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言情小说 > 父母为了弟弟把我送回缅甸

父母为了弟弟把我送回缅甸

暖暖 著

言情小说连载

《父母为了弟弟把我送回缅甸》是网络作者“暖暖”创作的言情小这部小说中的关键人物是省会收详情概述:我7个月早生下来不哭不我爸冷冰冰丢下一句:“估计活不扔了吧”接生婆动了善拼尽全力救下奄奄一息的可我上面有个姐爸妈还想要个弟转头把我丢给乡下大姨长大为回报大我掏出全部积花100万给大姨买了套我妈知道后大闹一气得住了我姐忙没时弟弟天天忙着哄媳担子又落到我头我站在病床只说了一句:“你们没养过现在也别指望我养你”我出生在计划生...

主角:省会,收拾   更新:2025-10-13 17:14:21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我7个月早产,生下来不哭不闹。

我爸冷冰冰丢下一句:“估计活不成,扔了吧”接生婆动了善心,拼尽全力救下奄奄一息的我。

可我上面有个姐姐,爸妈还想要个弟弟,转头把我丢给乡下大姨家。

长大后,为回报大姨,我掏出全部积蓄,花100万给大姨买了套房。

我妈知道后大闹一场,气得住了院。

我姐忙没时间,弟弟天天忙着哄媳妇,担子又落到我头上。

我站在病床前,只说了一句:“你们没养过我,现在也别指望我养你们。”

我出生在计划生育管控最严的那几年,家里已经有个五岁的姐姐,所以我是偷偷生下来的。

刚出生时,我不哭不闹。

父亲过来看了一眼,直接说:“活不成了,埋了吧。”

接生的稳婆不忍心,提议用热水和冷水交替淋在我身上。

可我依旧一动不动。

这招没用,稳婆又让父亲抽烟,把我倒挂起来用烟呛。

没想到,这法子真管用,我这才活了下来。

谁能想到,比起亲生父亲,反而是毫无血缘关系的稳婆更想让我活。

我活过来后,大人们把我夹在腋下带出屋子,生怕被人发现,悄悄送到乡下大姨妈家。

父亲把我交给大姨妈时说得明白:“这孩子不是送你们,先寄养几年,过段时间我们来接。”

在计划生育的大环境下,父母选择把早产7个月的我送到农村,留下养了五年的姐姐。

就这样,我在农村度过童年。

大姨妈待我很好,两个表哥有的,我也一样不少。

工作后我收入不高,但每年都会给在农村种地的大姨妈寄几千块钱。

上初中时,有天放学回家,看到亲生父母和大姨妈坐在桌前,大姨妈满脸愁容。

我才知道亲生父母突然要接我回市里上初中。

大姨妈含着泪把我拉到身边,轻轻拍着我的手说:“回去要听话、勤快,这样他们才会疼你。”

又转头叮嘱我父母:“老二刚回去,和你们不熟,得多花心思,慢慢就亲近了。”

母亲却冷冷回了句:“我不懂这些弯弯绕绕。”

当时我不明白这话的意思,只看到姨妈一脸失望。

回到市里,父母先带我去派出所上户口,却没给我取新名字,直接用了姐姐的。

上户口时,他们单独给姐姐办了一本户口本,而我顶替姐姐成了户口本上的长女。

姐姐叫苏小云,我叫苏云。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作为家里老大,姐姐名字里带“小”,反而我没有。

就这样,我回到亲生父母家,开始和他们一起生活。

回到家后,我照着大姨说的做,安安静静、规规矩矩,从不惹父母生气,也尽量不添麻烦。

一开始只是帮忙做家务,后来家里大小杂活全落到我头上。

在姐姐看来,我干活、听话都是在讨好爸妈。

可孩子对父母哪用得着讨好?那是最亲近的人啊。

回家后我被送进寄宿初中。

第一次坐爸爸的车是去学校,第二次是接我回家。

当时爸爸承诺,周五放假打电话就来接我。

可妈妈知道后直接说:“你爸忙得很,哪有闲工夫每周接你?别总打电话。”

