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 灰塔的漏洞(陈砚李维)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灰塔的漏洞陈砚李维

灰塔的漏洞(陈砚李维)热门完本小说_最新小说灰塔的漏洞陈砚李维

灰塔之下 著

奇幻玄幻完结

小说叫做《灰塔的漏洞》是灰塔之下的小说。内容精选:“一个平凡法师的自传” 在魔法即真理的世界,灰塔是凡人仰望星空的梯子,尽管它通往的往往是现实的壁垒。 陈砚即将从梯子上滑落,却在下坠的过程中,于灰烬里瞥见了星空的“源代码”。 当同窗们学习如何更好地使用世界时,他开始学习如何阅读世界本身。这本自传,记录了一个凡人,如何以另一种方式,触碰永恒。

主角:陈砚,李维   更新:2025-10-24 15:37:1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三公共练习场的空气,沉重而黏腻。

脚下是板结的硬土,裂缝像干涸河床的纹路,记录着无数次的失败与践踏。

陈砚站在自己的角落里,和其他灰袍学徒一样,像一株株渴望雨水的萎蔫植物,试图从这片贫瘠的“灵韵场”中,催生出名为魔法的奇迹。

授课法师的声音从场边的阴影里传来,没有任何起伏,仿佛在宣读一份与他毫无关系的技术手册。

“……次级火焰箭,关键在于对局部‘灵韵场’的干涉强度。

你们的意识是信号发生器,神经回路是导线。

模型的精度与你们的生物电输出,决定了最终效果。

误差超过百分之三,场效应就无法维持等离子态。”

陈砚深吸了一口带着尘土味的空气,闭上眼,全力屏蔽周围那些因努力而发出的粗重喘息,以及更远处,那些蓝缎带学徒们轻松施展法术后传来的、若有若无的谈笑。

他必须集中全部算力。

他抬起右手,指尖因为精神过度集中而微微痉挛。

开始调动体内那稀薄得可怜的生命能量——他们称之为“魔力”。

感应,引导。

意识沉入体内,沿着那条天生狭窄、晦涩不堪的“神经魔力回路”艰难前行。

过程像是在浓稠的胶水中跋涉,每一次推进,都伴随着前额叶皮层传来的、类似运算过载的灼痛感。

在他的意识视野中,一个由能量路径和节点构成的、残缺的“次级火焰箭”模型正在艰难构筑。

这是他从公共图书馆那本被无数人翻烂、缺页少章的《基础场构学》中,耗费数月才勉强理解的简化版本。

模型结构摇摇欲坠,充满了缺失和谬误。

他无声地重复着构建指令,全部的思维带宽都被占用。

终于,一点微弱的、橘红色的光晕在他指尖前方几厘米处闪烁起来,极不稳定。

它只有鸽蛋大小,边界模糊,内部能量流紊乱,发出轻微的、如同劣质电器接触不良时的滋滋声。

半个火球术。

这就是他投入了所有时间、这具身体原主攒下的所有积蓄后,得到的唯一回报。

一个甚至无法稳定存在三秒以上的、残缺的等离子体雏形。

汗水沿着他的太阳穴滑落。

他不敢分神,全力维持着这脆弱的造物,手臂因高负荷而剧烈颤抖。

生物电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耗,大脑发出过热的警告。

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不远处,一个名叫德克尔的蓝缎带学徒,正随意地把玩着他那根暗紫色木材镶嵌蓝宝石的魔杖。

德克尔甚至没有看向靶标,只是心念微动,魔杖尖端便瞬间射出一道凝练的、赤红色的等离子射线,精准地命中了几十米外一个老旧木桩的中心,留下一个焦黑的、边缘整齐的孔洞。

轻松,高效,与他此刻的挣扎形成了云泥之别的对比。

那根魔杖,就像一台顶级的外置处理器和功率放大器,将德里克本就优越的神经信号,放大、优化到了他难以企及的程度。

这一分神是致命的。

本就岌岌可危的专注力瞬间断裂。

指尖那团橘红色的光晕猛地闪烁了几下,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溃散成一缕青烟和一股明显的焦糊味——这次是他自己过度抽取能量,导致回路轻微灼伤产生的气味。

又一次失败。

陈砚沉默地放下手,感受着指尖残留的微麻和大脑空荡荡的疲惫。

他没有去看任何人,也没有人看他。

在这里,失败是大多数人的常态,无人会投以额外的关注,无论是嘲笑还是同情。

他默默走到场边的石凳旁,拿起那本陪伴他许久的、边角己经磨损的笔记本。

这是他手抄的《基础场构学》笔记和个人心得,是他仅有的“资源”。

他翻开笔记本,想对照一下刚才构建模型时感到滞涩的部分。

是因为能量引导路径的第三个节点参数不对,还是对“电离临界点”的场强模拟有偏差?

他看得太过专注,以至于当一阵轻微的、带着香氛的风掠过时(或许是某个路过的贵族学徒),他下意识地抬手想拂开眼前的干扰,手肘却不小心撞到了石凳边缘一个尖锐的凸起。

一阵刺痛让他手臂一缩,笔记本脱手落下,“啪”地一声,恰好掉进了石凳旁一个积着前夜雨水的小水洼里。

陈砚心中一紧,连忙弯腰捡起。

但己经晚了。

笔记本的下半部分完全被脏污的泥水浸透,墨迹晕染开来,好几页纸张黏连在一起,记录着重要推导过程的部分,己经模糊一片。

他看着手中湿漉漉、脏兮兮的笔记本,一种深沉的无力感攫住了他。

没有愤怒,没有怨恨,只有一种冰冷的、事实层面的认知:他连保持自己唯一的知识载体完好无损都做不到。

他沉默地用袖子擦拭着笔记本上的水渍,然后走到练习场边缘那个提供饮用水的、锈迹斑斑的水龙头旁,用最节省的方式,小心地冲洗掉泥污,试图挽救那些尚未完全模糊的字迹。

做完这一切,他拿着湿透的笔记本,走到一处阳光能晒到的台阶旁,小心地将书页一页页分开,希望能尽快晾干。

时间在寂静中流逝。

阳光炙烤着书页,水汽慢慢蒸发。

被水浸湿又晒干的部分,纸张变得脆弱、发黄、起皱。

就在他准备收起这本几乎报废的笔记时,他的目光无意间扫过一页被水渍和阳光共同作用、颜色变得格外深沉的纸角。

在那焦黄与灰黑交织的、看似只是污损的痕迹中,他注意到了一些极其细微的、此前从未见过的线条。

它们不是他书写任何文字或绘制的图表。

那是一种更深邃的、仿佛由无数细微金粉在纸张纤维深处自然凝结而成的、结构异常复杂而古奥的几何符号。

陈砚猛地眨了眨眼,凑近了些,几乎将鼻子贴到纸面上。

金色的符号依旧在那里。

稳定,清晰,带着一种非人工的、近乎自然的韵律感。

他下意识地、警惕地飞快扫视了一圈周围。

最近的几个平民学徒,有的在闭目冥想,有的在对着一块石头练习“微光术”,无人注意到他这里的异常。

他们的目光即使扫过,也只会看到他手中那本被毁掉的、可怜的笔记。

一股冰冷的战栗,混合着一种荒诞的悸动,悄无声息地爬上他的脊背。

这些符号……是什么?

它们似乎是因为纸张被液体浸泡、又在特定角度的阳光下暴晒后,才显现出来的。

而且,它们仿佛是由某种……只有他才能感知到的“场”所勾勒。

他死死地盯着那片焦黄纸页上浮现的、无人能见的金色,指尖无意识地收紧。

那是什么?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