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 我的城池温暖一种小说推荐完本_热门小说大全我的城池(温暖一种)

我的城池温暖一种小说推荐完本_热门小说大全我的城池(温暖一种)

月落光尘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由温暖一种担任主角的救赎,书名:《我的城池》,本文篇幅长,节奏不快,喜欢的书友放心入,精彩内容:男女主角分别是一种,温暖,条件的救赎,破镜重圆小说《我的城池》,由网络作家“月落光尘”倾情创作,描绘了一段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本站无广告干扰,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7854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26 19:36:04。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我的城池

主角:温暖,一种   更新:2025-10-26 21:03:03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提线木偶的日常清晨七点零三分,闹钟刚发出第一声嗡鸣,

我就条件反射般地按灭了它。房间重归死寂,只有我的心跳在耳边咚咚作响,

像是某种倒计时。我摸索着拿起手机,解锁,点开那个标注为“妈妈”的对话框,

手指机械地打字发送:“妈,我起床了。”发送成功。像完成了一个神圣的仪式,精准,

刻板,不容丝毫差错。这是我二十五年来,每一个清晨的开场白。我叫林晓晓,二十五岁,

一个精致的提线木偶。那无数根看不见的丝线,从我的四肢百骸延伸出去,

穿越七百公里的距离,牢牢攥在母亲的手里。她的掌心,就是我的全世界,一个密不透风,

令人安心也令人窒息的世界。“午饭吃了番茄炒蛋和米饭,食堂今天做的有点咸。

”——上午十一点十五分,第二根线准时晃动。“跟同学在图书馆,准备期末考,

环境很安静。”——下午三点二十分,汇报社交与行踪。“准备睡了,室友都回来了,

灯关了。”——晚上九点四十分,脚踝的线归于沉寂,一天落幕。这不仅仅是一种习惯,

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驯化。每一次汇报,都是在确认那根线的存在,

确认自己仍在那个被设定好的、安全的轨道上运行。偏离轨道?

那意味着无法想象的恐慌和母亲的失望。我无法承受。去外地上大学,

曾被我天真地视为一种解脱。然而,我遭遇的是另一种形式的寒冷——一种无形的孤立。

课桌上莫名出现的刻薄字句,食堂里我端着餐盘走过去时突然坐满的座位,

小组讨论时刻意忽略我的意见……这些细小的针,密密麻麻地扎在我心上。

恐慌和委屈像潮水般淹没了我。在一个情绪崩溃的夜晚,我鼓起残存的勇气给家里打了电话,

声音带着无法抑制的哽咽。电话那头,母亲沉默了片刻,然后,她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

带着一种探究和不解:“晓晓,你好好想想,为什么她们就针对你,不针对别人?

是不是你哪里做得不好,让人误会了?说话做事要多注意分寸。”那根名为“关心”的线,

骤然绷紧,勒得我心脏一阵剧烈的抽痛。所有想要倾诉的委屈,都硬生生地堵在了喉咙里,

化作更汹涌的泪水,却不敢让她听出异样。我深吸一口气,努力让声音听起来平稳,

甚至带上一点笑意:“可能……是我想多了。没事了,妈,你别担心。

”我学会了在沉默中消化一切,用乖巧顺从的外壳,包裹起内里那个日渐空洞的自己。

直到读研,学业压力像一张湿透的棉被,层层裹挟,让我在深夜里窒息。我整夜失眠,

对着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文献,眼泪会毫无征兆地砸在键盘上,晕开一片模糊的水渍。

情绪的低谷深不见底,我挣扎着,向那个我以为最安全的港湾,

发出了微弱的求救信号:“妈,我最近……情绪很不好,整晚睡不着,我可能……抑郁了。

”她的回应,隔着听筒,带着清晰可辨的失望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恼怒:“晓晓,

我们给你租了那么好的公寓,没让你跟人挤宿舍,花了这么多钱,给你创造了最好的条件,

你还想怎么样?你要知足,不要整天想些有的没的。”“知足”。两个字,像两块坚硬的冰,

狠狠砸在我心上。那一刻,我清晰地感觉到,那些维系了我二十多年的、看似坚韧的丝线,

瞬间化作了冰冷坚硬的牢笼栏杆。我仍在笼中,呼吸着的,都是令人绝望的、陈腐的空气。

那个外壳,出现了第一道裂痕。第二章:虚拟世界的逃生门我的光,是在最深的黑暗里,

从一个五英寸的手机屏幕中,艰难地透出来的。那是我第一次,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