爸爸真忙到这点时间都没有?我觉得是妈妈觉得我不值得爸爸专程跑一趟。

那会儿弟弟在私立小学,要是我俩放假赶一块儿,爸爸才顺路接我。

等初三弟弟转到我学校,爸爸才开始每周接我。

有次全家出门,妈妈说等会儿,爸爸要去给弟弟和姐姐交保险费。

原来买车险时,他们只给姐弟俩买了。

或许是因为没养过我,没在我身上花过心思,所以他们不珍惜我这个二女儿。

就像人爱惜一件东西,往往是因为用心照料过。

这就像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他在别的星球见过无数玫瑰,却只爱自己那朵。

他爱的不只是玫瑰,更是自己付出的心血。

后来我明白,爸妈对我,没有那种珍惜付出的感情。

因为童年缺了他们的爱,我对他们也很难依赖。

那段时间,妈妈一直不让养大我的大姨来看我,好像怕我被带走。

可把我留在身边,又不怎么关心我。

小时候我想不通,为什么她还给姐姐弟弟找干爸干妈,希望他们多些依靠,却要切断我和大姨妈的联系。

现在懂了,在他们眼里我就是不配,好事轮不到我,有的话都是意外。

只有被父母看重的孩子,才会被别人重视。

家里亲戚也都看人下菜碟,拼命讨好爸妈,就为了捞点好处。

因为爸妈偏爱弟弟,那些亲戚见了我弟就使劲儿夸,还把弟弟拉到腿上哄:“瞧瞧这孩子,一看就机灵,以后指定能考上好大学,工作了肯定有出息,你们两口子真是好命!”转头看到刚给他们端完茶的我,就变了脸色:“这老二不行,又傻又笨,不是读书的料。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啥用。”

可从小到大,学校老师都说我聪明。

那时候年纪小,不敢反驳长辈。

现在要是能回到过去,我非得跟他们理论一番。

果然像这些势力亲戚说的,爸妈在学习上从没支持过我。

高考没考好想复读,被一口回绝。

妈妈说:“能上这个大学就不错了。

毕业找不到工作,我们在批发市场给你弄个摊位做点小生意,没本事去电子厂打工也能养活自己。”

他们压根不指望我能有好前程,在他们眼里,大学毕业的我只配去电子厂,连当文员都不配。

后来我想出国留学,还是被拒绝了。

我和姐姐的关系很微妙,说是亲姐妹,感情还不如普通朋友,也就靠着血缘维持着联系。

刚回家那年,我们大吵了一架。

当时家里安排我和姐姐住一个房间。

我一直有写日记的习惯,之前流行带密码锁的日记本,我也买了一本。

后来用完了没钱买新的,就换了个普通本子接着写。

有天我午睡,迷迷糊糊看见姐姐坐在桌前翻东西。

等我彻底清醒才发现,她在偷看我的日记。

估计她没想到我这么快醒,还看得入神。

我立马从床上跳起来抢过本子,当着她的面一页页撕得粉碎。

“疯子!”姐姐一点愧疚都没有。

“你才是疯子,小偷!”我毫不客气地回怼。

我俩越吵越凶,直接把爸妈吵醒了。

妈妈进房间,看到姐姐穿戴整齐坐着,我披头散发喘着粗气,根本不问缘由,张口就骂我:“你这个从乡下来的丫头,一点规矩都不懂!说脏话骂人,也不跟你姐学学大家闺秀的样子!”那次和姐姐的争吵,成了我们之间唯一的矛盾,也是第一次,更是最后一次。

从那以后,我不再和她争,也不再和她吵,对和她有关的事,都变得无所谓了。

我不再盼着能和她像普通姐妹那样,一起逛街、分享心事,我们就像住在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

