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微光伴途,恰好心动

第1章

发表时间: 2025-11-08

第一章 招聘会的狼狈与援手六月的盛夏,大学城被裹挟在潮湿的热浪里,

体育馆内的大型招聘会人声鼎沸,汗味、油墨味与焦灼的气息交织在一起。

林澈攥着仅有的五份简历,指腹被纸张边缘磨得发疼,额前的碎发早已被冷汗濡湿,

贴在光洁的额头上。他是计算机系的应届生,绩点中上,

跟着导师参与过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辅助开发,代码能力扎实,却在招聘市场上屡屡碰壁。

经验”“985/211优先”“需大厂实习背书”——这些硬性要求像一道道无形的门槛,

将他挡在门外。投出的四份简历要么石沉大海,要么被HR礼貌地退回,最后一份简历,

他攥得指节发白,走到了心仪已久的互联网公司“星途科技”摊位前。“同学,

我们招的算法工程师,需要独立负责过核心模块开发。”HR快速翻阅着简历,

笔尖在“项目经验”一栏轻轻划过,语气客气却疏离,“你这两个项目都是辅助角色,

实操性不够,而且我们更倾向于有大厂实习经历的候选人。”这句话像一盆冷水,

浇灭了林澈最后的期待。他失魂落魄地转身,肩膀撞到了身后的人,简历瞬间散落一地,

其中一张还飘到了摊位旁打翻的矿泉水渍里,油墨迅速晕开,模糊了上面的文字。“对不起!

对不起!”林澈慌忙弯腰去捡,手指刚要触碰湿纸,就被一只纤细的手轻轻按住。

“别用手擦,越擦越脏。”女生的声音清脆柔和,像盛夏里掠过树梢的清风。林澈抬头,

撞进一双含笑的杏眼。女孩穿着浅蓝色连衣裙,裙摆沾了点灰尘,

胸前的校徽和他是同一所大学的。她手里捏着一包纸巾和半瓶冰红茶,蹲下身时,发梢垂落,

露出光洁的额头和小巧的耳垂。她先用纸巾小心翼翼吸干简历上的水渍,

再把散落的简历按顺序叠好,指尖纤细,动作却格外利落。“谢谢你。

”林澈接过整理好的简历,其中一张已经晕染了大半,他看着那张作废的简历,

嘴角泛起一丝苦涩,“看来今天连简历都不待见我。”女孩噗嗤一声笑了,

露出两颗浅浅的梨涡:“别这么说,我今天投了八份简历,HR连正眼都没多瞧,

你至少还得到了反馈呢。”她伸手递过冰红茶,“喏,喝点水降温,看你热得都快冒烟了。

”林澈愣了愣,接过冰红茶,冰凉的触感顺着掌心蔓延开来,稍稍驱散了心头的燥热。

“我叫林澈,计算机系的。”“苏晓,中文系的,”女孩笑着自我介绍,

“想找文化传播或宣传相关的工作,可惜没什么正经实习经验,

简历上只有校园公众号的运营经历。”她晃了晃手里单薄的简历,语气里带着点无奈,

却没什么抱怨。两人并肩走出体育馆,外面的阳光刺眼,蝉鸣聒噪得让人烦躁。

林澈看着苏晓手里同样被揉得有些发皱的简历,心里涌起一股同病相怜的默契。

“要不要去旁边的奶茶店坐坐?我请你喝杯冰饮,就当谢谢你刚才帮忙。

”苏晓爽快地点点头:“好啊,正好也想避避暑,

顺便跟你吐槽吐槽这‘地狱模式’的求职季。”奶茶店里,空调风驱散了暑气。

两人点了同款冰乌龙,捧着杯子坐在靠窗的位置。林澈说起自己投简历时的窘境,

说起熬夜改代码却不被认可的委屈,平时沉默寡言的他,此刻竟打开了话匣子。

苏晓听得很认真,偶尔插一两句话,总能精准地戳中他的心声。“其实你已经很厉害了,

”苏晓放下杯子,眼神真诚,“能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辅助开发,代码能力肯定不差,