下载了《王者荣耀》。不是为了合群,也不是为了娱乐,是为了逃亡。

我需要一个没有任何人认识我、没有任何“乖巧女儿”、“优秀学生”标签的地方,

喘一口属于自己的、不带任何条件的空气。手指在屏幕上生涩地滑动,

琳琅满目的陪玩介绍让我眼花缭乱。我随意点了一个,他的ID很简单,只有一个字,

“昊”。“开麦吗?”他问。声音透过耳机传来,干净,沉稳,没有多余的情绪,

像山间清晨的溪流,意外地抚平了我一丝焦躁。“嗯。”我低低应了一声,

声音小的几乎自己都听不见。那一局,我玩的是辅助蔡文姬,

跌跌撞撞地跟在他玩的打野赵云身后。他的技术很好,思路清晰,走位刁钻,

在混乱的团战中总能找到最关键的切入点。在我一次明显的走位失误,差点被对方秒杀时,

他极限操作,位移过来,反杀对手,然后声音平稳无波地说:“跟着我,别怕。”“别怕。

”这两个字,像一颗投入我内心那潭死水的石子,漾开了圈圈我自己都未曾料想的涟漪。

多久了?没有人对我说过这两个字。在母亲那里,

我听到的永远是“你要小心”、“你要听话”、“你不能出错”、“别人会怎么看”。

持续的警惕和自省,是我生活的常态。而这一刻,一个陌生人的“别怕”,像是一道赦免令,

让我紧绷的神经,有了一瞬间的松弛。“昊”后来成了我固定点的陪玩。这成了我这辈子,

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对母亲守口如瓶的秘密。当母亲的查岗电话打来,

我能够面不改色地撒谎,语气甚至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不耐烦:“在写论文呢,妈,

数据有点问题,很忙,晚点说。”手指却在屏幕下方飞快地打字,

和他讨论下一波龙团该怎么打,或者只是分享今天遇到的趣事。这种分裂感,

带着一种隐秘的快意,像坏孩子偷偷尝到了糖的滋味。我们的话渐渐多了起来,

从游戏延伸到琐碎的生活。我知道他叫陈昊,三十二岁,比我大七岁。只有高中学历,

很早就出来社会摸爬滚打,做过很多零工,最后发现游戏打得好也能养活自己,

就成了全职陪玩和代练。他是家里的小儿子,上面有哥哥姐姐,

而他背负着最沉重的“传宗接代”的使命,这像是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像我这样的人,”他曾自嘲地笑了笑,声音里带着一种认命的疲惫,“没正经学历,