后来因为年龄差,姐姐上了高中、大学,我们基本没什么相处的机会。

姐姐的人生,全是爸妈安排好的。

姐姐毕业后,爸妈安排她去家附近的小学当老师。

那时我还在上大学,放假回家时姐姐学校还没放假。

她要上早晚自习,妈妈担心天黑路上不安全,就让我接送她上下班。

可姐姐干了一阵,觉得自己脾气急,不适合当老师,就辞职了。

接着爸爸又给她安排进了移动公司,还说:“移动公司多好,在屋里办业务,不用风吹日晒。”

姐姐进了移动公司,只要我放假回家,妈妈还是让我陪她上下班。

没多久,姐姐在公司交了个同事做朋友。

有次姐姐请同事来家里吃饭,吃完饭同事要帮忙收拾碗筷,姐姐赶紧拦住说:“不用不用,放着就行,我们家有人收拾。”

她说的那个人,就是我。

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姐姐还是通过爸妈安排的相亲找到了结婚对象。

定亲后,家里给她在市里买了房和车。

因为工作,姐姐一直住在娘家。

姐姐怀孕后,妈妈说得有人照顾,她就一直住在家里,直到孩子出生。

姐姐出院那天,全家人围着婴儿车又高兴又期待,而我站在外围,像个局外人一样看着。

妈妈直接命令我:“你姐还在坐月子,出了月子身体也没恢复,你接下来帮她带孩子。”

我当然不愿意:“我还要回学校,在家待不了多久。”

妈妈却不松口:“你不是快放暑假了吗?”我没再搭话,暑假干脆没回家,借口找了份暑假工,躲开了当免费保姆的活儿。

毕业后我去外省工作,妈妈偶尔打电话,嘴上说着:“在外面有事儿就联系我,家里能帮忙的别客气。”

可真等我有事找他们,得到的只有指责,他们永远觉得是我的错。

金钱上的支持我早就不指望了,可他们连解决问题的建议都不愿给我。

我真糊涂,怎么又被妈妈那虚情假意给骗了呢?她从不关心我在外面住得习不习惯、生活顺不顺利,却总装出一副在乎我的样子。

母亲节那天,我给妈妈发了条短信:“妈,母亲节快乐。”

她只回了两个字:“同乐。”

她是不是把我当成已经结婚生子的姐姐了?不,在她心里,恐怕只有姐姐才是她真正的女儿吧。

我当然盼着妈妈能对我好点,可现在爸妈年纪大了,我也不想再去计较这些过往了。

他们想要母慈子孝、享受天伦之乐,我可以配合着演,装出一幅母慈子孝的温馨画面。

但即便我再努力说服自己不在乎,或者装作不在乎,他们不经意的一个举动、一句话,还是会让我感到失望。

和姐姐一样,弟弟结婚的时候,爸妈也给买了房子和车子。

弟弟有了孩子,妈妈把我喊回家,说:“咱们家添丁进口了,你都不回来看看。”

我想着孩子小,也不知道买啥礼物,就打算见面给个五百块钱的红包。

我坐了十几个小时的火车,又转大巴才回到老家。

长途奔波到家后,妈妈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既没问我累不累,也没问我吃没吃饭,而是直接问:“你给你弟家孩子买啥了?”我赌气地说:“啥也没买。”

妈妈说:“没买东西就给点钱吧。”

说完马上转身回到婴儿床边,高高兴兴地哄着外孙。

回老家后,我和弟弟都在省会工作。

过完年一起回省会,爸妈送我们到家门口。

他们把弟弟的车后备箱塞得满满的,有家里腌制的咸菜,还有随处都能买到的牛奶、酸奶,锅碗瓢盆、毛巾之类的生活用品,吃的用的啥都有。

给弟弟装完东西,妈妈回头问我:“你要不要带个西瓜走?”当时我又无语又觉得好笑,没搭理她。

最后妈妈也没真给我那个西瓜,我就这么空着手走了。

出发的时候,我和弟弟坐在车里,妈妈叮嘱坐在副驾驶的弟弟:“你到了南站,那边有个高速路口,把你姐放在那儿就行。”

