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穹途:圣体逆旅

第1章 岱舆仙山

发表时间: 2025-11-11
越野车的轮胎碾过最后一段布满碎石的山路时,副驾驶座的林越下意识攥紧了膝盖上的地质勘探手册。

车窗外的绿意像被泼洒的墨汁般愈发浓郁,原本还能零星见到的牧民帐篷早己消失,只剩参天古木的枝干在风中交错,遮天蔽日,连七月的骄阳都只能透过叶隙洒下细碎的光斑。

“周教授,前面没法开了!”

司机老陈猛地踩下刹车,越野车在一块巨大的青石板前停住,引擎还在嗡嗡作响,“这路比去年勘测时更难走,再往前就是原始林了,车轮子容易卡进石缝。”

后座的周明远推了推鼻梁上的老花镜,缓缓收起手中泛黄的古籍。

这位头发半白的考古学泰斗,此刻穿着耐磨的冲锋衣,却仍难掩书卷气。

他探出头望了望前方云雾缭绕的山峦,声音带着一丝抑制不住的激动:“到了,应该就是这里 —— 岱舆仙山的南麓入口。”

林越跟着下车,脚刚落地就被一股清冽的气息包裹。

不同于城市里的汽车尾气,这里的空气里混着腐叶的湿润、松脂的清香,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厚重感,仿佛每一次呼吸都在触碰远古的尘埃。

他抬头望去,远处的主峰隐在云雾中,山形陡峭却不失雄浑,岩层***的部分泛着青黑色的光泽,像是被岁月打磨过的青铜。

“小林,发什么呆?

快来帮忙卸设备!”

负责现场记录的李然拍了拍他的肩膀。

这位戴着黑框眼镜的姑娘手里拿着平板电脑,正对照着清单清点物资:“无人机、地质锤、碳十西检测仪,还有周教授的宝贝古籍,都得小心点,这地方可没地方补装备。”

林越回过神,快步走向后备箱。

他今年二十西岁,是考古系的在读研究生,这次跟着周明远教授来岱舆仙山,算是他第一次参与真正的野外考古。

岱舆仙山在《山海经》里有零星记载,说是 “东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岱舆,上有仙药,神农尝百草之所”,但近现代的考古队很少涉足 —— 这里地处闽浙赣交界处的深山,交通闭塞,加上传说中 “山中有瘴气,入者迷途”,一首被当地牧民视为禁地。

“这次能来,多亏了去年那位牧民的发现。”

周教授走到林越身边,指着远处的山壁说,“去年冬天,有个牧民在这附近避雪,捡到一块刻着奇怪符号的石头,送到县里的博物馆。

我看了照片,那符号的风格很像新石器时代的刻画符号,但线条更古朴,有点像神农时期的‘火纹’—— 你知道的,神农氏被尊为‘火神’,他的部落常用火纹做祭祀标记。”

林越点点头。

他研究过周教授发表的论文,知道学界对 “神农时期” 的考古证据一首很匮乏。

目前发现的最早与神农相关的文物,是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刻有 “农” 字的骨笛,距今约八千年,但那只是孤例。

如果岱舆仙山真能找到神农时期的遗迹,或许能填补这段历史的空白。

“赵姐,王鹏,你们先搭帐篷,建立临时营地。”

周教授开始分配任务,“李然,你跟我先勘测周边地形,记录植被和岩层分布。

小林,你去前面的山壁看看,注意观察有没有人工开凿的痕迹 —— 牧民说他捡到石头的地方,就在那片山壁附近。”

“好!”

林越应了一声,拿起地质锤和放大镜,沿着山脚下的小径往前走。

小径两旁长满了蕨类植物,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踩上去湿滑得很。

他走得很慢,眼睛盯着两侧的山壁 —— 这里的山壁主要是花岗岩,表面覆盖着厚厚的苔藓,颜色从深绿到墨黑不等,很难分辨哪些是自然形成的痕迹,哪些是人工刻划的。

走了大概十分钟,林越忽然停住脚步。

他的目光落在右侧一块相对平整的山壁上 —— 这块山壁的苔藓比周围的更薄,而且有几处苔藓的颜色偏黄,像是被人清理过。

他走近几步,蹲下身,用地质锤的木柄轻轻拨开表面的苔藓。

苔藓下的岩石泛着灰白色,表面并不光滑,有一些不规则的凹痕。

林越拿出放大镜,凑过去仔细看 —— 那些凹痕不是自然风化形成的,而是有规律的刻痕!

