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斋读书 > > 陈守义陈守义《五路财神传奇》全文免费在线阅读_《五路财神传奇》全本在线阅读
言情小说连载
古代《五路财神传奇》,主角分别是陈守义陈守义,作者“用户9364206码”创作的,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佳,剧情简介如下:小说《五路财神传奇》的主角是陈守义,这是一本古代,爽文,无限流,年代,推理小说,由才华横溢的“用户9364206码”创作,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本站无广告,欢迎阅读!本书共计5703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9 14:42:47。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五路财神传奇
主角:陈守义 更新:2025-10-19 16:42:07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序章 龙城岁晚,财路迷津清末民初,常州府的运河码头飘着冷雾。年关近了,
码头上的“义顺昌”粮行却透着股比冬寒更重的萧条。掌柜陈守义攥着账本,
指节泛白——三个月前,他收了邻县农户的十万斤新米,说好腊月结账,
可苏州的粮商突然毁约,米价暴跌,如今粮行空有满仓米,却凑不出给农户的尾款。
“陈掌柜,这年关要是结不了账,开春的种子钱都没着落,农户们可怎么活?
”账房先生老周搓着手,哈出的白气在油灯下散得快,“要不……咱也学那些黑心铺子,
压价赖账?”陈守义猛地抬头,眼底的光像运河里的星子,亮得执拗:“老周,
我爹传下这‘义顺昌’时说,‘义’字在前,‘顺’字在后,‘昌’字才长。
农户们种粮不易,咱不能坏了规矩。”可规矩顶不住现实。腊月廿八,
几个农户揣着空布袋来粮行,见陈守义蹲在门槛上,手里捏着仅有的两块银元,
眼圈都红了:“陈掌柜,俺们信你,可娃儿等着年糕,
老娘等着药钱……”陈守义把银元塞给最年长的农户,声音发哑:“再给我三天。
正月初五迎财神,我必把米钱一分不少给大伙儿送来。”农户们走后,老周叹道:“迎财神?
这年景,财神怕是也难寻啊。”陈守义望着街对面的白龙观,那里正飘着香火。
他想起小时候,娘带着他在正月初五“抢路头”,说五路财神从五方来,只要心诚,
财路自开。那时他不懂,只觉得财神是穿金戴银的神仙,如今才明白,
财路不是天上掉的元宝,是脚底下的路,是手里的秤,是心里的“义”。“老周,备香烛。
正月初五,我去迎财神。”陈守义站起身,掸了掸袍子上的灰,“不是迎神仙赐财,
是迎个‘财道’——搞明白这钱该怎么来,怎么去,怎么让大伙儿都有饭吃。
”第一章 中路王亥:牛车碾出商道春正月初五的清晨,常州城还在睡梦中,
陈守义就揣着香烛,沿着运河往城东走。按老规矩,迎财神要走“五方路”,先中,
再东、南、西、北,可他走了没几步,就见运河边停着辆老旧的牛车,
车旁蹲着个穿粗布短打的汉子,正对着河水叹气。“这位大哥,可是遇到难处了?
”陈守义上前搭话。汉子抬头,脸上刻着风霜,却透着股憨厚:“俺是无锡的货郎,
拉了一车绒线来常州卖,谁知昨夜船翻了,绒线泡了水,这一车货,算是废了。
”他拍着牛车的木轮,“这牛车还是俺爷爷传下来的,当年他就是靠这车,
从北方拉着皮毛到南方换丝绸,如今到了俺这儿,倒成了累赘。
”陈守义摸了摸湿哒哒的绒线,忽然眼睛一亮:“大哥,这绒线只是湿了,
晒透了还能织东西。我粮行隔壁有个染坊,不如让染坊把绒线染成深色,遮住水痕,
再便宜些卖给绣坊,总比全扔了强。”汉子愣了愣:“可俺不认识染坊的人,
也没本钱付染费啊。”“我帮你。”陈守义当即拉着牛车往染坊走,跟染坊掌柜说好,
染费从绒线卖出的钱里扣,剩下的全给货郎。货郎感激得要磕头,
陈守义扶住他:“都是讨生活的人,互相帮衬是应该的。”等把牛车安顿好,
日头已升到头顶。陈守义正准备继续迎财神,那货郎突然追上来,
塞给他一块刻着“亥”字的木牌:“俺爷爷说,这是‘商祖’的记号。
当年他在北方遇到个姓王的贵人,教他‘以物易物,流通生财’,还帮他造了第一辆牛车。
那贵人说,财不是死的,是活的,要让它动起来,才能养人。”陈守义握着木牌,
忽然想起小时候听老人们说,中路财神是商祖王亥,夏朝时就教百姓驯牛造车,
