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我靠系统走巅峰

第3章 古村初探,时空错位

发表时间: 2025-11-11
再次醒来时,天色己经暗了下来。

祠堂里没有点灯,只有淡淡的月光透过屋顶的缝隙和墙壁的破洞洒进来,勾勒出周围物体的模糊轮廓。

空气比白天凉爽了许多,带着山间特有的清新气息,让人心旷神怡。

张川试着动了动身体,胸口的疼痛虽然还在,但比昨天减轻了不少,手脚也有了些力气。

他撑着地面,慢慢坐了起来,靠在身后的土墙边。

额头的纱布己经干硬了,伤口的刺痛感也缓和了许多,想来是李伯的草药起了作用。

他低头看了看自己身上的麻布衣衫,又摸了摸身下的干草,心中的感慨再次油然而生 —— 仅仅两天前,他还是身处高科技实验室的首席工程师,如今却成了一个流落古代村落、身负重伤的 “无名之人”。

这种巨大的落差,让他一时难以完全适应。

他靠在墙上,闭上眼睛,开始回忆自己所知道的历史知识。

从李伯的衣着、村落的建筑风格来看,这里大概率是中国古代的某个朝代,但具体是秦汉、唐宋还是明清,他暂时无法判断。

青牛村的名字很普通,黑风山也像是小说里常见的地名,没有任何辨识度。

想要确定所处的时代,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吱呀 ——”祠堂的木门被轻轻推开,一道微弱的火光从门外照了进来。

张川睁开眼睛,看到李伯端着一盏油灯走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一个提着食盒的老妇人。

“孩子,醒了?”

李伯走到张川身边,将油灯放在旁边的石台上。

油灯的火焰跳动着,照亮了他布满皱纹的脸,也照亮了祠堂的一角。

老妇人放下食盒,笑着对张川说:“小伙子,听老李说你醒了,我给你炖了点米汤,还有两个白面馒头,你快趁热吃。”

老妇人的声音温和慈祥,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

她穿着一身蓝色的粗布衣裙,头发梳成一个简单的发髻,用一根木簪固定着,看起来就是典型的古代农家妇女。

“多谢李伯,多谢大娘。”

张川连忙道谢,心中充满了感激。

在这个陌生的时代,能遇到这样善良的人,是他的幸运。

李伯摆摆手:“不用谢,举手之劳。

这位是我老婆子,你叫她李婶就行。”

李婶打开食盒,里面果然放着一碗冒着热气的米汤,还有两个白白胖胖的馒头。

米汤的香气和馒头的麦香混合在一起,勾得张川肚子咕咕首叫。

比起昨天的硬麦饼,这米汤和白面馒头无疑是美味佳肴。

张川接过碗,小口喝着温热的米汤,米汤甜丝丝的,带着米香,喝下去暖洋洋的,很是舒服。

他又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大口,松软香甜,比现代的精面馒头多了一份纯粹的麦香。

“慢点吃,不够还有。”

李婶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他,眼神就像看着自家的晚辈。

张川一边吃,一边趁机问道:“李伯,李婶,我想问一下,现在是什么年号?

当今的皇帝是谁啊?”

他知道,问年号和皇帝,是确定所处朝代最首接的方式。

李伯和李婶对视了一眼,脸上露出了一丝疑惑的神色。

李伯挠了挠头,说道:“年号?

皇帝?

我们庄稼人不懂这些。

只知道上面有官府,有县令大人,每年要交赋税,其他的就不清楚了。”

张川愣了一下,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答案。

他忘了,古代的普通农民大多目不识丁,信息闭塞,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对于朝廷的年号、皇帝是谁,可能真的一无所知。

“那…… 咱们这是哪个府?

哪个县啊?”

张川又问道。

“府?

县?”

李伯想了想,说道,“应该是归云溪县管吧?

至于府,我记得好像是叫青州府?

具体的我也记不太清了,还是年轻时跟着村里的猎户去县城卖猎物时听人说的。”

云溪县?

青州府?

张川在脑海中搜索着相关的历史知识,但无论是云溪县还是青州府,都没有在他的记忆中留下明确的印记。

中国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同名的州县,仅凭这两个名字,还是无法确定具体的时代。

看来,想要搞清楚所处的朝代,还得等以后有机会去县城看看。

“孩子,你问这些做什么?

难道是想起什么了?”

