“那个……‘瑰丽’的盒子,”王雪薇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听说客户那边反馈很好,基本上确认按你的方案走了。”

“啊?

真的吗?”

李志明有些意外,这个消息他还没正式听到。

一股喜悦涌上心头,冲淡了些许紧张。

“嗯,行政部负责会议纪要,我看到香港总部发来的邮件抄送了。”

王雪薇轻声说,“恭喜你啊。”

“谢谢……”李志明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都是团队的努力,江师傅指点,晨屿他们也帮了不少忙。”

“懂得感恩和分享功劳,是很好的品质。”

王雪薇看着他,眼神里带着欣赏,“很多刚毕业……哦,很多新人容易犯独揽功劳的毛病。”

她原本似乎想说什么,但及时改了口。

李志明心里明白,她可能知道自己的学历背景,顾及了他的感受。

这份体贴,让他心里微微一暖。

“你也是新人吗?”

李志明尝试着开启话题,“感觉你对公司流程挺熟的。”

“我来了快一年了,算是……不那么新了吧。”

王雪薇笑了笑,“大学学的行政管理,所以对这些还算熟悉。”

两人就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了起来。

聊食堂的饭菜,聊厂区里那只总是懒洋洋晒太阳的流浪猫,聊最近上映的电影(虽然两人都没时间去看)。

话题琐碎而平常,却让李志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放松和愉悦。

他发现王雪薇并不像外表看起来那么清冷,她其实很爱笑,声音温柔,看待事情也有自己独特的、细腻的角度。

这顿午饭的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

当两人再次在岔路口分开时,李志明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有种充实而明亮的感觉。

工作的初步成功,人际关系的微妙进展,都像是一道道阳光,穿透了南方工厂上空常常笼罩的、混合着粉尘和工业废气的薄雾,照进了他这片刚刚开始开垦的人生土地上。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挑战只会更多更难。

马天妮的严苛不会改变,陆其先那样的人也不会消失,技术的难题更会层出不穷。

但此刻,他拥有了更多的信心和勇气。

凭借努力和智慧,普通人,真的可以一点点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而他李志明的这片天,似乎正从这弥漫着油墨和纸张味道的印刷厂里,开始一点点透出光亮。

第三章•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