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斋读书 > 悬疑惊悚 > 午夜加班遇诡异规则!我揭总监掩盖过劳真相
悬疑惊悚连载
金牌作家“云舒沐月”的悬疑惊《午夜加班遇诡异规则!我揭总监掩盖过劳真相》作品已完主人公:张诚陈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男女主角分别是陈默,张诚,老周的悬疑惊悚,推理,职场,爽文全文《午夜加班遇诡异规则!我揭总监掩盖过劳真相》小由实力作家“云舒沐月”所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本站纯净无弹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105701章更新日期为2025-10-26 01:17:17。该作品目前在本完小说详情介绍:午夜加班遇诡异规则!我揭总监掩盖过劳真相
主角:张诚,陈默 更新:2025-10-26 03:54:2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守则的警告23点10分,写字楼的中央空调早停了,冷风从磨砂窗缝里钻进来,
我裹了裹身上洗得发皱的西装外套,指尖还是冻得发僵。键盘敲到第37页报表时,
旁边工位的小李突然把鼠标一摔,塑料壳撞在桌面上的声响在空荡的办公区里格外刺耳。
“这破997到底要熬死谁?”他揉着通红的眼睛,抓起桌上的工牌往口袋里塞,
“楼下电梯要关了,我走东侧梯,省得绕路。”我抬头看了眼墙上的电子钟,
23点05分——昨天老周偷偷跟我说过,23点后别碰13楼东侧的电梯,
我刚想开口拦他,小李已经踩着磨平的运动鞋跑远了,背影晃进走廊尽头的电梯间。
电梯门“叮咚”一声弹开时,我正好低头保存文件,眼角余光瞥见他掏出手机刷短视频,
屏幕亮得晃眼。那瞬间我突然僵住——手机反光里,
电梯按钮面板上分明有个“14”的标识,可我们盛科数据整栋楼只有13层。“哎,
这电梯是不是坏了?”小李的声音隔着走廊传过来,带着点不耐烦的笑,
“怎么还有14楼……”后面的话我没听清,电梯门“咔嗒”一声合上,
把所有声音都吞了进去。我盯着黑屏的电脑屏幕,指尖在键盘上悬了半天,
总觉得心里发毛——那14楼的按钮,颜色比其他键浅一点,像是后来贴上去的。
第二天早上我到公司时,小李的工位已经空了。桌上的绿萝还歪在花盆里,
半杯没喝完的冰美式结了层褐色的垢,唯独他昨天一直抱怨“写不完就扣绩效”的报表,
整整齐齐叠在桌角。HR的小姑娘抱着文件夹路过,我拽住她问小李去哪了,她眼神躲了躲,
声音压得很低:“哦,他昨天提了自愿离职,手续都办完了。”“自愿离职?”我愣了愣,
“他昨天还说要熬到发奖金……”“可能突然想通了吧。”她含糊着要走,
我却看见小李工位的抽屉没关严,露出半本蓝色封皮的笔记本。趁没人注意,
我抽出来翻了两页,扉页上用黑笔写着四个大字:午夜加班守则。字写得又急又乱,
页边还沾着点褐色的印子,不知道是咖啡还是别的什么。我往下翻,
第一条就看得我后背发紧:23:00后禁止使用13楼东侧电梯,
电梯门会停在不存在的楼层。手机在口袋里震了一下,是医院的号码。我走到消防通道里接,
医生的声音透过听筒传过来,带着点不容置疑的严肃:“林薇,你母亲的心脏功能又降了,
最好一个月内安排搭桥手术,再拖下去,风险会越来越大。
”“手术费……”我攥着手机的指节发白,“还需要多少?”“之前跟你说过,押金20万,
后续治疗另算。”医生顿了顿,语气软了点,“你要是凑不齐,我们可以先申请救助,
但审批要时间,就怕……”后面的话我没听进去,挂了电话靠在冰冷的墙壁上,
摸出钱包里的工资条。上个月扣除五险一金,实发8237.5元,
加班费那栏写着23.5——这点钱,连母亲一天的住院费都不够。我翻开小李的笔记本,
最后一页夹着张公司的公告,上面写着“连续加班满30天,发放三倍绩效奖金”。
指尖划过“三倍”两个字,我深吸了口气——再熬15天,只要15天,妈就能做手术了。
