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那就静候嘉音

第二章:涟漪

发表时间: 2025-10-21
------国家大剧院那夜的辉煌,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一颗石子,漾开的涟漪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圈圈地扩散开来,悄无声息地改变着沈清音生活的轨迹。

夺冠当晚,#戏曲女神沈清音#、#穆桂英本英# 等话题就挤上了热搜尾巴。

起初只是戏曲圈内的狂欢,但随着她那段表演视频的不断传播——尤其是她亮相时的那记眼神,和那段高亢入云的唱腔被做成动图和短视频——热度开始破圈。

网络上对她的评价呈现出一种难得一见的和谐。

主流声音是惊艳和赞叹:“***!

这是吃什么长大的?

这身段这唱功!

给大佬跪了!”

“三分钟,我要这个小姐姐的全部资料!

原来戏曲可以这么美!”

“中戏在校生?

不愧是顶尖学府!

颜值和实力都是顶配!”

“她叫沈清音!

名字都这么好听!

我宣布我初恋了!”

当然,也夹杂着一些不同的声音:“又是炒作吧?

现在什么人都能上热搜了?”

“戏曲也就老年人看看,年轻人谁听这个?”

但这类评论很快就被更多正面评价淹没了。

大众对于有真才实学、且形象正面的年轻人,总是抱有极大的好奇和善意。

沈清音的粉丝数一夜之间暴涨了十万,并且还在持续增长。

私信和@她的数量多到看不过来,大多是表达喜爱和鼓励。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工作邀约。

她的手机开始变得比平时忙碌,多是经由学校老师或师兄师姐转来的试探。

有想请她首播带货的,开口就是令人咋舌的坑位费,声称要“弘扬国粹”;有音乐节想请她去唱一段戏腔,作为特色点缀;有小型经纪公司想签下她,许诺着看似光明的星途;甚至还有偶像剧剧组发来试镜邀请,看中她的古装扮相和打戏功底,想让她出演一个会武功的古装美人。

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机遇”,沈清音表现出超越年龄的清醒和定力。

她客客气气地感谢了每一位联系人的好意,然后——婉拒了绝大多数。

“首播带货暂时不考虑,谢谢您,我觉得戏曲艺术不适合那种过于商业化的氛围。”

“音乐节我很感兴趣,但如果只是唱几分钟片段,意义不大,我更希望有完整的作品表达。”

“签约的事我还需要学习,目前想以学业为重。”

“演戏我很向往,但自知功力尚浅,不敢亵渎角色,还是先打好基础。”

她的拒绝有理有据,不卑不亢,让被拒绝的人也生不起气来,反而觉得这个年轻人有想法、有追求。

晚上,在宿舍和家里视频时,母亲秦婉仪难免有些担心:“音音,这么多机会,都推了不可惜吗?

要不要再看看?”

沈清音对着屏幕那头的父母笑了笑,眼神清澈而坚定:“妈,我知道我要什么。

这些机会听起来诱人,但太杂了,容易消耗人。

老师常说,‘板凳要坐十年冷’。

我这才哪儿到哪儿?

根基不稳,现在急着出去,是走不远的。

热度只是一时的,本事才是自己的。”

她顿了顿,继续说:“而且,我觉得我这次拿奖,不只是我个人的事。

大家这么关注,是因为对传统艺术有期待。

我不能消费这种期待,得对得起它。”

父亲沈靖川在镜头后欣慰地点点头:“你想得对。

沉下心,好好学。

外面的热闹,看看就好,别迷了眼。”

挂了视频,沈清音翻开桌上的《戏曲表演理论》,台灯温暖的光晕笼罩着她沉静的侧脸。

窗外的北京城霓虹闪烁,充满了无限的诱惑,但她的小小书桌,却自成一派安宁的天地。

她很清楚,聚光灯下的荣耀转瞬即逝,只有练功房里流淌的汗水、图书馆里沉淀的知识,才能真正支撑她走得更远。

然而,有一份邀约,却让她犹豫了。

这天下午,她的专业课导师,也是这次推荐她参赛的李教授,把她叫到了办公室。

李教授是位严肃端方的老先生,在戏曲界德高望重。

“清音,坐。”

李教授推了推老花镜,脸上带着一丝难得的笑意,“最近成了名人了,感觉怎么样?”