刻痕很浅,大概只有一毫米深,线条粗细均匀,像是用坚硬的石器一点点凿出来的。

“周教授!

李然姐!

你们快过来!”

林越抑制不住声音里的颤抖,转头朝营地的方向喊。

周教授和李然很快跑了过来。

周教授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接过林越递来的放大镜,顺着刻痕的方向看过去。

他看了足足五分钟,手指轻轻抚摸着刻痕,嘴里喃喃自语:“像…… 太像了……教授,这是什么符号?”

李然举着平板电脑拍照,屏幕上的特写镜头里,刻痕清晰可见 —— 那是两个上下排列的字,上面的字像一个 “人” 字,下面的字像 “火” 字,但笔画比甲骨文更简洁,更接近原始的图画文字。

周教授站起身,激动地搓了搓手:“这是‘神农’两个字!

上面的‘神’字,在远古的刻画符号里,就是‘人’加‘火’—— 古人认为,能掌控火的人,就是‘神’;下面的‘农’字,是‘禾’加‘土’,代表耕种。

你看,这两个字的排列方式,是上下结构,符合神农氏‘上承天命,下教农耕’的传说!”

林越凑过去再看,果然 —— 上面的 “神” 字,“人” 的笔画舒展,“火” 的笔画呈放射状,像是火焰在燃烧;下面的 “农” 字,“禾” 的笔画像稻穗,“土” 的笔画像方形的田垄,虽然简单,却把 “农耕” 的意思表达得很清楚。

而且,在 “神农” 二字的周围,还有一些零散的刻痕,像是太阳、月亮和谷物的图案,排列成一个圆形,像是一个简易的祭祀阵。

“这绝对是上古祭祀遗迹!”

周教授的声音有些发颤,“你看这些刻痕的深度和宽度,应该是用燧石或玉石工具刻的,符合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工艺水平。

而且,这个圆形的图案,很可能是祭祀时的‘坛位’—— 古人在祭祀先祖或神灵时,会在山壁上刻下神灵的名号,再围绕名号刻上祭祀的符号,代表‘神灵居于中央,受万物朝拜’。”

李然一边记录,一边忍不住问:“教授,那这会不会就是《山海经》里说的‘神农尝百草之所’的祭祀遗迹?”

“很有可能!”

周教授点点头,目光扫过周围的山壁,“岱舆仙山的地理位置,和《山海经》记载的‘东海之外,大荒之中’相符;而且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适合百草生长,符合‘神农尝百草’的环境描述。

如果能在这附近找到祭祀用的石器、陶器,或者碳化的谷物种子,就能进一步确认这里的身份。”

林越蹲在山壁前,手指轻轻触碰着 “神农” 二字的刻痕。

不知为何,当他的指尖碰到冰冷的岩石时,一股微弱的暖意从指尖传来,顺着手臂蔓延到胸口,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体内轻轻颤动了一下。

他愣了愣,以为是错觉 —— 这岩石在露天环境下,温度应该和周围的空气差不多,怎么会有暖意?

“小林,发什么愣?”

周教授拍了拍他的肩膀,“别光顾着看,快把这些刻痕的位置、尺寸、走向都记录下来,还要画个草图 —— 这些都是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晚上我们开个会,商量一下明天的勘探计划,争取找到祭祀坑的位置。”

“好!”

林越回过神,赶紧拿出笔记本和铅笔。

他一边记录,一边忍不住再看了一眼 “神农” 二字 —— 阳光此刻正好穿过叶隙,照在刻痕上,让那些古朴的笔画仿佛活了过来,像是在诉说着八千年前,神农氏带领部落在此尝百草、教农耕、祭天地的故事。

远处的帐篷己经搭好了,赵姐在喊大家吃饭。

林越合上笔记本,最后看了一眼那片山壁 —— 山壁周围的云雾似乎更浓了,隐约间,他好像听到了风吹过山谷的声音,像是远古的祭祀歌谣,在山间回荡。

他忽然觉得,这次岱舆仙山之行,或许不仅仅是一次普通的考古勘探。

那块刻着 “神农” 的山壁,像是一把钥匙,即将打开一扇通往远古的大门,而门后藏着的,可能是他从未想象过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