“别看了。”一个低沉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我吓得差点把笔记本掉在地上。是老周,
45岁的技术岗,在公司干了12年,永远穿着洗得发白的格子衬衫。他靠在楼梯扶手上,
手里攥着个磨掉漆的保温杯,眼神扫过我手里的笔记本:“那是陈默留下的,前两个月走的,
也说是自愿离职。”“陈默?”我想起上个月部门聚餐,那个总帮老周带饭的年轻人,
“他不是说回老家考公务员了吗?”老周扯了扯嘴角,没说话,
从口袋里掏出个皱巴巴的手账本。我凑过去看,上面的字迹跟他本人一样寡淡,
却记着些让人头皮发麻的事:2024.11.3,忘给保洁递水,
回家找不到女儿的化疗单,第二天在公司女厕所隔间找到;2024.12.15,
凌晨1:40关了工位灯,醒来发现手机里老婆的号码变成了陌生号,亮灯后才变回来。
“别不当回事。”他把本子收起来,保温杯盖拧得“咔嗒”响,“前几个走的,
都觉得这规则是瞎编的,结果呢?刘姐上周撕了这本子,下午就办了离职,
现在见了人都不认识了。”我捏着小李的笔记本,纸页边缘的毛边蹭得指尖发痒,
突然想起昨天电梯里的14楼按钮,胃里一阵发紧。那天晚上我加班到凌晨1点半,
电脑突然黑屏了。应急灯“滋啦”一声亮起来,昏黄的光在天花板上晃来晃去,
我下意识抬头想看看是不是跳闸了,刚瞥见应急灯上的裂纹,
脑子里突然蹦出守则第二条:凌晨1:00-2:00必须保持工位亮灯,
且不可直视天花板的应急灯。我猛地低下头,鼻尖差点撞到键盘。就在这时,
指尖碰到个硬邦邦的东西——是张蓝色的便利贴,贴在我的鼠标垫上,
上面只有四个字:下次注意。字迹我太熟悉了,是部门总监张诚的。
他总爱用这种蓝色便利贴,每次开会批文件,都要在上面写两句“再接再厉”,
笔锋又细又尖,像针一样扎人。我攥着便利贴,手心的汗把纸都浸湿了。应急灯还在头顶晃,
我不敢抬头,只能盯着桌面发呆,余光却瞥见小李笔记本的空白页上,有行用铅笔写的小字,
淡得几乎看不见:规则是枷锁,但打印机知道答案。我用指甲刮了刮那行字,
铅笔屑落在手背上,凉得像冰。窗外的天已经泛白,写字楼的灯光一盏盏熄灭,
只有我这盏工位灯还亮着,在空旷的办公区里,像个孤零零的警示灯。
2 代价的恐惧母亲的电话是在下午三点打来的,那时我刚把上午没做完的报表补完,
正啃着公司发的加班餐——一盒凉透的宫保鸡丁,胡萝卜丁硬得像石子。“薇薇啊,
你别总熬夜,我昨天问护士了,手术费要是凑不齐,咱们再等等也行,
”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过来,带着点刻意的轻松,“我这两天感觉好多了,
今天还在病房走了两圈呢。”我咬着筷子,眼泪差点掉下来。上周视频的时候,
她还说稍微动一下就喘得厉害,怎么会突然“好多了”?我攥紧手机,压低声音:“妈,
你是不是又减药量了?医生说不能随便停药的。”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
然后传来布料摩擦的声音,像是她在擦眼泪:“就减了一点点,那药太贵了,
能省一点是一点……”“不行!”我打断她,声音有点发颤,“钱的事你别管,
我肯定能凑够,你要是敢再减药,我明天就请假去医院陪你。”她连忙答应着,
又絮絮叨叨叮嘱我记得吃晚饭,别总吃外卖。挂了电话,
我盯着手机屏上母亲的头像——还是去年她生日时拍的,头发还没那么白,
笑着比了个“耶”,心里像被什么东西堵着,又酸又胀。这时,钉钉群突然弹出一条消息,
是张诚@全体成员:“鉴于项目进度滞后,本周全体成员通宵加班,期间不得请假,
完成目标后额外发放500元补贴。”500元,还不够母亲一天的住院费。我盯着屏幕,
手指在“请假”按钮上悬了半天,最终还是点了“已读”。
旁边工位的刘姐突然“啪”地一声把鼠标摔在桌上,她刚跟HR打完电话,眼睛红得像兔子。
“说我妈住院要请假?HR跟我说‘公司现在缺人,你走了项目就黄了’,”她扯着嘴角笑,
眼泪却掉了下来,“我妈都快进ICU了,他们还跟我谈项目!”我递过去一张纸巾,
她接过来擦了擦脸,突然看到我桌角的《午夜加班守则》,
伸手就抓了过去:“这破玩意儿谁写的?还午夜守则,我看就是公司变着法儿逼我们加班!
