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穿越战神朱祁镇,力挽狂澜救大明

第2章 诛杀奸臣

发表时间: 2025-11-12
乾清宫的烛火摇曳,将我的身影投在巨大的《坤舆万国全图》上。

那句誓言仍在殿中回响,但狂热过后,是刺骨的清醒。

自年幼的英宗8岁登基以来,朝局在“三杨”和太皇太后辅政下,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虽不似先帝那般是开疆拓土的武皇帝,却也当得上守城之君王。

延续了仁宣之治的成果。

这一时期的英宗名号确也当得上“英”这一谥号。

然好景不长,随着“三杨”的离世和太皇太后的薨逝后,朝中便再也没有能够限制英宗的人物了,因此受皇帝宠幸的大太监王振开始崭露头角,差点成为压垮大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我轻抚地图上那片代表漠北的空白,“饭要一口一口吃,国要一步一步强。”

前路漫漫,任重而道远啊!

活下来,清理门户。

“来人,即刻宣余少保入宫见驾!”

随着这声高呼,一名侍从如疾风般飞奔而出,传达皇帝的旨意。

时间不长,于谦便匆匆赶来。

他脚步匆匆,面色凝重,显然意识到此次召见不同寻常。

“臣于谦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万岁……”于谦跪地行礼,声音洪亮。

然而,他的话还未说完,便被我挥手打断:“快快免礼!”

语气急切,显然不想浪费时间在这些繁文缛节上。

于谦赶忙起身,躬身而立,等待指示。

环顾西周,确认无人后,才压低声音说道:“今夜劳烦于少保前来,实有要事相商。”

目光紧盯着于谦,透露出一种严肃和决绝。

于谦心中一紧,知道此事必定重大。

我接着说道:“王振及其党羽,祸乱朝纲,致使我朝如今内忧外患,朕欲诛杀他们以清君侧,于少保意下如何?”

于谦眉头微皱,沉思片刻后道:“陛下圣明,王振专权己久,党羽众多,诛杀之事需从长计议,稍有不慎,恐生变故。”

“朕明白,所以才召少保前来商议。

如今王振势力盘根错节,少保可有良策?”

于谦目光坚定,缓缓说道:“可先暗中收集王振及其党羽的罪证,再趁其不备,将他们一网打尽。

同时,需安排可靠之人控制住京城的关键要道,以防他们狗急跳墙,生出叛乱。”

“嗯,即如此,此事就交予少保全权负责,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于谦拱手道:“臣领旨,定不负陛下所托。”

说罢,便领命而去,一场诛杀王振及其党羽的行动悄然展开。

三日后,我以“研讨北征军务”为名,召王振至西苑演武场。

这位权倾朝野的“王公公”依旧从容,首至看见场中那尊盖着红布的巨大物体——那是我凭借记忆,命工匠日夜赶工“复原”的早期火炮模型,木质炮身,铁皮包裹,却足以唬人。

“陛下,这是?”

王振疑惑。

“朕得太祖托梦,授此‘洪武大将军炮’。”

我信口开河,手指一按机关,炮口猛地喷出大量浓烟和火光(提前埋好的火药和烟料),“王卿,可上前细观其结构,为朕记下,以便督造。”

王振不疑有他,凑近炮口。

就在那一刻,我猛地抽出腰间天子剑,用尽全身力气,狠狠刺入他的后心!

“呃!”

他愕然回头,眼中满是惊骇与不解。

“这一剑,为二十万即将因你而死的英魂!”

我压低声音,在他耳边一字一顿,“这一剑,为大明的国运!”

鲜血溅上龙袍,温热而粘稠。

我强忍着翻涌的胃液,猛地抽出长剑。

王振瘫倒在地,气绝身亡。

全场死寂。

随行的侍卫、太监全都吓傻了。

我举起滴血的长剑,目光扫过那些惊恐的面孔,声音冷得像冰:“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欺君罔上,勾结瓦剌,意图在朕视察火炮时引爆火药,弑君作乱!

今己伏诛!

尔等,可有异议?”

“臣等不敢!”

侍卫统领率先跪下,众人如梦初醒,伏地哀呼。

雷霆手段,方显菩萨心肠。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

我必须用最首接、最残酷的方式,根除这个最大的肿瘤。

消息传出,朝野震动。

有人惊惧,有人怀疑,但更多的是……暗流涌动的欢呼!

清算王振党羽的行动随即展开,由锦衣卫和东厂(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同步进行,快刀斩乱麻。

王振麾下党羽尽数伏诛,京城菜市口的血迹,数日未干。

就在这个绝佳的时机,我当机立断,迅速采取行动,对司礼监进行了全面的重组。

我精心挑选那些平日里行事低调,但却对皇室忠心耿耿的太监,将他们提拔到重要的职位上。

这些太监们虽然不引人注目,但他们的忠诚和能力却是无可置疑的。

与此同时,我也没有忽视文官的力量。

我特别嘱咐于谦,让他推荐一些有才华、有能力的文官,让他们开始参与机要事务。

这样一来,权力的天平就不会过度倾斜,各方势力都能得到合理的发挥。

权力的平衡至关重要,它不仅能保证朝廷的稳定,也能避免某一方势力过于强大而导致的专权和***。

通过这次重组,我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协作的政治格局,让国家能够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