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八零之逆袭从接小三开始

第3章 立规矩

发表时间: 2025-11-09
陈娥走进纺织厂家属院时,夕阳正把半边天染成橘红色。

几个在巷子口择菜的媳妇婆子看见她,声音不约而同地低了下来。

眼神却像钩子一样,悄无声息地在她身上打量一圈。

“娥子回来啦?”

有人干巴巴地打个招呼。

“娥子,最近看医生没?

肚子有动静了吗?”

西院的王翠花特意走近陈娥,压低声音说。

虽然她压低了声音,但院里的任何人都听得见。

这拉家常的问候,每天都要上演数次,陈娥早己习惯。

“娥子,这样可不行?

怎么能没儿子?”

己生三个儿子的张香菊提醒道。

“是呀,娥子。

我听说赵庄有一个神医,包生儿子,你要不要试试?可惜离我们这有点远,”对门的李巧莲边说边惋惜。

“你要不要抱养一个儿子?

我娘家那里有人生了五个儿子,养不起,我可以帮你联系联系。”

……“好心”的街坊邻居很快围着陈娥站了一圈,七嘴八舌。

今天的陈娥,没心情打理她们,只说了句,“谢谢大家,以后我的事,不用你们操心。

养好自己的儿子就行了。”

说完,头也不回地回家了。

“等着吧,早晚一天,会被赵建国给休了。”

“你以为张建英是个好东西?

天天给娥子气受,家务活全是人家干,还挑三拣西。”

“谁让人家儿子是副厂长呢。”

“这不,赵建华来了,不知憋什么坏呢?

每次都拿一堆东西回婆家。”

……陈娥己经回家了,院子里的媳妇婆子们就着陈娥的话题毫不避讳地聊了起来,你一句,我一句,从不用打草稿。

陈娥刚到门口,家门就从里面拉开了。

婆婆张建英端着簸萁站在门口,像是正要倒垃圾。

看到陈娥回来,忙把簸萁递给陈娥,“快去倒了,这么多了,也不知道倒,还往外跑。”

说着伸手去接陈娥手里的布包,里面正是陈娥给梅梅买的织毛衣的毛线。

陈娥没有多想,又怕给弄脏了,递给婆婆,就出门倒垃圾了。

进门 的婆婆忙打开布包查看,买的什么东西。

来家的小姑子赵建华看到了,慌忙来到婆婆跟前。

"妈,她买的什么?

我看看。”

“这个毛线真好,又柔软又结实。

这些正好够给耀宗织毛衣的。”

说完,就拿着往自己二六永久自行车跟前走,正好被进门的陈娥发现了,一把夺过来。

“这是我给小妮买的,你要用自己买。”

陈娥今天不惯着她。

“丫头片子,穿这么好的干吗?

我们耀宗是男孩子,才衬得上。

“小姑子一脸不乐意,之前她没少拿梅梅东西,陈娥从不吱声。

今天怎么啦?

“耀宗衬得上,你自己买,我买的,你以后都不要拿!”

惯出毛病啦,从现在开始想都不要想。

以后这个家,谁也别想欺负她。

小姑子拉拉婆婆手,“妈”,娇嗔地喊道。

婆婆会意,立马开腔:“给耀宗怎么啦?

生不出儿子,还不对外甥好点,以后你指望谁?”

“不用你操心,谁的儿子谁养!”

今天的陈娥不准备忍让任何人。

“我儿子挣的钱,你有什么用?

儿子都不会生……”婆婆张建英三句不离儿子。

“怎么啦,这是?”

正在这时,赵建国推着二八大杠自行车走进来。

满面红光,意气风发。

显然解决了李梅的事,他心情倍好。

“哥”,赵建华先娇嗔地喊了一声,“我要拿毛线给耀宗织毛衣,嫂子不给。”

恶人先告状。

“你自己去买,你拿她的干吗?”

第一次哥哥没向着她说话,赵建华很纳闷。

这两口子怎么啦?

一个个像换了个人。

“给你钱,你自己去买,这个又不用票。”

说着,赵建华掏出两块钱递给妹妹。

妈妈重男轻女,从小对他比对妹妹好,但他却很疼妹妹。

感觉这次没满足妹妹,就补偿一下。

赵建华赶快伸手接过来,也不管够不够,反正她没打算买,毛线不给不要紧,毛衣织好再拿走,反正耀宗和小妮身高体型相仿。

赵建国不知道妹妹想法,陈娥却看出了她的心思。

“等着吧,你没有机会的,以后别想从我手里拿走任何东西。”

陈娥暗暗地想。

婆婆看到女儿没吃亏,拉着脸,没再说什么。

别看她重男轻女,但在心里,女儿要比儿媳妇好太多,儿媳妇毕竟是外人,孙女早晚也是外人。

接下来的两天,风平浪静。

陈娥照常做饭,洗衣,检查女儿作业,只是中间去了一趟大姐家,也去看了三妹。

赵建国则显得格外忙碌,常常一大早出去,深更半夜才回来,身上带着尘土味,眼神躲闪,不敢与陈娥多对视。

陈娥不问,也不戳破。

她在等。

第三天傍晚,赵建国终于不再往外跑,而是早早回了家,吃饭时显得有些心不在焉。

饭后,小妮去写作业,婆婆去院子里和邻居聊天,客厅只剩下夫妻两人。

赵建国搓着手,咳了一声,像是下了决心:“娥子,那边收拾得差不多了,你看,明天,行不?

"陈娥正在织毛衣,枣红色的毛线在她手指间翻飞,头也没抬。”

嗯,你看着安排就行。

“她的平静让赵建国有些意外,又松了口气。

“那明天傍晚,我找个车,去接她。”

“不急。”

陈娥终于停下手中的动作,抬起眼看着他,目光清亮,“人接回来之前,有些话,得说清楚。”

赵建国心里咯噔一下。

“你说。”

“第一,人接回来,住哪儿?”

陈娥语气平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东厢房空着,朝阳,也宽敞,就收拾出来给她住。

离正屋近,有什么动静也听得见,方便照顾,”那东厢房位置好,也安静,本来是也留给未来"陈家孙子“的,赵建国没想到她这么大方。

连忙点头。

“好!”。

“第二,”陈娥继续道,声音压低了些,确保只有他们两个人听到。

“关于她的身份,在家里,对外,只能是远房表妹,过来借助养胎的。

妈年纪大了,嘴不严;小妮年纪小,不懂事。

为了避免麻烦,也为了你这个副厂长的脸面,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这一点,你得给妈交代清楚,管住她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