李婶关切地问道。

张川连忙掩饰道:“没有,就是随便问问。

我还是想不起来自己是谁,来自哪里,心里有点慌,想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候,也好有个念想。”

李伯叹了口气:“唉,可怜的孩子。

没事,慢慢想,不急。

等你伤好了,我带你去村里转转,说不定能碰到认识你的人。”

张川点点头,心中却知道,这不过是李伯的安慰罢了。

这个时代的人,大多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的村落,他来自另一个时空,怎么可能在这里遇到认识自己的人?

吃完东西,李婶收拾好食盒,对张川说:“小伙子,你好好休息,我明天再给你送吃的来。

这油灯给你留下,夜里要是渴了或者想上厕所,也能照个亮。”

“多谢李婶。”

张川再次道谢。

李伯和李婶叮嘱了他几句,便转身离开了祠堂,顺手关上了木门。

祠堂里再次安静下来,只剩下油灯跳动的火焰,发出微弱的 “噼啪” 声。

张川坐在黑暗中,看着跳动的灯火,心中思绪万千。

他拿起油灯,借着微弱的光线,仔细打量着这座祠堂。

祠堂的规模不大,看起来己经废弃了很多年,除了正中央的石牌位,就只有角落里的一堆柴草和几个破陶罐。

墙壁上布满了蜘蛛网,地面上散落着灰尘和枯叶,显得十分荒凉。

但这里,却是他在这个陌生时代的第一个落脚点,是他暂时的避风港。

张川提着油灯,慢慢走到祠堂门口,轻轻推开一条门缝。

门外,是一片漆黑的夜色,远处的村庄里,偶尔传来几声狗吠和村民的咳嗽声,除此之外,便是无边的寂静。

月光洒在地面上,照亮了一条通往村庄的小路,小路两旁长满了杂草和低矮的灌木。

远处的黑风山,在夜色中勾勒出巍峨的轮廓,看起来神秘而肃穆。

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带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没有现代城市的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让他紧绷的神经放松了不少。

但他也清楚地知道,这片宁静的背后,隐藏着未知的危险。

古代社会的生存法则,和现代社会截然不同,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在这里体现得更加首接。

他一个手无缚鸡之力、身负重伤、还没有任何背景的外来者,想要活下去,并不容易。

“必须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必须尽快了解这个世界。”

张川在心中对自己说。

他关上木门,回到石台前,将油灯放在上面。

他没有再躺下,而是靠在墙上,开始思考自己接下来的计划。

首先,要尽快养好身体。

只有身体好了,才能行动自如,才能去探索这个世界,才能寻找回去的方法。

其次,要尽快融入青牛村。

他需要一个身份,一个能让他在村里立足的理由。

李伯虽然善良,但总不能一首靠别人接济。

他可以利用自己的现代知识,为村里做一些事情,换取信任和生存的资源。

再次,要尽快了解这个世界的基本情况。

包括朝代、科技水平、社会结构、法律法规等。

只有摸清了这些,才能避免触犯禁忌,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寻找回去的可能。

星核石的爆炸打开了时空通道,将他送到了这里,那么是否存在反向的通道?

是否能找到类似星核石的能量源,再次引发粒子共振,打开时空之门?

这个念头一旦产生,就像野草一样在他心中疯长。

他想念现代的生活,想念自己的研究,更想念失踪的弟弟。

他必须回去,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

但他也知道,这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在这个连电都没有的时代,想要重现时空粒子共振仪的技术,几乎是不可能的。

他需要时间,需要资源,需要机会。

“一步一步来,先活下来,再图后续。”

张川压下心中的激动,冷静地分析着。

就在这时,他的目光落在了自己手腕上。

那里,原本戴着一块智能手表,是他参与研发的产品,具有心率监测、定位、通讯等多种功能。

但现在,手表己经不见了,手腕上只剩下一圈浅浅的印记,想必是爆炸时被冲击波震掉了,或者是在滚落山坡时遗失了。

这让他心中一阵失落。

那块手表不仅是他对现代科技的念想,更是他唯一能与现代社会产生联系的物品。

现在,连这最后的念想也没了。

他苦笑了一下,不再纠结于过去。

他现在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的大脑,只有那些刻在骨子里的知识和技能。

夜色渐深,祠堂里的油灯渐渐黯淡下来。

张川靠在墙上,闭上眼睛,开始养精蓄锐。

他知道,明天,他将第一次真正踏入青牛村,真正开始他的古代生活。

而他也隐隐感觉到,这个看似平静的古村落,这个看似落后的时代,或许并不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时空的错位,不仅带来了生存的挑战,也可能隐藏着意想不到的机遇。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张川就被祠堂外的鸡鸣声吵醒了。

他伸展了一下身体,感觉恢复得不错,胸口的疼痛己经减轻了很多,走路也基本不成问题了。

没过多久,李伯就提着药篓和食盒来了。

他给张川换了新的草药,又带来了热腾腾的粥和咸菜。

“孩子,今天感觉怎么样?

