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燕都六纪:城魂与人脉

第1章 祖宅修缮启幕·初现异兆

发表时间: 2025-08-21
九连环胡同的晨光总比别处慢半拍。

光绪年间铺的青石板被六代人踩得发亮,早春的风裹着“江米小枣儿的年糕”吆喝声钻进门缝时,周明远正蹲在门槛上擦那把祖传的砖雕刻刀。

刀鞘是梨木的,包浆厚得能映出人影,刀身上“光绪二十三年周氏工坊”的字样,是他太爷爷留下的念想。

“周老师,您这祖宅可算要修了!”

胡同口修车的老王头探进半个身子,手里还攥着半截内胎,“我小时候就听我爸说,您这院儿的影壁墙里藏着东西,是真是假?”

周明远首起腰,揉了揉发酸的膝盖。

他退休前是中学语文老师,讲《胡同文化》时总拿自家祖宅举例,可真要动手修缮,心里却揣着说不清的忐忑——这院子是爷爷传下来的,1950年代他爹当过粮店掌柜,院里那棵葡萄架下,还埋着他小时候玩丢的铜弹弓。

“哪有什么藏东西的,都是老辈人瞎传。”

他嘴上应着,目光却落在影壁墙右下角那块松动的砖上。

三天后,修缮队的三轮车停在胡同口时,苏晓棠正背着双肩包站在院门口,手里举着个巴掌大的仪器。

“周老师您好,我是北师大考古系的实习生苏晓棠,”姑娘笑得眼睛弯成月牙,“我看到您在胡同公众号发的修缮公告,想申请当志愿者,用我们专业的设备帮您记录古建筑细节,行吗?”

周明远盯着她手里的仪器——后来才知道那是便携式文物扫描仪,当时只觉得新鲜。

他让进苏晓棠,指着院角那堆拆下来的旧瓦:“你要是不嫌弃,就先帮我看看这些瓦当,我总觉得有块不一样。”

苏晓棠蹲下身,小心翼翼拿起一块瓦当,扫描仪的红光扫过表面时,她突然“呀”了一声。

“周老师您看!”

屏幕上清晰显出“永乐年制”西个小字,“这瓦当至少是明代的,比您这院儿的清代建制早两百多年!”

那天下午,修缮队拆到房梁时,老队长突然喊停:“周老师,您这房梁不对劲!”

周明远跑过去,只见主梁中段有个拳头大的凹陷,凑近了闻,还能闻到淡淡的樟木香气——那是老辈人用来防蛀的,可这凹陷的形状,绝不是虫蛀能造成的。

入夜后,周明远躺在西厢房的硬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院里突然传来一阵清晰的吆喝声:“江米小枣儿的年糕——”他猛地坐起来,窗纸外的月亮正圆,胡同里早没了人影,那吆喝声却像在耳边打转,和他小时候听的一模一样。

第二天一早,苏晓棠带来了更意外的发现。

她在扫描影壁墙砖雕时,仪器突然发出“嘀嘀”的警报声。

“周老师,这块砖的密度和其他不一样,里面好像有空腔。”

她指着影壁墙中间那块刻着“福禄寿”的砖雕,“您看,扫描图上这儿有个不规则的阴影。”

周明远的心猛地一跳。

他想起爷爷临终前说的话:“影壁墙的砖不能动,动了会出事。”

可现在,好奇心像藤蔓一样缠上来。

他让修缮队先停了影壁墙的活,自己回屋翻出一个旧木盒——里面装着爷爷留下的胡同老照片,其中一张黑白照上,年轻的爷爷站在影壁墙前,手里捧着一卷用蓝布包着的东西。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拐杖拄地的声音。

老张头挎着个蓝布包走进来,头发全白了,背却挺得首,“周老师,我听说您修房梁,特意来看看。”

他是胡同里仅剩的拉洋片艺人,1950年代常来院里开“响堂会”,周明远小时候总趴在他腿上看洋片。

“张大爷,您来得正好,”周明远把照片递过去,“您见过这卷东西吗?”

老张头眯着眼睛看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这是《燕都舆图》啊!

我小时候听我师父说过,这图是老周家的传家宝,能显过去的事儿!”

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您这院儿的房梁,是不是有个凹陷?

我师父说,那是清末镖师练拳时砸出来的,当年有个洋教士想抢这图,就在您这院里动过手。”

苏晓棠听得眼睛发亮,掏出笔记本飞快记录。

周明远却盯着房梁的凹陷,突然想起昨晚那声吆喝——难不成,老辈人的传说,不全是瞎编的?

修缮队继续干活时,苏晓棠用无人机拍了张祖宅全景图。

屏幕上,整个院子的屋顶竟连成一个“九”字,正好对应九连环胡同的名字。

“周老师,这绝不是巧合,”苏晓棠指着屏幕,“您这院儿的布局,可能藏着明代的风水讲究。”

接下来的几天,怪事接连发生:拆下来的砖缝里发现半张民国报纸,上面印着“进步学生传递刊物被捕”的新闻;夜间院里的葡萄架会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有人在底下走动;立春那天,胡同里“江米小枣年糕”的吆喝声刚响,房梁上那块有凹陷的木头,突然渗出一滴水珠。

周明远再也坐不住了。

他让修缮队重点加固房梁,自己则和苏晓棠一起,一点点清理影壁墙的砖雕。

到了第七天傍晚,当最后一块松动的砖被撬下来时,墙里突然掉出一个巴掌大的木盒——盒上雕着缠枝莲纹,锁是黄铜的,上面刻着个“周”字。

苏晓棠屏住呼吸,看着周明远用祖传的铜门环(就是他之前擦的那把刻刀的配套物件)轻轻撬开锁。

木盒里铺着红绸,绸布上放着一卷泛黄的纸,展开来,正是老张头说的《燕都舆图》残卷——卷首画着九连环胡同的布局,墨迹却像活的一样,在灯光下微微发亮。

“周老师,您看这儿!”

苏晓棠指着残卷中段,“这上面画的镖师,和我之前查的清末镖师服饰一模一样!”

周明远的手指轻轻触碰到残卷,突然一阵眩晕——眼前仿佛出现了画面:穿藏青短打的镖师握着一把单刀,对面的洋教士举着左轮手枪,影壁墙下,一个穿学生装的姑娘正把一卷纸塞进砖缝……“周老师!

您没事吧?”

苏晓棠扶住他,只见残卷上的墨迹突然淡了些,而周明远的指尖,沾了一点淡淡的朱砂色——那颜色,和残卷上镖师的腰带颜色,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