原来在他们眼里,我连让弟弟送我到家的资格都没有,只能中途下车自己回去。

我爸也没想着让弟弟送我回家,不过他还是稍微关心了一下,问:“你在那边好打车吗?”我妈回道:“打车有啥难的,现在网约车随时都能叫。

快走吧,路上小心。”

我也不清楚后面这句话,我妈到底是对我说的,还是对我弟说的。

其实我妈不是舍不得给我东西,只是她给东西是有条件的,得我主动讨好她,说得难听点,就是得求着她。

可我这人脾气倔,就是不想向他们低头。

到了十月份,家里院子的山楂树结果了。

爸妈带着一箩筐山楂去弟弟家,还叫我也去弟弟家拿点。

一家人吃完饭后去商场,爸妈带着我、弟弟和弟妹去看车。

我妈问我:“你有啥想法吗?”我回答:“我没想法,不敢想,也买不起。”

我妈说:“你带点钱,带孩子们去玩外面的小火车啥的吧。”

就这样,我妈把我支开了。

然后她继续带着弟弟和弟妹看车,最后弟妹选到了满意的车。

后来,我就离开了这个家,出国留学去了。

疫情那年,我研究生毕业回国。

花高价买了机票,在中转地隔离了14天,又在市里的留观所待了7天,终于回到了老家。

回家那天,对于三年没见的二女儿,家里迎接我的不是热乎乎的饭菜,而是偏院里的一间小屋。

从车上下来,取完后备箱的行李,就看到我妈一个人戴着口罩,拿着消毒液。

因为戴着口罩,我看不清她的表情,不知道口罩后面是厌恶还是防备,反正肯定不是关心。

我心里想,至于这样吗?要是怕被传染,还叫我回来干啥?之前打电话说什么一家人要整整齐齐,爸妈担心我一个人在外面。

接到那电话时,我还挺高兴,以为这个家还是需要我的。

可没有的东西就是没有,不会凭空出现。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也是如此,一开始没有,后来也不会有。

就见我妈往我身上喷酒精,喷完后,第一句话就是冷冷的两个字:“伸手。”

接着又说:“你怎么胖成这样了?”我妈担心我把病毒传给家人,就在家隔壁收拾出一间屋子让我一个人住,甚至不让我回自己家的洗手间洗澡。

我当时心灰意冷,像行尸走肉一样跟着我妈进了旁边的小屋。

那时我的心情平静得没有一点波澜,感觉自己不像是当事人,倒像是个旁观者。

我妈叮嘱说:“本来你这间屋子要贴封条的,你爸跟办事处说了才没贴。

没啥事就别出门,你应该也没什么要紧事吧。”

说完直接关上门走了。

我进小屋一看,屋子收拾得马马虎虎。

地板上沾着泥脚印,桌子蒙着一层灰,我用湿巾擦了两遍才干净。

从飞机落地他们就知道我要回来,21天连屋子都收拾不利索?桌上摆着电磁炉和一口锅,打开锅盖,里面锈迹斑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妈觉得我缺铁。

屋子角落放着一箱矿泉水,还有个红色纸箱,上面印着“红烧牛肉面”五个大字。

第二天,我妈送来生鸡蛋和黄瓜:“要不你就吃这些减减肥。”

往后几天,她中午送一碗饭过来,早饭让我喝牛奶,晚上干脆不让吃。

送饭时,她“哒哒”下楼敲门,我开条缝接过饭,她一句话都不多说。

最难受的是屋里没卫生间。

家里是四合院,一楼租给商户,院里的卫生间归商户用。

我妈让我去隔壁楼解决。

至于我爸,直到隔离最后一天才露面,只冷冰冰打个招呼:“回来了。”

既不问我住得习不习惯,也没半句关心,就像我刚到家似的。

我忍不住想,如果当初没听姥姥和大姨的话,没主动揽下家务,没处处让着姐弟,而是正常表达需求,会不会不一样?但很快就清醒过来,就算重来一次,结果恐怕还是这样,真不该对这个家再抱希望。