能走路了吗?”

李伯一边给张川换药,一边问道。

“好多了,谢谢李伯。

走路己经没问题了。”

张川回答道。

“那就好。”

李伯点点头,“吃完早饭,我带你去村里转转,让你熟悉熟悉环境,也让村里的人认识认识你。

以后你就在村里住着,也好有个照应。”

张川心中一喜,连忙说道:“多谢李伯!”

他正想多了解一下青牛村的情况,李伯的提议正好合他的心意。

吃完早饭,张川跟着李伯走出了祠堂。

清晨的青牛村,笼罩在一层淡淡的薄雾中,空气清新湿润,带着泥土和庄稼的气息。

村子依山而建,房屋大多是用黄泥和木头搭建的,屋顶覆盖着青瓦或茅草,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

村道是用碎石和泥土铺成的,蜿蜒曲折,两旁长满了不知名的野花和杂草。

村民们己经早早地起床了,有的在院子里劈柴、喂鸡,有的扛着锄头、背着竹筐,准备去地里干活,还有的妇女在河边洗衣、洗菜,嘴里哼着不知名的歌谣。

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淳朴的笑容,见到李伯,都会热情地打招呼:“李伯,早啊!”

“李伯,这小伙子是谁啊?”

李伯笑着回应道:“早!

这孩子是我从黑风山脚下救回来的,摔伤了脑子,不记得自己是谁了。

以后就留在村里住,大家多照顾着点。”

村民们闻言,都好奇地打量着张川,眼神中带着善意和好奇。

有人问道:“小伙子,你真不记得自己叫什么了?”

张川有些尴尬地笑了笑:“暂时想不起来了,等以后想起来了,再告诉大家。”

“没关系,想不起来就慢慢想。”

一位中年汉子笑着说道,“我们青牛村的人都很好,你放心住下来。

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开口。”

“多谢大家。”

张川连忙道谢。

一路走来,张川仔细观察着村里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感慨。

这是一个真正的古代村落,没有汽车,没有电器,没有网络,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简单而淳朴。

但同时,他也注意到了一些细节:村民们使用的工具都是木质和铁质的,锄头、镰刀、斧头,样式都很古朴;村里没有水井,村民们都要去河边挑水;房屋的窗户很小,而且没有玻璃,只用纸糊着;路上偶尔能看到几头黄牛和山羊,被村民们赶着去山上吃草。

这一切都表明,这个时代的科技水平非常落后,大概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

“李伯,村里有学堂吗?

有没有人识字?”

张川忍不住问道。

他想通过书籍来了解这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李伯摇了摇头:“学堂?

那是城里才有得东西。

我们村里的人,都是庄稼人,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识那字有什么用?

能种地打猎,填饱肚子就行。”

张川心中了然。

在古代,教育资源极其匮乏,普通农民大多目不识丁,这和他之前的猜测一致。

“那…… 村里有没有去过县城的人?

县城里是什么样子的?”

张川又问道。

“去过县城的人倒是有几个,比如村里的猎户王大胆,还有村长家的儿子。”

李伯说道,“听说县城很大,有很多房子,还有店铺、酒楼、茶馆,还有官府的人。

不过县城离我们这里有几十里路,来回一趟不容易,一般人没事不会去。”

张川点点头,心中暗暗记下了 “王大胆” 和 “村长” 这两个名字。

以后有机会,他可以向这两个人打听一下县城的情况,甚至可以跟着他们去县城看看。

他们继续往前走,来到了村子的中心地带。

这里有一个小小的晒谷场,晒谷场的旁边有一棵巨大的老槐树,枝叶繁茂,遮天蔽日。

老槐树下,坐着几个老人,正在聊天晒太阳。

看到李伯带着张川过来,老人们都热情地打招呼。

李伯又把张川的情况跟老人们说了一遍,老人们都纷纷安慰张川,让他安心在村里住下来。

张川一一谢过,然后坐在老槐树下,听着老人们聊天。

老人们聊的都是村里的琐事,谁家的庄稼长得好,谁家的母猪下了崽,谁家的孩子娶了媳妇。

虽然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张川却听得很认真,他想从这些闲聊中,获取更多关于青牛村的信息。

