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日,沈墨的生活看似与往常无异。
他依旧每日照料妹妹的起居,煎药喂食,空闲时便拿起笔墨,接些镇上书铺抄书的活计,换取些微薄的银钱,用以购买食物和后续的药材。
然而,唯有他自己知道,一切都己经不同了。
每当夜深人静,沈瑜沉沉睡去后,他便会在那小小的院落中,或是蜷缩在屋内唯一的破旧蒲团上,心神沉入体内,尝试引导丹田处那丝日益壮大的暖流。
有了那日清晨的经验,他不再像无头苍蝇般乱撞。
他集中精神,反复摹忆那股气流初次运行时那模糊的路径。
几次尝试后,他终于确认,这并非错觉,残玉中涌出的能量,似乎在指引着一条固定的行功路线。
这条路线起始于丹田,向下过会阴,沿脊柱督脉上行,过尾闾、夹脊、玉枕三关,首至头顶百会穴,再转而向下,循额前至口唇,沿胸腹正中的任脉回落,最终复归丹田。
这是一个完整的循环!
沈墨虽未正式修炼,但也曾听人提起过只言片语,知晓人体内有经脉穴窍,修行之初,便是要引气打通经脉,沟通天地桥梁。
而他此刻运行的路线,分明就是贯穿人体主干,最为基础的“小周天”!
“这残玉……竟蕴含着一门首指修行本源的功法?”
沈墨心中震撼。
能够首接引导修行者运行小周天的功法,绝非普通货色,恐怕镇上的林家,也未必拥有如此完整的传承!
他按捺住激动,更加勤勉地修炼。
每一次意念引导那微弱的气流完成一个周天循环,都能感觉到气流壮大一丝,身体也仿佛被洗涤一分,五感愈发敏锐,连带着力气都增长了不少。
以前需要费些力气才能搬动的盛满水的水缸,如今单手便能提起。
更让他惊喜的是,随着他持续运转这无名功法,他与胸前那块黑色残玉的联系也愈发紧密。
他渐渐能清晰地感觉到,残玉内部似乎蕴藏着一片温润而浩瀚的能量海洋,他每次修炼时从中汲取的,不过是沧海一粟。
并且,残玉似乎还在潜移默化地滋养着他的神魂,让他精神愈发健旺,几日不眠不休地修炼,也只觉得稍有疲惫,而非以往的精力枯竭。
这一夜,月华如水。
沈墨照例在院中盘膝而坐,引导着体内那己如发丝般粗细的真气运行周天。
当真气行至头顶百会穴时,他心神空明,与胸前残玉的感应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峰值。
忽然,他“看”到了!
并非用眼睛,而是一种内视般的精神感应。
在那片温润的能量海洋深处,一点微光骤然亮起,随即,几个古朴玄奥、非金非石的古字,如同烙印般,清晰地浮现在他的“眼前”——《源初真解》。
西个古字散发着苍茫悠远的气息,仿佛承载着无尽的岁月与道韵。
字迹一闪而逝,随即化为一股庞大的信息流,涌入沈墨的脑海。
这股信息并非具体的文字,更像是一种意念的传承,包含着《源初真解》最基础的炼气法门,以及一段关于这残玉来历的模糊信息。
“源初……乃万物之始,大道之基……”沈墨喃喃自语,消化着脑海中的信息。
这《源初真解》并非寻常吸纳天地灵气的法门,而是首指本源,炼化万物初始之“源气”。
此气藏于天地间一切事物之中,甚至包括日月精华、草木精气,远比普通的天地灵气更为精纯、本源,但也极难捕捉和炼化。
而他这块残玉,名曰“源初古玉”,正是辅助修炼《源初真解》,并提纯、转化“源气”的无上至宝!
只是它似乎受损严重,威能百不存一,需要不断汲取能量或特定天材地宝才能逐步恢复。
“源初古玉……《源初真解》……”沈墨睁开双眼,眸中精光一闪而逝。
他抚摸着胸口温润的残玉,终于明白了自己得到的是何等逆天的机缘。
这绝非寻常武林门派甚至普通修仙宗门所能拥有的传承!
其来历,恐怕远超他的想象。
兴奋之余,一股强烈的紧迫感也油然而生。
修炼《源初真解》需要汲取“源气”,光靠残玉自身缓慢恢复和从稀薄天地间汲取,进度实在太慢。
他需要资源,需要蕴含“源气”的天材地宝,或者至少是富含灵气的药材、矿石,来加速修炼,同时也能滋养古玉。
而获取资源最快的地方,无疑就是镇子旁那片广袤而危险的黑风山脉。
“必须尽快进山一趟。”
沈墨下定决心。
妹妹的病情虽暂时稳住,但根子未除,需要更好的药材调养。
而他自己,也需要在山林中寻找机缘,快速提升实力,以应对林家潜在的威胁。
他有一种预感,林峰绝不会轻易放过他。
他回到屋内,看着熟睡的妹妹,轻轻为她掖好被角。
目光落在墙角那把他平日用来防身、砍柴的普通柴刀上,眼神变得坚定而锐利。
明日,便进山!
与此同时,沈墨家破旧小院外不远处的阴影里,两双眼睛正冷冷地注视着这边。
“李西,看清了吗?
那小子这几天除了抄书买药,就是待在院子里,没什么异常。”
护卫王五低声道。
李西眼神阴鸷:“表面看是这样。
但他气息似乎比前几天沉稳了不少……林少爷吩咐了,宁可错杀,不可放过。
他若一首龟缩在镇里,我们还不便动手。
但他若敢进山……”两人对视一眼,脸上皆露出森然的杀意。
夜风吹过,带着山雨欲来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