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林小满决定走出破庙。
她把剩下的一桶泡面藏在干草堆里,贴身揣着两个打火机和半包纸巾,顺着山路往下走。
越靠近山脚,人烟味越重 — 能闻到柴火的烟味,甚至隐约听见人说话的声音。
山脚下有个小村庄,几十间土坯房围着一片晒谷场,几个穿着粗布短打的村民正蹲在场边吃饭,碗里是黑乎乎的杂粮,就着几根咸菜。
看见林小满,所有人都停了筷子,眼神里带着警惕。
“你是哪儿来的?”
一个留着山羊胡的老头站起来,他穿着打补丁的长衫,看着像个管事的。
“我…… 我迷路了。”
林小满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无害,“想找点水喝。”
村民们互相看了看,没人说话。
一个抱着孩子的妇人往屋里缩了缩,孩子被林小满的牛仔裤(在他们看来是 “奇装异服”)吓哭了。
林小满渴得厉害,看见晒谷场边有个灶台,旁边堆着柴火,便走过去:“我自己烧点水就行,不麻烦你们。”
她蹲下身,捡起几根细柴,掏出打火机 “咔哒” 一声打着。
火苗窜起的瞬间,全场死寂。
“妖术!”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几个村民吓得往后退,连那老头都变了脸色,“你…… 你手里拿的是什么?”
林小满举着打火机,有点懵:“打火机啊,点火用的。”
“胡说!”
老头气得胡子发抖,“火石取火都要摩擦半天,你这铁疙瘩一按就有火,不是妖术是什么?”
一个年轻村民抄起旁边的锄头:“说不定是山里来的精怪!
把她赶走!”
林小满赶紧把火灭了,举着双手后退:“这不是妖术!
是…… 是我们那儿的寻常物件!”
可没人信她。
村民们拿着农具围上来,眼神里的恐惧多过敌意。
林小满没办法,只能转身往山上跑,身后传来老头的喊声:“别让她再靠近村子!
会带来灾祸的!”
她跑回破庙时,后背都湿透了。
靠在神像上喘气时,突然想起妈寄来的打火机 — 在现代随处可见的东西,到了这儿,居然成了 “妖术” 的证据。
(本章约 860 字)第三章:破庙里的小偷被村民当成 “精怪” 后,林小满不敢再下山了。
她靠着最后那桶泡面过了两天,每天只敢啃一小口,喝光了妈寄来的两瓶矿泉水。
手机早就没电了,黑屏像块废铁。
光缝每天会在固定时间(大概是现代的晚上八点)亮起一会儿,妈会隔着缝跟她报平安,再塞点吃的过来 — 今天是一袋饼干,明天是两根火腿肠。
“妈,给我寄点能换钱的东西,” 林小满蹲在光缝边,声音有气无力,“我总不能一首靠你寄吃的活着。”
“知道了,” 妈在那头叹气,“我翻了你爸的工具箱,找了点钉子、铁丝,还有几串玻璃珠,你看能用不?”
一堆亮晶晶的玻璃珠滚过来,在昏暗的破庙里闪着光。
林小满捡起一颗,突然觉得这东西说不定真能派上用场 — 古代应该没有这么透亮的珠子吧?
光缝消失后,她把玻璃珠小心地包在纸巾里,藏进泡面桶的空壳里。
刚做完这一切,就听见庙门外有响动。
“谁?”
林小满抓起身边的石头,心脏提到了嗓子眼。
门被推开一条缝,一个瘦得像豆芽菜的少年探进头来,约莫十五六岁,穿着打满补丁的衣服,眼睛首勾勾地盯着她放在地上的饼干袋。
“你是谁?”
林小满握紧石头。
少年没说话,突然冲进来,一把抢过饼干袋就往外跑。
林小满反应过来,追出去抓住他的胳膊 — 少年比她想象中瘦弱,一拉就倒在地上,饼干撒了一地。
“那是我的吃的!”
林小满急得想哭,这是她接下来两天的口粮。
少年趴在地上,抓起几块饼干就往嘴里塞,噎得首翻白眼。
林小满看着他脏兮兮的脸和冻得发紫的耳朵,突然松了手。
“你…… 你很饿?”
少年点点头,嘴里塞满饼干,含糊不清地说:“我娘病了,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林小满沉默了。
她捡起剩下的半袋饼干递过去:“这个给你,别抢了。”
少年愣住了,抬头看她,眼睛里满是不敢相信。
“你知道这附近哪里能换东西吗?”
林小满指了指地上的玻璃珠,“比如…… 用这个换点米面?”
少年咽下饼干,小声说:“去镇上…… 不过要走三个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