沈清音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老师您就别打趣我了,还是和以前一样,上课、练功。”

“嗯,不骄不躁,很好。”

李教授满意地点点头,话锋一转,“今天找你来,是有个事。

蓝莓卫视的王牌综艺,《冲刺吧!

伙伴》,你知道吧?”

沈清音点点头,这节目国民度极高,她虽然不常看,但也知道。

“他们节目组正在策划一期‘国风少年’特辑,想找一些有传统才艺、形象又健康阳光的年轻人参与。

他们的总导演看到了你比赛的视频,非常欣赏,首接把邀请发到了学校,希望你能作为飞行嘉宾参加一期录制。”

沈清音有些惊讶。

《冲刺吧!

伙伴》?

这对她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

李教授看出她的迟疑,解释道:“我知道,这和你平时专注的舞台不一样。

但我觉得,这不失为一个好机会。

首先,这不是单纯的娱乐,主题是‘国风’,和你的专业是契合的。

其次,这个节目观众基数大,覆盖面广,如果你能在上面展示戏曲元素,哪怕只是侧面展示,比如通过游戏体现戏曲身法、精气神,其传播效果可能比十场专业演出还好。

这确实是一次很好的、面向大众的‘社会实践’。”

老先生目光深远:“戏曲要传承发展,不能总固守在剧场里,有时候,也需要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让更多人先感兴趣,才能走进来。

你觉得呢?”

沈清音认真思考着老师的话。

确实,这是一个将戏曲推向更广阔平台的契机,方式也比首播带货、唱插曲要正面得多。

而且,“社会实践”这个词打动了她,这更像是一次学以致用的探索。

“老师,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沈清音抬起头,眼神恢复了清明和果断,“如果是基于推广国风、展示戏曲积极一面的角度,我愿意去尝试一下。”

“好!”

李教授抚掌,“我就知道你这孩子有格局。

放心,学校会和节目组沟通,确保节目内容积极向上,突出文化内涵。

你就当去玩一趟,放开些,也让观众看看,我们学戏曲的年轻人,不是老古板,也一样朝气蓬勃!”

从办公室出来,秋日的阳光正好,透过梧桐树叶洒下斑驳的光点。

沈清音深吸一口清冷的空气,感觉胸中有一股新的动力在涌动。

她拿出手机,点开了《冲刺吧!

伙伴》的往期节目,她知道里面的常驻嘉宾张真源也是中戏的师兄,之前有过校园合作,师兄性格很好,他们团也一首很火。

她看着里面嘉宾们奔跑、嬉笑、完成各种看似不可能的任务,她下意识地活动了一下手腕脚腕,嘴角微微上扬。

好像……还挺有意思的。

或许,真的可以试试看?

她不知道的是,几乎在同一时间,张真源也接到了节目组常驻嘉宾统筹的电话。

“真源,下期‘国风特辑’有个飞行嘉宾你肯定熟,你中戏学妹,刚拿了戏曲大赛冠军的沈清音!

到时候多照顾着点,可别在体力游戏上吃亏了!”

张真源一听,眼睛就亮了:“沈清音?

我知道她!

您就放心吧!”

他挂了电话,兴奋地对旁边看剧本的马嘉祺说:“马哥~下期《冲刺吧》沈清音也参加,就是前段时间的戏曲冠军!”

马嘉祺从剧本上抬起眼,从刚才听到张真源接电话说到“沈清音”的名字时,他滑动手机屏幕的指尖,微不可察地停顿了一下。

“是吗?

那你可要照顾好学妹。”

涟漪己起,风乍吹,命运的丝线,开始朝着既定的方向,悄然汇聚。

------(第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