”没等我拦着,她已经把笔记本撕了两页,纸屑撒在键盘上。我心里一紧,刚想劝她别冲动,
张诚正好从办公室出来,手里端着杯热咖啡,笑着走过来:“刘姐,怎么了?跟谁置气呢?
”刘姐捏着撕烂的纸页,嘴唇动了动,最后却把纸揉成一团扔进垃圾桶:“没什么张总,
就是觉得这纸没用,扔了干净。”张诚点点头,目光扫过我的工位,
落在我手里的手机上:“林薇,你母亲的手术安排,我托人问了医院,要是你这周表现好,
公司可以帮你申请一笔医疗补贴,”他顿了顿,咖啡杯在手里转了一圈,“当然,
前提是项目能按时完成。”我攥着手机的手紧了紧,指甲掐进掌心。
他这话里的意思再明显不过——敢不加班,补贴就没了,母亲的手术也可能泡汤。那天晚上,
我第一次故意试探规则。凌晨1点50分,我盯着屏幕右下角的时间,深吸了一口气,
伸手按灭了工位灯。办公区瞬间陷入黑暗,只有应急灯还亮着,
昏黄的光在墙上投下长长的影子。刚过十秒,我就听见头顶传来“咚、咚”的声音,
像是有人穿着拖鞋在天花板上走路,一步一步,慢慢朝我的工位靠近。我吓得屏住呼吸,
手忙脚乱地想去开灯,却摸到手机在口袋里震动起来——是母亲的号码。我赶紧接起,
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听见电话那头传来陌生的声音:“你好,请问你找谁?”“妈?
”我愣住了,“是我啊,薇薇。”“薇薇是谁?”那个声音带着疑惑,
“我这号码刚办没多久,你是不是打错了?”我盯着手机屏,上面明明显示着“妈妈”,
可号码却变成了我大学时用的旧号——138XXXX5678,那个号码我早就注销了。
冷汗一下子就下来了,我慌忙摸到开关,“啪”地一声打开工位灯。灯光亮起的瞬间,
电话那头的声音突然变了,变回了母亲熟悉的语气:“薇薇?怎么不说话了?
是不是加班太累了?”“妈……”我握着手机,手还在发抖,“没、没事,就是信号不好,
你早点休息吧。”挂了电话,我看着手机屏上的号码,刚才的陌生号像是一场幻觉,
可心脏狂跳的感觉却真实得很。我想起老周手账本里写的“记忆错位”,
原来这就是违反规则的代价——它会偷偷换掉你最重要的东西,让你像个傻子一样,
连自己的母亲都认不出来。凌晨1点45分,打印机突然“咔嗒咔嗒”地响了起来。
我吓了一跳,转头看向办公区角落的打印机——那台打印机平时连开都开不了,
今天却自己启动了,白纸一张接一张地吐出来,在托盘里堆成一小摞。
我想起守则第三条:若听到打印机自动启动,10分钟内必须取走打印件,
且不可翻看最后一页。我赶紧跑过去,刚想把纸拿回来,却发现最后一页被胶水粘在了一起,
边缘还沾着点蓝色的墨水——跟张诚用的便利贴颜色一模一样。我心里一动,
把打印件抱回工位,借着台灯的光仔细看,前面几页都是普通的项目数据,
只有最后一页粘得严严实实。我摸出抽屉里的酒精棉片,这是母亲让我带的,
说加班时擦键盘消毒。我用酒精棉片敷在粘住的地方,等胶水慢慢溶解,
轻轻把纸掀开——上面印着半张体检报告,名字那栏写着“陈默”,
健康状况那栏被划掉了“心肌劳损”,改成了“未见异常”,旁边还有个小小的签名,
是张诚的。原来老周说的是真的,陈默根本不是自愿离职。就在这时,
刘姐突然出现在我工位旁,她穿着昨天的外套,手里拿着个空背包,笑着跟我说:“林薇,
我跟你说个事,我今天办离职了。”“离职?”我愣住了,
“你昨天不是还说要陪你妈……”“嗨,那都是小事,”她摆摆手,眼神有点空洞,
“我突然想通了,工作哪有那么重要,回家带孩子多好。”她说着,伸手摸了摸口袋,
又摸了摸背包,眉头皱了起来:“奇怪,我好像忘了带一样东西,
