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修仙:我讲的故事,却成无上妙法

第三章:初入安城

发表时间: 2025-10-17
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

陈玄歌换上了一件洗得发白、打着一个不起眼补丁的青衫,这是原主最好的一件行头,勉强维持着秀才的体面。

他将母亲给的那几枚铜钱小心揣进内袋,深吸了一口带着凉意的空气,推开家门走了出去。

“歌儿,早些回来……不成事也别逞强……”陈氏倚着门框,眼里满是担忧。

“知道了,娘,您放心吧。”

陈玄歌笑了笑,转身踏上了村口那条泥泞的土路。

刚出村没多远,就遇上了同村赶着牛车要去县城的林老伯。

林老伯是林大婶的丈夫,是个憨厚的老农。

“咦?

陈秀才?

你这身子大好了?

这是要上哪去?”

林老伯勒住牛车,惊讶地打量着陈玄歌。

以前的陈玄歌可是很少出门,更别说病刚好就往外跑。

陈玄歌拱了拱手,依着记忆里的礼节:“林伯,我好多了。

想去县城……买些纸笔。”

他暂时没说去说书,怕吓着老人家,也怕消息传开对母亲不好。

“哦哦,买文房啊。

正好,捎你一段,坐车上来吧。”

林老伯热情地招呼。

陈玄歌道了谢,爬上了牛车。

老牛慢悠悠地走着,车轮吱呀作响。

牛车上都是一些农产品,看来林老伯也是准备去城里换一些日用品。

“林伯,近来县城里可热闹?

我许久没去过了。”

陈玄歌状似随意地打听。

“嗨,安城府不就那样嘛。

咱们这地界,偏得很,比不上都城繁华。

不过城里茶馆酒肆倒是不少,南来北往的客商歇脚,也爱听个曲儿、聊个闲篇。”

林老伯是个健谈的,“就是近来没啥新鲜事儿,大家聊来聊去,还不是皇帝老爷求仙那点事,要么就是哪家闹了小鬼,捕风捉影的,没劲。”

陈玄歌心中一动:“皇帝求仙……大家都很感兴趣?”

“可不是嘛!

上头喜欢,下头自然就跟着说道。

茶馆里那些说故事的,翻来覆去也就是些老掉牙的遇仙记、狐妖报恩什么的,俺都听腻了。”

林老伯甩了下鞭子,“要我说,还不如听俺讲讲地里庄稼的长势实在。”

陈玄歌笑了笑,心里更有底了。

市场有需求,而且缺乏优质的新内容,这正是他的机会。

他从林老伯的闲谈里,也大致勾勒出这“大玄国”的轮廓:一个封建王朝,当前这位陛下似乎痴迷长生之道,民间也因此对神怪志异故事颇有兴趣。

社会还算安定,但底层百姓生活普遍清苦。

安城府算是个西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有些商业气息。

牛车晃悠了一个多时辰,终于看到了安城府低矮的土城墙。

城墙底下都是南来北往的客商和来采买的乡下人。

陈玄歌跟着众人排队,等了好一会才进到城里。

谢过林老伯后,陈玄歌便独自一人向着城内走去。

城内比城外热闹许多,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侧店铺林立,贩夫走卒吆喝叫卖,行人摩肩接踵。

他好奇地打量着这古意盎然的古代城池生活,还真有一种来世看客情愫升起。

不过当下还是寻找合适的茶馆最重要。

他来回走了几圈。

把那些客人多,生意忙的茶馆都过滤掉。

专挑那些看起来不那么热闹、甚至有些冷清的茶馆。

终于,在一条偏街的拐角,他看到一家名为“清源茶舍”的小馆子。

门面不大,里面只稀稀拉拉坐了两三桌客人,一个看起来三十多岁、面容姣好,身材丰满的妇人正在柜台前算着账。

茶馆里的小厮正拿着抹布,无精打采地擦着桌子。

就是这里了。

陈玄歌整理了一下衣襟,走了进去。

那小厮见有客来,抬头招呼:“客官喝茶?

里边请。”

声音里透着些疲惫。

陈玄歌没有坐下,而是走到柜台前,对着妇人拱了拱手:“这位掌柜,冒昧打扰。

在下并非来喝茶,是想向掌柜的讨个机会。”

妇人一愣,警惕地打量他:“什么机会?

我们这小店,不欠人手。”

“非也。”

陈玄歌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得诚恳,“在下……家境贫寒,想寻个糊口的营生。

读过几年书,会讲些新奇的故事。

想在贵宝地,试着讲上一段,挣几个茶钱。

若讲得不好,污了客官的耳,我分文不取,立刻就走。

若侥幸能博得几声喝彩,掌柜的随意赏几个大子儿便好。”

他这番话半真半假,既点明了自己的困境,又强调了“新奇”,更给出了“讲不好不要钱”的保证算是降低了老板的风险。

妇人闻言,眉头微蹙,再次仔细看了看他。

见他虽然衣衫旧,但浆洗得干净,面容清秀,带着书卷气,言语也斯文,不像那些油嘴滑舌的江湖骗子,警惕心稍减。

“说书?

我们这小店,请不起先生。”

她叹了口气,“而且你看这光景,客人本就不多,听了故事也未必肯多掏钱。”

“掌柜的,正因为客人不多,才更需要些新花样吸引人不是?”

陈玄歌抓住她的话头,“我不要工钱,只凭客人打赏。

若能多招徕几位客人,掌柜的茶卖得多些,岂不也是好事?

于您并无损失。”

妇人似乎有些意动,犹豫着。

她看着空荡荡的茶馆,又看看眼前这个眼神清澈、带着恳求的年轻人,最终心一软。

这年头,谁都不容易。

“……罢了。”

她摆摆手,“看你也是个读书人,落到这地步……等下晌午过后,会有一两个熟客过来,那时候吃茶的人也多些。

你就在那边角落讲一段试试。

若没人听,或者喝倒彩,你就悄悄走吧,别惊扰了客人。”

“多谢掌柜的!

多谢!”

陈玄歌心中一块石头落地,连忙躬身道谢,“不知掌柜如何称呼?”

“夫家姓王,人都叫我王娘子。”

妇人道,“你呢?”

“在下……姓陈。”

陈玄歌犹豫了一下,没报全名。

王娘子点点头,指了个靠墙的角落:“你就去那边等着吧。

桌上有粗茶,渴了自己倒一碗。”

陈玄歌再次道谢,走到那个不起眼的角落坐下。

心脏因为紧张和期待,砰砰地跳了起来。

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在脑中默默重温《西游记》第一回的精彩段落,思考着如何开场,如何断句,如何抓住那寥寥几个听众的耳朵。

清源茶舍里,茶香袅袅,时光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