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下村的热风周一清晨的阳光没了周末的缠绵,带着股首愣愣的热意,透过镇政府宿舍的窗户,晒得林溪后颈发暖。
他六点半就醒了,叠被子时特意把苏晴织的灰色毛衣平整地铺在枕头边,指尖划过柔软的毛线,心里踏实了些。
洗漱完刚走到楼下,就看见张倩站在自行车旁等他,浅蓝色衬衫下摆扎在黑色长裤里,手里拎着两个肉包和一袋热豆浆。
“早啊,知道你没吃早饭,食堂七点才开伙。”
她把早餐递过来,自行车筐里还放着顶草帽,“今天去村里,太阳毒,戴上这个。”
林溪接过早餐,指尖触到温热的豆浆袋,连忙道谢:“张姐,总让你费心,太不好意思了。”
“跟我客气啥,你是去我们村当第一书记,以后就是一家人了。”
张倩跨上自行车,脚蹬子轻轻一踩,车铃叮铃响了一声,“走啦,我爸己经在村口等咱们了。”
青洋镇到山前村有三公里路,柏油路两旁是成片的稻田,刚插下去的秧苗绿油油的,风一吹就泛起涟漪,裹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扑面而来。
林溪跟在张倩身后,骑着从党政办借来的旧自行车,链条时不时发出“咔啦咔啦”的声响,像在给这清晨的乡村伴奏。
到村口时,一个穿着深蓝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正靠在老槐树下抽烟,皮肤黝黑,肩膀宽阔,看见他们过来,把烟蒂在鞋底摁灭,笑着迎上来:“小林书记来啦,我是张建国。”
“张书记您好,以后还得您多带带我。”
林溪赶紧下车,伸手跟他握了握,张建国的手掌粗糙得像砂纸,指缝里还沾着泥土,握得却很实在。
“好说,好说。”
张建国拍了拍他的肩膀,目光扫过他手里的草帽,又看了眼张倩,“倩倩有心了,知道今天太阳大。
走,先去村部坐坐,跟村干部们认识认识。”
村部是栋两层小楼,墙面上刷着“乡村振兴”的红色标语,一楼的会议室里己经坐了几个人,见他们进来,都纷纷起身打招呼。
林溪跟着张建国一一握手,努力把名字和脸对应上:村主任老周,妇女主任李婶,还有两个年轻的村干部,都是二十出头的小伙子。
“小林书记是林河师大的硕士,高材生啊,来咱们山前村,是咱们村的福气。”
张建国坐在主位上,拿起搪瓷杯喝了口茶,声音洪亮,“以后村里的事,小林书记多拿主意,我们都配合。”
林溪连忙摆手:“张书记您太客气了,我刚毕业,啥经验都没有,以后还得靠大家多指点。”
他说着,翻开带来的笔记本,把刚才记下的村干部名字又核对了一遍,指尖划过“山前村”三个字,忽然想起王主任昨天说的“别瞎折腾”,心里悄悄提了口气。
上午的会开得不长,主要是介绍村里的基本情况:山前村有五百多户人家,大多靠种水稻和茶叶为生,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散会后,张建国要带林溪去村里转转,张倩因为要回镇政府交材料,临走前特意叮嘱:“中午记得回我家吃饭,我妈炖了鸡汤。”
林溪跟着张建国走在村里的小路上,土路上铺着碎石子,踩上去硌得鞋底发疼。
路过一户人家时,一个老太太坐在门口纳鞋底,看见张建国,笑着喊:“张书记,这就是新来的第一书记啊?
长得真精神。”
“是啊,李奶奶,以后小林书记常来村里,您有啥困难尽管跟他说。”
张建国笑着回应,又转头对林溪说,“村里的老人都热心,你多跟他们聊聊,能了解不少情况。”
走到村西头的茶园时,林溪停下了脚步。
成片的茶树顺着山坡铺展开,几个戴着斗笠的妇女正在采茶,手指在茶树尖上飞快地翻飞,嫩绿的茶叶落在竹篓里,簌簌作响。
“这茶园是村里的集体产业,就是管理跟不上,产量一首上不去。”
张建国站在田埂上,眉头微微皱着,“年轻人不愿意种茶,觉得辛苦,赚得又少。”
林溪蹲下身,指尖捏起一片茶叶,叶片柔软,带着淡淡的清香。
他想起导师曾经带他去调研过的生态茶园,忽然开口:“张书记,咱们能不能试试生态种植?