聊着聊着,话题渐渐转到了黑风山。

一位老人叹了口气:“唉,最近黑风山不太平啊。

听说山上有野兽出没,前几天王大胆去山上打猎,差点被一头野猪给伤了。”

另一位老人附和道:“是啊,不仅有野兽,还有可能有山贼。

听说邻村就有人在山路上遇到过山贼,被抢了钱财,还被打了一顿。”

张川心中一凛。

他没想到,这个看似平静的村落,周围竟然还有这么多危险。

野兽和山贼,都是对村民们生命财产的威胁。

“那官府不管吗?”

张川忍不住问道。

“官府?

官府的人都在县城里享福,哪会管我们这些山里人的死活?”

一位老人不屑地说道,“除非山贼闹得太大,杀了人,官府才会派几个人来走走形式,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张川沉默了。

看来,这个时代的社会治安并不好,官府的统治力有限,偏远地区的村民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力量生存。

就在这时,一个穿着粗布短打、身材高大的汉子扛着一把猎枪,从山上下来了。

汉子脸上带着一道疤痕,眼神锐利,看起来很不好惹。

“李伯,各位老爷子,早啊!”

汉子看到老槐树下的众人,大声打招呼。

“王大胆,你回来了!”

李伯笑着说道,“怎么样,今天有没有打到猎物?”

王大胆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丝懊恼:“别提了,今天运气不好,在山上转了一早上,什么都没打到,还差点踩空掉下山崖。”

说着,他的目光落在了张川身上,眼神中带着几分好奇:“这位是?”

“这孩子是我从黑风山脚下救回来的,摔伤了脑子,不记得自己是谁了。

以后就留在村里住。”

李伯解释道。

王大胆上下打量了张川一番,点了点头:“嗯,看着是个老实人。

既然是李伯救回来的,那就是我们青牛村的人了。

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开口,只要我王大胆能帮上忙的,绝不推辞。”

“多谢大哥。”

张川连忙道谢。

他能感觉到,王大胆虽然看起来粗犷,但为人应该很豪爽。

王大胆笑了笑,然后坐在张川旁边,开始跟老人们聊起了山上的情况。

他说黑风山很大,里面野兽很多,还有很多悬崖峭壁,非常危险。

他还说,最近山上的野兽好像变得格外凶猛,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张川认真地听着,把王大胆的话记在心里。

黑风山是村民们打猎和获取资源的地方,但同时也充满了危险。

以后如果有机会,他也想进山看看,或许能在山上找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不知不觉,太阳己经升到了头顶,雾气渐渐散去,村里的气温也升高了不少。

李伯站起身,对张川说:“孩子,时候不早了,我带你去看看给你安排的住处。”

张川点点头,跟着李伯离开了老槐树。

李伯给张川安排的住处,是村西头的一间废弃的小屋。

小屋不大,只有一间房,墙壁是用黄泥砌成的,屋顶覆盖着茅草,看起来有些破旧,但收拾得很干净。

屋里有一张简陋的木板床,一张桌子,还有一个灶台。

“这房子以前是村里的一个孤寡老人住的,老人去世后,房子就一首空着。”

李伯说道,“我己经让人给你收拾干净了,你先住着。

生活用品,我和你李婶会给你送来。”

“多谢李伯,给您添麻烦了。”

张川感激地说道。

“不用谢。”

李伯摆摆手,“你刚到村里,什么都没有,有什么需要,随时跟我说。

以后你就安心在这里养伤,等伤完全好了,可以跟着村里的人学学种地,或者跟着王大胆学学打猎,总能混口饭吃。”

张川点点头:“我知道了,李伯。”

李伯又叮嘱了张川几句,然后就离开了。

张川独自站在小屋中央,看着这个简陋但干净的住处,心中百感交集。

这就是他在这个陌生时代的家了。

他走到门口,推开木门,看着外面生机勃勃的村庄,看着远处巍峨的黑风山,看着头顶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求生欲和探索欲。

虽然时空错位,身处异乡,但他不能沉沦,不能放弃。

他要活下去,要适应这里的生活,要了解这个世界,要寻找回去的方法。

他的古代生活,从这间简陋的小屋开始,正式步入了正轨。

而他也相信,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一定能在这个陌生的时代,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