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斋读书 > 其它小说 > 从骂哭下属到分总我靠守底线翻了职场的盘
其它小说连载
《从骂哭下属到分总我靠守底线翻了职场的盘》中有很多细节处的设计都非常的出通过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了然妙音”的创作能可以将李静张明等人描绘的如此鲜以下是《从骂哭下属到分总我靠守底线翻了职场的盘》内容介绍:男女情节人物分别是张明,李静的男生生活,逆袭,职场,家庭,年代小说《从骂哭下属到分总:我靠守底线翻了职场的盘由网络作家“了然妙音”所展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本站纯净无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6868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4 10:05:38。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从骂哭下属到分总:我靠守底线翻了职场的盘
主角:李静,张明 更新:2025-10-24 11:02:50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01 失守深夜十一点的写字楼,大部分楼层早已黑透,
只有张明所在的项目部还亮着盏惨白的灯。空调老得发颤,吹出来的风带着股凉丝丝的霉味,
桌上的速溶咖啡凉了又热、热了又凉,
杯底积着厚厚一层没化开的糖粒——这是他今晚喝的第三杯了。
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像无数只小蚂蚁,爬得他眼睛发酸。鼠标点下去,
又是一个刺眼的红色报错框——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
因为数据错误被客户把方案原封不动退回来。张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
指节因为攥紧鼠标而泛白,心里像堵了团浸了水的棉花,又闷又沉。“张经理,
王总……王总的电话。”助理小李端着杯热水过来,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手还微微发颤。
她知道,前两次客户发火时,张明把厚厚的文件夹摔在地上,纸屑飞得满办公室都是,
现在没人敢轻易惹他。张明深吸一口气,按下接听键,还没来得及开口,
电话那头的怒吼就像炸雷似的劈过来:“张明!你到底能不能干?上次是利润率算反,
上上次把我们合作方的名字写错,这次更离谱——产品成本直接少算了三十万!
你知道这要是提交给我们老板,我要挨多少骂吗?最后一次机会!再出错,
咱们五年的合作就彻底终止!”“嘟嘟嘟”的忙音传来,张明盯着手机屏幕,
一股火直往头顶冲。他猛地抬手,拳头狠狠砸在键盘上,回车键“咔嗒”一声歪了,
键帽弹起来,滚到桌脚。办公室里瞬间鸦雀无声,小林握着笔的手停在半空,
小王刚要开口说“要不我再核对一遍”,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谁都知道,
张经理最近的脾气像个一触即发的炮仗。晚上十二点,张明开车回家。
路上的路灯隔老远才亮一盏,昏黄的光透过车窗,在他脸上晃来晃去。
他突然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师傅老周在小饭馆里跟他说的话。那时候老周夹着一筷子青菜,
慢悠悠地说:“明子,咱们做数据这行,就跟盖房子似的,数据是地基,地基歪了,
房子早晚得塌。做事先做人,守住底线最重要——不是让你吃亏,是让你走得远。
”那时候他听得认真,还把这话记在笔记本上,扉页写得工工整整。可现在呢?
笔记本早不知道丢在哪个抽屉里积灰了。为了赶工期,
他让下属少核对一遍数据;为了冲业绩,他明知有些数据估算得太乐观,
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是为了公司好?”他在心里给自己找借口,可转念一想,
明明是自己怕麻烦、怕客户不满,才把师傅的话抛到了脑后。车开到小区楼下,
他坐在驾驶座上,盯着方向盘愣了半天,心里又酸又涩。02 转折第二天早上九点,
张明刚到办公室,就听见走廊里传来高跟鞋“嗒嗒嗒”的声音——又快又稳,
透着股不容置疑的劲儿。没过两分钟,行政部的人就过来通知:新的项目总监李静到了,
十分钟后开紧急会议。会议室里,张明第一次见到李静。四十出头的年纪,
穿一身深灰色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没有一根乱发。她手里拎着个黑色公文包,
打开后拿出一叠厚厚的项目记录,每页纸上都用红笔圈出了密密麻麻的痕迹,
像撒了片小红点。“我看了你们组近三个月的项目记录。”李静的声音很平静,
没有拔高音量,却让整个会议室都静了下来,
“问题不在于能力——小林的数据分析报告很专业,小王的模型搭建也没问题,关键在态度。
”张明一听就急了,身子往前凑了凑:“李总,您刚过来可能不清楚,
我们连续加班一个月了!小李熬出了黑眼圈,小王上周还因为低血糖差点晕倒,
不是我们态度不好,是实在赶时间……”“加班我看得到。”李静打断他,
把手里的记录推到张明面前,红笔圈住的地方写着“2023年7月15日,
数据核对未完成,张经理指示‘先提交,后续补’”,“但加班不是犯错的理由。你看这里,
第一次核对就发现数据有偏差,你让他们‘先往后赶’,结果后续忘了补——这不是没时间,