是什么来着……”我看着她,心里发寒。她昨天撕了守则笔记本,今天就“想通了”要离职,
还忘了自己要带什么——这分明就是记忆错位的症状。我想提醒她,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张诚的办公室还亮着灯,我怕自己多说一句,下一个“想通”的人就是我。
刘姐又念叨了几句“想不起来就算了”,然后背着空背包走了。
办公区的门“咔嗒”一声关上,我盯着她的工位,那里跟小李、陈默的工位一样,空荡荡的,
只剩下一盆枯萎的绿萝。打印机还在角落里安静地待着,
我把陈默的体检报告碎片夹进小李的笔记本里,指尖碰到纸页上的字,
突然想起老周说的“张总监每天凌晨2点去档案室”。我抬头看向走廊尽头的档案室,
门紧闭着,门缝里透出一点微弱的光。
张诚的蓝色便利贴、陈默的体检报告、消失的员工……这些碎片在我脑子里绕来绕去,
像一团解不开的线。就在这时,手机突然收到一条短信,
是个陌生号码:“别相信张诚的补贴,他在骗你。”我猛地抬头,办公区里空荡荡的,
只有应急灯还在头顶晃着。我攥着手机,
短信里的每个字都像针一样扎在我心上——发信息的人是谁?他怎么知道我需要补贴?
窗外的天又亮了,我看着桌上的笔记本,突然觉得那上面的规则不是用来保命的,
而是一张网,正慢慢把我们这些加班的人,都困在里面。
3 真相的碎片陌生短信躺在手机收件箱里,我盯着那行“别相信张诚的补贴,
他在骗你”看了半天,指尖反复划过屏幕,想从号码里找出点线索——可那号码没有备注,
归属地显示是本地,像是临时办的卡。谁会知道我需要补贴?又谁会知道张诚在骗我?
我攥着手机走到消防通道,老周正好在那里抽烟,烟雾绕着他花白的鬓角,
把他的脸衬得有些模糊。他看见我,把烟蒂摁在楼梯间的灭火器箱上,
声音有点哑:“又加班?”“周哥,你认识陈默吧?”我没绕弯子,
把手机里的陌生短信给他看,又从包里掏出小李的笔记本,翻到陈默的体检报告那页,
“他根本不是自愿离职,对不对?”老周的手指顿了一下,他摸出保温杯拧开,热气冒出来,
带着点中药的苦味——我才注意到,他的眼底有很重的青黑,像是很久没睡好。
“陈默是我带出来的徒弟,”他喝了口热水,声音低了下去,“去年我女儿白血病复发,
国内的医生说没什么好办法,是陈默托朋友找了国外的专家,还帮我整理病历,
说等项目结束拿到奖金,就陪我去国外一趟。”他从口袋里掏出个旧手机,屏幕裂了道缝,
点开相册给我看——照片里的陈默穿着格子衬衫,站在医院的走廊里,笑着比了个“V”,
旁边的老周手里拿着一叠病历,眼眶红红的。“今年年初,他突然开始整理公司的加班数据,
说‘周哥,我发现这三年有五个员工突然离职,都是因为过劳,公司却说是自愿的’,
”老周的声音有点发颤,“我让他别多管闲事,说咱们这种人,安安稳稳赚钱就行,
可他不听……”“后来呢?”我追问。“后来他就‘走’了,”老周把手机揣回口袋,
手指攥得发白,“HR说他主动提的离职,我去他工位找,只看到半张体检报告,
上面写着‘心肌劳损’,还有张诚的签名——我去问张诚,他说陈默是‘身体不好,
自己要走的’,还警告我别瞎打听。”我想起昨天收到的陌生短信,突然心里一动:“周哥,
昨天是不是你给我发的短信?”老周愣了一下,摇了摇头:“不是我,但我知道是谁。
”他朝办公区的方向努了努嘴,“那个保洁阿姨,赵桂兰,她是陈默的妈妈。
”我猛地愣住——那个总是沉默寡言,每次我递矿泉水都会低声说“谢谢”的阿姨,
竟然是陈默的母亲?难怪上次她递纸条给我时,指尖一直在抖。“她去年年底来的公司,
网友评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