能出门后,我一刻都不想多待,收拾行李就叫车。

从家到省会的网约车要600块,我没犹豫直接付钱上车。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离开这个家了。

因为大学同学和朋友大多在省会,我暂时留了下来,和关系最好的舍友合租两室一厅,还带着留学时领养的泰迪狗Happy。

虽说有研究生学历,但年龄偏大、身材不好,又缺工作经验,我投了几十份简历,面试十几家公司,才找到一份薪资普通、单休的工作。

但这困境没浇灭我的希望,反而成了燃起斗志的火苗。

我拼命添柴,就想让这把火烧得越来越旺。

我发誓要做家里最有出息的孩子,不靠父母安排工作、买房,我偏要过得比他们都好。

我给自己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在县城给农村的大姨买套房子。

在省会工作的第一年,我没主动联系家里,他们也没找过我。

这一年,我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积累经验,逮着机会就学新知识,为跳槽做准备。

还坚持减肥,不想再因为身材丢了工作机会。

工作之余,周末有空就和朋友买菜做饭,饭后带着小狗Happy出去遛弯。

留学时认识的朋友回国工作了,她比我小几岁,我总喊她妹妹。

我俩无话不谈,经常煲电话粥,互相吐槽生活琐事。

妹妹总说她比我这个姐姐还成熟,觉得我太好说话容易吃亏。

她说我说话温柔,从没见我发脾气,就算生气了,因为性子太软、语气温和,别人都察觉不出来。

还说看着我这样,就想当我的后盾保护我。

我们一起逛街、打卡网红店、吃美食、出去旅游,那些本该和亲姐姐做的事,我都和她一起完成了。

妹妹听了我和姐姐的事,开玩笑说:“感觉我更像你妹妹。”

我回她:“你可不就是我妹妹嘛。”

原生家庭没给我的温暖,我自己去挣。

虽然没法选择家人,但我能找到像亲姐妹一样的朋友。

工作大半年后,大姨突然生病住院。

公司请不了长假,我直接辞职去医院照顾她。

那段时间,我每天楼上楼下跑,找医生、缴费、打水、送饭,陪大姨做检查。

晚上就睡在病房,在大姨病床和墙之间铺个褥子将就着。

唯一犯怵的是晚上坐医院电梯,心里直发毛,有时候得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壮胆。

可能因为这些年见面少,大姨总跟我客气,有事也不好意思开口。

我就反复叮嘱她:“有啥事别藏着掖着,尽管跟我说。

我以后能挣大钱,哪里不舒服就告诉我,我带你看病。

我忙的话就给哥哥们转账,让他们带你去,实在不行就请护工。”

病房里的大妈都夸我懂事,比亲生女儿还贴心。

可在我心里,大姨就是我的妈妈,她把我养大,我为她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平心而论,照顾病人是件苦差事。

在医院里忙前忙后这段日子,我肉眼可见地瘦了。

但我并不觉得难熬,这一个月,既好好照料了大姨,还顺带减了肥。

在医院甚至还有“八卦”可听。

闲暇时,能听到隔壁床大妈的儿媳妇,悄悄教孙子怎么缠着爷爷买东西。

同病房的女儿和儿媳,表面上互相体谅,让对方早点回家,背地里却暗暗较劲,看谁先离开。

自从我在医院照顾大姨,以往在我面前都以“我”自称,向别人介绍我时也只用“她”指代的妈妈,开始在我面前自称“妈妈”,跟别人提起我就说“我家那妮儿”。

那天,我打完热水回来,刚到门口就听到我妈的声音。

在病房里,妈妈当着大姨的面,跟姥姥抱怨:“人生活得再苦再累,也不能把自己孩子送给别人养。”

看着大姨尴尬的神情,心里满是难受。

我故意重重放下热水壶,“砰”的一声把妈妈吓了一跳。

多年的委屈,一下就要爆发出来了,我冲着我妈大喊……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