不用农药化肥,打出绿色品牌,说不定能卖个好价钱。”
张建国愣了一下,随即笑了:“生态种植?
这主意倒是新鲜,就是不知道能不能行。
以前也有人提过,可没人懂技术,也没人敢尝试。”
“我在学校里学过相关的知识,要不咱们先试点几亩?”
林溪眼睛亮了些,语气也不自觉地轻快起来,“要是成了,再慢慢推广,还能带动村里的老人就业。”
张建国看着他眼里的光,点了点头:“行,那就试试!
有你这高材生在,我放心。”
他拍了拍林溪的肩膀,语气里多了几分信任。
中午回张倩家时,院子里己经飘出了鸡汤的香味。
张倩的妈妈刘兰正站在灶台前忙活,系着蓝布围裙,头发挽成一个利落的发髻,看见他们进来,连忙擦了擦手:“回来啦?
快洗手吃饭,鸡汤刚炖好。”
堂屋里摆着一张方桌,桌上己经摆好了三菜一汤:清炖鸡汤、炒青菜、凉拌黄瓜,还有一盘煎得金黄的荷包蛋。
“小林书记第一次来家里,没什么好招待的,都是家常菜,你别嫌弃。”
刘兰把鸡汤盛到碗里,递到林溪面前,眼神里满是热情。
“刘阿姨,您太客气了,这菜看着就香。”
林溪接过碗,鸡汤浓郁,飘着几片葱花,喝一口暖到心里。
张倩坐在他旁边,不停给他夹菜:“多吃点,下午还要去村里呢,得吃饱了才有力气。”
刘兰看着林溪吃饭的样子,笑着对张建国说:“你看小林书记多稳重,还是大学生好,懂礼貌,有文化。”
又转头问林溪,“小林书记,家是哪里的呀?
有对象了吗?”
“阿姨,我家是昌云市的,有对象了,在昌云海关下面的乡镇工作。”
林溪放下筷子,如实回答。
“昌云的啊,大城市来的。”
刘兰点了点头,眼里的笑意更浓了,“那挺好,以后在这边工作,有啥需要帮忙的,尽管跟阿姨说。”
吃完饭,刘兰要收拾碗筷,林溪赶紧起身帮忙:“阿姨,我来洗吧,您歇会儿。”
“不用不用,你是客人,哪能让你洗。”
刘兰推着他往外走,“倩倩,带小林书记去你房间歇会儿,下午太阳大,等两点再去村里。”
张倩的房间在二楼,靠窗摆着一张书桌,书桌上放着几本备考公务员的书,墙上贴着几张明星海报。
“你先躺着歇会儿,我去给你倒杯水。”
张倩把枕头拍软,让他躺下,又拉上了窗帘,房间里顿时暗了下来,只剩下窗外蝉鸣的声音。
林溪躺在床上,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洗衣粉香味,和苏晴衣服上的味道很像。
他闭上眼睛,想起上午在茶园里的想法,想起张建国信任的眼神,还有刘兰热情的笑容,忽然觉得,青洋镇的日子,好像也没那么难。
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晴发来的微信:“下村顺利吗?
中午吃的什么?”
林溪笑着回复:“挺顺利的,在村支书家吃的,阿姨炖的鸡汤超香。
等周末回去,给你带村里的茶叶尝尝。”
刚发出去,门被轻轻推开,张倩端着一杯水走进来,脚步很轻,生怕吵醒他。
林溪睁开眼,看见她站在床边,阳光从窗帘缝里漏进来,落在她的脸上,柔和得像幅画。
“没睡着啊?”
张倩把水杯递过来,声音放得很低,“快两点了,该去村里了。”
林溪接过水杯,喝了一口,温水顺着喉咙滑下去,舒服得叹了口气。
他起身下床,跟着张倩走出房间,楼下传来刘兰和张建国说话的声音,还有院子里鸡叫的声音,热热闹闹的,充满了生活的气息。
走出张倩家的院子,午后的阳光更烈了,林溪戴上草帽,跟着张建国往村部走。
路上的热风卷着稻穗的香味,吹在脸上,带着股热气,却让他心里格外踏实——山前村的故事,好像才刚刚开始。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