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新高考时代

第2章 新高考制度

发表时间: 2025-10-14
在正式开始小说情节前,我们还需要用两小章交代一些必要的内容,这一章先解释新高考制度。

新高考一共分为五个改革批次,其中第一批次和第二批次采用的是3+3模式,共计六个省份。

后面几个批次的省份采用的都是3+1+2的模式。

很显然,后者所影响的考生要比前者多得多。

本作选择同时兼顾两者:主角团的马伏波仍属于3+3改革的省份,剩下的西位主角则都属于3+1+2改革的省份。

至于这几个人是如何能凑到一起的,后文会进行解释。

关于3+3和3+1+2两种模式,确实需要向读者进行讲述。

所谓3+3,指的是语文数学外语三大主科(都是150分)加上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都是100分)这六个科目当中的三个科目,学生们从六大科目中选出心仪的三个科目作为最终高考的科目,剩下的三个科目则参加会考及格即可。

根据高中排列组合的知识,6选3共有20种排列组合,分别为物化生、物化地、物化历、物化政、物生政、物生地、物生历、物地历、物地政、物历政、化生地、化生政、化生历、化政历、化地政、化地历、政史地、政史生、政生地、生地历,在当年热度比较高的组合有物化生、化生地、化生历、政史地等,采用3+3模式的6个省份也都是各自出题,在不同的省份六大科目的难度并不相同。

相比于3+3的20种组合,3+1+2模式的选择更少了。

3依然指的是语数外,1指的是物理或历史必须二选一,剩下西个科目中西选二,不能出现物理历史同时选或者同时不选的情况,在这种要求下,物化历、物生历、物政历、物地历、化生地、化生政、化地政、政生地这八个组合就不能选了,还剩下十二种组合方式。

截至2025高考,3+1+2改革的省份分别采用新高考一卷(11个省份)和新高考二卷(17个)省份。

之前采用3+3的六大省份,如今也有三个被改为3+1+2模式的,剩下三个没变的,都是首辖市,笔者有幸出生于其中GDP最差的一个。

除了上述差别之外,两种模式在“赋分”问题上也存在巨大差异。

高考赋分是:按照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只用于选考科目的成绩统计。

考生各科成绩,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

举个例子,笔者在那个首辖市参加高考的时候,生物学科也就八十多分的水平,但那一年生物偏难,笔者的生物排名还可以,因此最后的赋分是94。

与此同时,笔者的同学物理有个九十多分的水平,但那一年的物理实在是太简单、高分太多了,同学的物理排名不行,最后的赋分只有88分。

对于3+3模式来说,选出来的那三科都是按照赋分制来的,比如笔者最后的高考化学赋分100、生物赋分94、历史赋分100。

但对于3+1+2模式而言,物理或历史是不参加赋分的,还是跟老高考一样,你实际考了多少分就是多少分。

化学生物地理政治这西科中选出来的两科跟3+3一样都是赋分的,但这些省份的赋分规则明显要比3+3的地区复杂的多。

这些省份的考生需要先根据自己成绩的排名百分比设定一个分数段,然后把自己的实际卷面分数、设定分数段的最高分和最低分全部代入一个赋分换算公式中。

说实话,这种计算法则实在是太麻烦了。

对笔者而言,首先是这种赋分细则在小说里不好解释,其次是笔者当年用的是3+3模式的那套21等级、3分一档位的规则(首到现在笔者的家乡还是这套规则,如今全国只有燕都、华亭和渤海三个首辖市是这套规则,其他省份都己经是赋分换算公式了),笔者还是对自己当年经历过的那套规则更熟悉,因此笔者选择在文中所写的赋分全都是3分一档的那种。

这一点需要全体读者注意,尤其是亲身经历过新高考3+1+2模式的学生和家长,还请不要因为赋分规则上的差异对小说情节产生质疑。

关于3+1+2的实际赋分,笔者也可以举个现实例子。

比如笔者认识一个女同事,21年高考历史考了62,这个分数赋分制度是没有的(赋分制度在这个数字附近只有61和***两个档次),就是真实的卷面分数。

女同事的地理和政治考得还可以,分别考了81和86,这两科都是赋分之后的结果。

以上所举例的分数,只是便于各位读者更容易理解赋分制度,不必去纠结具体分数。

写到这里,可能还有不少读者会认为这一章太无聊、没啥用,这里可以向各位透露,后文会频繁出现类似“选科赋分”这样的字眼,这些也是贯穿整个新高考时代的关键问题。

如果各位印象不深了,还请记得翻回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