只是现在招聘市场太卷了。我姐姐去年毕业,

投了一百多份简历才进了省文旅厅下属的文化传播中心,

她说体制内或国家相关机构的招聘更看重踏实和潜力。”“国家相关机构?”林澈愣住了,

“我之前没怎么考虑过,总觉得门槛会更高。”“是啊,”苏晓点点头,

“但他们对工作经验的要求没那么苛刻,更看重专业基础和个人素养。我姐姐说,

很多科研机构、国企每年都会招应届生,只是宣传没那么多,得自己多留意。

”她的话像一缕微光,照进了林澈灰暗的心里。他看着苏晓眼里的光,明明自己也身处困境,

却还能反过来安慰别人,心里莫名泛起一丝暖意。“那你呢?投了这么多没回应,不着急吗?

”“着急啊,”苏晓吐了吐舌头,“但着急也没用,不如趁这段时间多学点东西。

我最近在自学政策解读和公文写作,还关注了很多国家机构的招聘公众号,

准备试试体制内的岗位。”她拿出手机,点开一个名为“国聘通”的公众号给林澈看,

“你看,这里有很多科研机构的招聘信息,对计算机专业需求很大。

”林澈低头看着手机屏幕,

公众号里的招聘信息涵盖了航天科技、电子信息、科研院所等多个领域,

不少岗位都标注着“应届生可报”“专业对口优先”。“这些岗位看起来确实适合我,

”他眼里闪过一丝希望,“但我对这些招聘流程不太了解,

而且公文类的填报材料也不知道怎么写。”“小事一桩,”苏晓笑着说,“我可以帮你!

我最近研究了很多报考攻略,填报材料的技巧也懂一些,我们互相帮忙嘛,你计算机厉害,

以后我遇到公众号技术问题,还得请教你呢。”那天下午,两人聊了很久,

从求职困境聊到校园生活,从兴趣爱好聊到未来规划。原本焦灼的毕业季,

因为这场意外的邂逅,似乎多了一丝慰藉。临走时,他们交换了联系方式,

约定之后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一起冲击国家相关机构的招聘。

林澈看着苏晓转身离开的背影,手里的冰乌龙还带着凉意,心里却暖烘烘的。他想,

或许这场艰难的求职路,并不会只有他一个人独行。

第二章 出租屋里的互助时光毕业离校的期限越来越近,林澈和苏晓都在忙着找房子。

大学城附近的房租不便宜,两人预算有限,几经周折,

竟在同一个小区找到了合适的房子——林澈租了主卧,苏晓住次卧,共用客厅和厨房,

成了合租室友。搬家那天,两人互相帮忙。林澈帮苏晓搬沉重的书架和行李箱,

苏晓则把客厅打扫得干干净净,还买了几盆绿植放在窗台,让简陋的出租屋多了几分生气。

“以后请多指教啦,战友!”苏晓擦了擦额头的汗,笑着对林澈说。“彼此彼此,

”林澈也笑了,“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随时说。”合租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两人作息相似,都是早上研究招聘信息、准备报考材料,下午要么参加线上宣讲会,

要么刷题练技能,晚上则在客厅各自忙碌,互不打扰却又彼此陪伴。苏晓兑现了承诺,

帮林澈打磨报考材料。国家机构的招聘简历和企业不同,

更看重专业匹配度、项目经历的严谨性和个人素养的体现。“你看这里,

”苏晓指着电脑屏幕,“不要只说‘参与科研项目开发’,

要具体写‘参与XX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辅助开发,负责数据处理模块编写,

优化算法后数据处理效率提升30%,项目通过验收’,这样更有说服力。

”林澈看着修改后的简历,眼前一亮:“太厉害了!这样写确实专业多了。苏晓,

真的太感谢你了。”“不用谢,”苏晓笑着说,“等你考上,可得请我吃大餐。”“一定!