把部落的牛羊运到远方换粮食,开创了华夏第一笔生意。那时没有铜钱,
他就用“流通”当财路,让物产从有余的地方流到紧缺的地方,既让自己部落富足,
也让邻族免于饥寒。“原来你说的贵人,是王亥财神?”陈守义问道。
货郎点头:“俺爷爷说,王财神不穿金戴银,就像个赶车的汉子,遇到肯帮人的生意人,
就会悄悄点化。陈掌柜,你帮了俺,这财路,说不定就动起来了。”陈守义望着远去的牛车,
忽然明白了什么——他满仓的米,不就是“死财”?苏州粮商毁约,可乡下的农户要吃米,
城里的作坊要米做年糕,他何必盯着苏州一条路?他转身往粮行跑,老周见他气喘吁吁,
忙问怎么了。“老周,开仓!”陈守义指着账本,“把米分成三份:一份按原价卖给农户,
让他们过年有米吃;一份低价给城里的年糕坊,让他们多做些年糕,
穷苦人家也买得起;剩下的,咱用牛车拉到邻县,换他们的棉花,回来卖给布坊。王财神说,
流通生财,咱让米动起来,钱自然就来了!”老周眼睛一亮:“对啊!米换棉花,棉花换布,
布再换钱,这不就是活财路嘛!”当天下午,“义顺昌”粮行的牛车就拉着米出了城。
陈守义站在粮行门口,看着木牌上的“亥”字,忽然觉得,中路财神不是住在天上,
是住在每个肯“流通济世”的生意人心里。
第二章 东路比干:无心自有公正秤正月初五的午后,陈守义带着伙计拉着米去邻县,
刚到东门渡口,就见一群人围着个粮摊吵架。摊主是个瘦高个,
正对着个穿绸缎的商人喊:“张老板,你昨天订的米,说好每斗二十文,
今天怎么变十五文了?”张老板叉着腰,一脸傲慢:“如今米价跌了,就该按现价算。
你要是不卖,这米堆在这儿,过几天更不值钱!
”摊主急得眼圈红了:“我等着这钱给我娘抓药啊!你不能这么欺负人!
”围观的人议论纷纷,却没人敢上前——这张老板是常州城里有名的“黑心商”,仗着有钱,
常欺压小商贩。陈守义见状,上前一步:“张老板,做生意讲究‘一言为定’,你既订了米,
就该按原价结账。”张老板斜眼看他:“陈守义?你自己粮行都快倒闭了,还来管我的事?
”陈守义没理他,转头对摊主说:“大哥,你这米,我按二十文一斗收了,现在就给你钱。
”说着,他让伙计点钱给摊主。摊主接过钱,对着陈守义连连作揖:“陈掌柜,
你真是活菩萨!”张老板气得脸发白:“陈守义,你故意跟我作对是吧?我倒要看看,
你这‘义顺昌’能撑多久!”等张老板走了,伙计不解地问:“掌柜的,咱自己都缺钱,
为啥还要按高价收他的米?”陈守义叹了口气:“我想起个故事。商朝时有个大臣叫比干,
是纣王的叔父,为人正直。纣王昏庸,要挖他的心看看是不是七窍玲珑。比干挖心后,
没有死,因为他心里装的是公正,就算没了心,也不会偏私。后来百姓就把他当东路财神,
说他‘无心则公’,掌管东方的财路,就是要生意人守住公正,不欺不诈。
”伙计挠挠头:“可咱这么做,不是亏了吗?”“不亏。”陈守义指着渡口的石碑,
“你看这东门是常州的东路口,来往的客商都从这儿过。今天这事,他们都看在眼里。
咱守了公正,就是守了‘义顺昌’的名声,这名声,比银子值钱。”果然,没过多久,
渡口的几个货商就来找陈守义:“陈掌柜,你这人实在,以后我们的粮都从你这儿进!
”甚至有个上海来的布商,听说了他的事,主动提出要收他换回来的棉花,
价格比市价高了两成。傍晚,陈守义带着伙计往回走,路过白龙观,见观里的道士在挂灯笼,
灯笼上画着个文官模样的神仙,手里拿着一杆秤。道士笑着说:“陈掌柜,
这是东路财神比干,手里的秤是‘公正秤’,专称生意人的心。你今天守住了心,
比干财神自然会给你指东路上的财。”陈守义望着灯笼上的比干像,忽然觉得,
那杆秤不是挂在灯笼上,是挂在每个生意人的心里——秤的一头是利,另一头是义,
只有两头平了,财路才能顺。第三章 南路柴荣:柴车推暖民生春正月初六,
陈守义带着换回来的棉花,往城南的布坊送。城南是常州的贫民区,路不好走,坑坑洼洼的。
走了没多远,就见一个穿粗布棉袄的老人,正推着辆装满炭的柴车往坡上走,柴车太重,
老人推得直喘气,车轮还卡在了泥坑里。“大爷,我来帮您!”陈守义赶紧让伙计搭手,
三人一起把柴车推上了坡。老人抹了把汗,感激地说:“多谢你们!
这炭是给巷子里的孤寡老人送的,天这么冷,没炭烧可不行。”陈守义问:“大爷,
您卖炭赚钱,怎么还送炭给别人?”老人笑了:“我这炭卖得便宜,本来就不图赚多少钱。
再说,当年有个柴王爷,比我做得好呢。”“柴王爷?”陈守义来了兴趣。“是啊,
网友评论
资讯推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