是你觉得‘快’比‘准’重要,对吗?”张明盯着那行字,
脸一下子红了——他确实说过这话,当时只想着别让客户等急了,根本没多想后果。
“从今天起,所有数据必须三重校验。”李静的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反驳的坚定,
“第一遍自己核对,签上名字和时间;第二遍交叉核对,比如小林的活让小王查,
小王的活让小林查;第三遍由质检岗最终审核,少一遍、没签字,都不能提交。宁可晚两天,
也不能出一点错。”这话让张明心里咯噔一下——以前他们最多双重核对,现在加了一遍,
肯定会拖慢进度,客户要是催怎么办?可没等他开口,李静又补了一句:“另外,
实行‘冷静十分钟’制度。以后不管是客户发火,还是下属犯错,你想发脾气的时候,
先去茶水间倒杯水,看着窗外数够十棵树,等情绪平了再说话。”张明当时心里不服气,
觉得李静太死板,不懂变通。可看着她手里那些圈得清清楚楚的记录,
再想想这三个月接连出的错,他又没法反驳,只能点点头。散会的时候,
李静拍了拍他的肩膀:“张经理,我知道你想把活干好,但有时候慢一点,反而能走得更快。
”03 考验新规执行还没到一周,考验就来了。那天早上八点,张明刚到公司,
手机就响了——是重要客户刘总打来的。“张经理,出事了!”刘总的声音透着急,
“我们老板昨晚临时改了主意,说产品受众要从年轻人改成中年人,
所有的数据模型都得重新做,三天后就要方案,不然我们没法跟老板交差!”挂了电话,
张明脑子嗡嗡的——重新做模型,光是调研中年人的消费习惯、购买力数据就得两天,
再搭建模型、核对数据,三天根本不够!他把团队叫到会议室,刚说完情况,
小林就急了:“三天?这怎么可能!要不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改改受众标签,
数据稍微调一下?刘总他们也不一定看得出来,应付过去就行,不然又得熬夜加班。
”小王也跟着附和:“对啊张经理,上次他们看方案就扫了两眼,没仔细看细节。
要是重新做,肯定赶不上,到时候刘总发火,丢了这个客户就麻烦了。
”张明心里也犯了嘀咕——小林说的是实话,以前他们也这么应付过几次,都没被发现。
而且这个客户每年能给公司带来不少营收,要是丢了,他没法跟总部交代。
可就在他准备点头的时候,
突然想起李静那天说的话:“守住底线比讨好客户更重要——你这次敷衍,下次客户发现了,
丢的不是一个方案,是整个公司的信誉。”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侥幸,
看着大家说:“不行,不能敷衍。刘总要改受众,我们就重新做调研,
把中年人的消费趋势、购买偏好都查清楚,模型也重新搭。虽然慢,
但不能错——要是因为应付出了问题,以后客户再也不会信我们了。”话一出口,
团队里没人说话了,虽然脸上还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接下来的三天,
办公室的灯几乎没熄过。第一天晚上,小林抱着厚厚的调研报告,
一页页地挑有用的数据;小王对着电脑,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着,
搭建新的模型;张明则坐在旁边,一会儿帮小林核对数据来源,
一会儿帮小王检查公式是否正确。半夜十点多,李静突然推门进来,
手里拎着好几杯热奶茶:“我路过,看你们灯还亮着,给你们带了点喝的。别太急,
我已经跟刘总沟通过了,晚一天交方案没问题,重点是质量。”接过奶茶,
温热的杯子焐着手,张明心里暖暖的——以前他总觉得李静严厉,现在才发现,
她是真的在帮他们。第四天早上,方案终于做完了,比原计划晚了一天。
张明抱着方案去见刘总,心里还捏着把汗。可没想到,刘总翻了几页就笑了:“张经理,
你们这个方案比我预期的好太多了!尤其是里面那个中年人的消费趋势分析,
我们老板看了都说专业,以后合作就找你们了!”走出刘总的公司,张明松了口气,
突然发现一个有意思的事——这三天里,他居然没发过一次火。
有一次小王不小心把公式输错了,他本来想脱口而出“怎么又错”,但想起“冷静十分钟”,
就去茶水间倒了杯水,看着窗外的树数了十下。等回来的时候,他已经平静下来,
跟小王说:“你再核对一下这个公式,我觉得有点问题,可能是括号放错位置了。
”小王后来发现真的是括号错了,还不好意思地跟他道歉。张明拍了拍他的肩膀:“没事,
谁都有粗心的时候,下次仔细点就好。”那一刻,他突然觉得,不发火也能解决问题,
而且团队的氛围好像比以前更融洽了。04 意外季度总结会那天,
张明心里还挺紧张——虽然这季度没出什么错,但他总觉得业绩不会太好。可没想到,
墙上的大屏幕一亮,他团队的业绩赫然排在第一,比第二名高了15%,
客户满意度更是达到了98%,还得了个“最靠谱团队”的称号。会议室里响起一片掌声,
有个其他部门的同事站起来问:“张经理,你这季度变化也太大了,
以前总听说你们组赶进度、出问题,现在又快又好,有什么秘诀吗?”张明站起来,
摸了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其实也没什么秘诀,就是学会了‘刹车’。
以前遇到事,我总想着赶紧解决,不管对错先冲上去,出了问题就发火。后来李总教我,
遇到事别着急反应,先‘刹车’——比如客户催方案,我先想清楚能不能做到;下属犯错,
我先想清楚问题出在哪。慢慢的,反而没那么多麻烦了。”散会以后,李静叫住了他。
“知道为什么总部把你调过来吗?”李静笑着说,“总部早就注意到你了,你能力强,
就是太急功近利,容易丢了底线。这次调你过来,其实是在考察你——看你能不能沉下心改。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