”林澈用力点头。作为回报,林澈帮苏晓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

苏晓报名了几个线上政策解读课程,视频播放有技术限制,

林澈帮她调试设备、下载课程资源;她准备笔试时需要整理大量时政资料,

林澈用代码帮她做了一个简易的资料检索工具,大大提高了她的学习效率。“林澈,

你简直是我的救星!”苏晓看着功能完善的检索工具,眼里满是惊喜,“有了这个,

我复习起来方便多了。”“小事一桩,”林澈挠了挠头,有些不好意思,

“以后遇到技术问题,随时问我。”日子一天天过去,两人的互助越来越默契。

苏晓会帮林澈筛选合适的招聘岗位,

把那些专业对口、应届生可报的科研机构信息一一标注出来,

还帮他分析不同岗位的竞争难度和发展前景;林澈则会在苏晓写公文写作练习时,

当她的第一个读者,从逻辑层面给出建议,偶尔还会帮她检查错别字和格式问题。有一次,

苏晓接到了省文旅厅下属文化传播中心的笔试通知,岗位是宣传干事。她既兴奋又紧张,

连夜准备笔试素材,却对着公文写作题犯了难。“林澈,你能帮我看看吗?

我总觉得写得太口语化了,不符合要求。”林澈放下手里的代码,认真看了她写的文章,

然后帮她梳理逻辑:“公文写作要严谨规范,你可以多参考官方文件的表述方式,

比如把‘我觉得’改成‘笔者认为’,把‘很多人’改成‘广大群众’。

”他还帮她找了很多优秀范文,一起分析结构和语言特点。在林澈的帮助下,

苏晓修改了文章,还模拟笔试场景,反复练习。笔试那天,她穿着得体的衣服,

信心满满地走进考场。而林澈也收到了某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笔试邀请,

岗位是软件开发工程师。苏晓帮他准备了笔试可能遇到的专业问题,

还提醒他注意报考的政治素养要求,帮他整理了时政热点和相关政策解读。

“笔试不仅考专业知识,还会有少量时政题,你多看看这些,有备无患。”面试结束后,

两人都迫不及待地和对方分享情况。“我觉得笔试挺顺利的,

公文写作题我按照之前练的思路写的,应该没什么问题。”苏晓兴奋地说。“我也还好,

专业题都做出来了,时政题也答得不错,就等面试通知了。”林澈的语气里也带着一丝期待。

那段时间,出租屋里总是充满着淡淡的希望。两人会一起做晚饭,苏晓厨艺不错,

擅长做家常菜,林澈则负责打下手,洗菜、切菜,配合得十分默契。饭后,

他们会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分享一天的经历,互相鼓励。“要是我们都能考上就好了。

”苏晓望着窗外的夜景,语气里满是憧憬。“会的,”林澈看着她,眼神坚定,

“我们都这么努力,一定可以的。”然而,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重击。

苏晓的笔试成绩差了3分,没能进入面试;林澈虽然进了面试,却因为缺乏面试经验,

回答问题时过于紧张,没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最终遗憾落选。

接连的失败让两人都有些沮丧。那天晚上,苏晓坐在沙发上,眼眶红红的,却强忍着没哭。

林澈看着她失落的样子,心里也不好受。他走进厨房,煮了两碗面条,还卧了两个荷包蛋,

端到苏晓面前:“吃点东西吧,吃饱了才有力气继续战斗。”苏晓接过面条,

看着碗里的荷包蛋,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为什么这么难啊?我们明明已经很努力了。

”“我知道,”林澈坐在她身边,声音温柔,“但我们不能放弃。你姐姐不是说,

坚持下去总能看到希望吗?国家机构的招聘机会很多,我们可以再试试其他岗位。

”他顿了顿,继续说,“而且,我们还有彼此啊,互相扶持着,总会过去的。”苏晓抬起头,

看着林澈真诚的眼神,心里的委屈渐渐消散。她擦干眼泪,拿起筷子,

大口吃起面条:“你说得对,我们不能放弃。大不了再考一次,总有一次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