没稳定工作,就靠打游戏混口饭吃。在婚恋市场就是底层滞销品,能找个不嫌弃的,

凑合把人生任务完成,就算对家里有交代了。

”可我这个他口中“硕士毕业、条件那么好”的女孩,却在他提供的这个虚拟世界里,

在他沉稳的“别怕”声中,在他不带评判的倾听里,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被包容,

什么是被保护,什么是不需要优秀也能获得的陪伴。他是我昏暗世界里,唯一的光源。

第三章:笨拙的温暖与刺猬的拥抱冲动之下,我邀请他来我的城市见面。

屏幕那头的他沉默了近一分钟,然后回了一个字:“好。”在嘈杂的车站出口见到他时,

我愣住了。他很高,目测超过一米八五,骨架很大,像一座沉稳的山。

他的五官其实非常周正,眉眼深邃,鼻梁挺直,是那种带着硬朗底色的帅气。但这份帅气,

被一层圆润的、柔软的脂肪温和地包裹着,让他看起来少了几分攻击性,

多了几分憨厚和……可靠。他胖胖的,却并不显得臃肿,只是让人觉得……很柔软,

很像一个温暖的、可以依靠的怀抱。

我抱着“哪怕只有一瞬间温暖也好”、“不过是短暂放纵,天亮就散场”的心态,

迎接了这段注定不被看好的关系。现实里的他,和游戏里一样话不多,但体贴入微,

是一种沉默的行动派。我们一起吃路边摊,

他会默默把我不吃的香菜、葱花一点点全部挑到自己碗里,动作自然得像做过千百遍。

我因为体质原因,常年手脚冰凉,他会很自然地握过去,

捂在他不算厚实却异常温暖的掌心里,半开玩笑地说:“我脂肪厚,自带暖炉功能,

给你充充电。”他的手掌有些粗糙,温度却真实得让人想落泪。那几天,

我们像所有陷入热恋的普通情侣一样,漫无目的地逛街,在电影院的黑暗里分享一桶爆米花,

在夜晚的江边吹着微凉的风散步。他会在我看恐怖片吓得缩起来时,

用手轻轻遮住我的眼睛;会在我随口说一句某家店的奶茶好喝后,

下次见面时变魔术般记得给我带一杯,温度刚好。他给予的陪伴和照顾,是具体的,沉默的,

没有任何说教和条件的。他宠我,像宠溺一个终于找回失落童年的孩子。在他面前,

我可以不用时刻懂事,不用努力优秀,可以毫无负担地展现脆弱,可以撒娇,可以犯错。

他总会用那双温和的眼睛看着我,说:“没事,有我在。

”可我这个他口中“硕士毕业、条件那么好”的女孩,却在他这些笨拙又真诚的举动里,

第一次真切地触碰到了“幸福”的实体。

那是一种脚踏实地的、温暖的、让人安心沉溺的感觉。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探亲假结束,

我回到老家,短暂的童话被迫落幕。我以为我能将秘密守护得很好,然而,

母亲在帮我清理手机内存时,

无意间看到了游戏平台的消费记录和一些未能及时删除的、语气亲昵的聊天片段。她的世界,

或者说,她为我精心构建并守护了二十五年的那个完美世界,崩塌了。“你骗我!

林晓晓你竟然学会骗妈妈了!”她的声音尖锐,带着难以置信的伤痛和愤怒,

像一把刀子划破了家里的宁静。“硕士生?

找一个没学历的、胖成这样的、不务正业打游戏的男人?他拿什么养你?啊?

爱情能当饭吃吗?你清醒一点!”“你太让我失望了!你不乖了!你必须立刻跟他分手!

立刻!马上!”愤怒、失望、控诉、眼泪、甚至以健康相威胁……母亲用她最擅长的方式,

发动了一场空前剧烈的情感海啸。那二十五年驯化出的“乖顺”本能,

像一道看似坚固却在内部早已腐朽的堤坝,在这狂风骤雨般的冲击下,摇摇欲坠,

最终彻底垮塌。我失去了独立思考和平静沟通的能力,

被巨大的恐惧、愧疚和长久以来对失去母爱的恐慌所淹没。在令人窒息的压力下,

我颤抖着手,给他发了最后一条信息:“我们结束了,不合适,别再联系了。”然后,

像逃离瘟疫一样,我拉黑了他所有的联系方式。我没有解释一句家里的压力,

没有诉说自己的无奈,把所有的原因,冰冷而残忍地,

归结于一句万能的、也是最伤人的“不合适”。按下发送键的那一刻,

我的心像被掏空了一大块,冷风呼呼地往里灌。我以为,亲手斩断这不该有的牵绊,

生活就能回到由那无数丝线操控的、安全的、熟悉的轨道上。我告诉自己,这才是对的,

这才是“乖”女儿该做的事。第四章:断线之后的坠落与自救但我错了。分手后的日子,

并没有恢复想象中的平静。巨大的空虚感和噬骨的负罪感,混合着此前积压的抑郁情绪,

变本加厉地反扑回来,几乎将我彻底吞噬。我吃不下饭,体重急剧下降;我睡不着觉,

睁着眼睛直到天亮;我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包括曾经热爱的专业。镜子里的那个人,

眼神空洞,面色苍白,像一具被抽走了灵魂的躯壳,行走在熟悉的家里,

却像个格格不入的幽灵。母亲似乎满意于我的“回归”,又开始事无巨细地安排我的生活,

但我能感觉到,我们之间有什么东西,已经彻底碎裂了。那根线还在,但连接的那头,

已经死气沉沉。我知道,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在彻底坠落、万劫不复的边缘,

残存的求生本能,让我做了人生中第一个完全为自己负责的决定——我鼓起勇气,

预约了心理咨询。咨询师的办公室很安静,有着柔和的米白色墙壁和温暖的灯光。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