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 空城之上的守望者陈暮陆清欢全本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空城之上的守望者(陈暮陆清欢)

空城之上的守望者陈暮陆清欢全本完结小说_最新章节列表空城之上的守望者(陈暮陆清欢)

渡烽烟 著

言情小说完结

金牌作家“渡烽烟”的现代言情,《空城之上的守望者》作品已完结,主人公:陈暮陆清欢,两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编写的非常精彩:2052年,科技狂欢席卷全球,空中公路纵横交错,具身人穿梭街巷,而一座标注“空心化率92%”的南方县城,却成了被时代遗忘的孤岛。曾主导“空中交通AI调度系统”的天才工程师陈暮,因一场科技失控引发的悲剧逃离都市,带着满身数据惯性闯入这座县城——老槐树下下棋的老人、飘着桂花拿铁香气的“旧时光”咖啡馆、藏着手艺温度的老宅,都成了他神经手环无法计算的“人情变量”。 在这里,他遇见了坚守人文火种的咖啡馆店主陆清欢。从最初的理念碰撞,到为保护老电影院首次达成AR胶片修复合作,再到联手打造“VR记忆市集”——让老人用VR留住人生故事,让手艺人借AR传承手艺,两人在科技与人文的拉锯中,逐渐摸索出“共生”的可能,空心县城也悄然泛起生机。 然而,陈暮的前公司“天筑智能”突然携“数字克隆县城”计划而至,欲将整座县城扫描进元宇宙,用具身人提供标准化服务,将真实街巷改造成科技实验基地。当冰冷的数据开始吞噬老院的温度、手艺的肌理、亲情的触感,陆清欢也不再只做人文的守望者……

主角:陈暮,陆清欢   更新:2025-10-29 17:16:5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老槐树比记忆中更粗了。

树干上那道他小时候爬树弄出的疤痕,周围长出了新的树皮,像一圈温柔的拥抱。

树下的石凳还在,上面刻着 “陈暮阿明” 的名字,字迹被风雨磨得模糊,却还能看出当年的稚气。

“这树有一百二十年了,” 陆清欢伸手摸了摸树干,指尖划过粗糙的树皮,“去年台风,县城倒了十几棵树,就它没倒。

老人们说,它是县城的守护神。”

陈暮走到树前,指尖轻轻拂过疤痕。

风一吹,槐树叶沙沙响,像父亲的声音。

他想起小时候,父亲会搬个小板凳坐在树下,给他讲《西游记》,讲木工活里的门道:“做榫卯要留三分余地,太紧会裂,太松不牢,做人也一样。”

“前面就是您的老宅了。”

陆清欢指着不远处的青砖房。

院墙塌了一半,门口的木门挂着把生锈的铁锁,锁芯里积满了灰尘。

门楣上的 “福” 字褪成了淡红色,边角卷了起来,像被岁月咬过。

院子里长满了杂草,几株牵牛花从墙外爬进来,绕在窗棂上,开着淡紫色的花。

陈暮掏出钥匙 —— 是父亲去世后律师给的,钥匙链是个小小的木制飞机,翅膀有些松动,是他六岁时亲手做的。

钥匙插进锁孔,“咔哒” 一声,锁开了,声音在安静的巷子里显得格外清晰,像打开了时光的匣子。

推开门,一股混合着灰尘和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

院子里的石板路长了青苔,角落里的压水井还在,泵杆上结满了蜘蛛网。

正屋的门虚掩着,轻轻一推就开了,吱呀的声响里,仿佛能听见过去的时光在呼吸。

屋里的陈设和记忆中差不多。

靠墙的八仙桌,桌面有一道深深的划痕 —— 是他十岁时用刀子划的,当时父亲没骂他,只是笑着用砂纸磨平了些,说 “男孩子难免调皮”。

桌子旁的太师椅,椅背上的蓝布磨破了,露出里面的棉絮,像老人露出的白发。

墙上的相框里,是他和父母的合影:父亲抱着他,母亲站在旁边,笑得温柔,照片的边角己经泛黄卷边。

“您先看看,我去给您倒杯水。”

陆清欢放下帆布包,走进厨房。

陈暮走到八仙桌前,指尖拂过桌面的划痕。

他想起父亲坐在这张桌子旁,画木工图纸的样子 —— 父亲的手很巧,铅笔在纸上划过,就能画出整齐的榫卯结构。

那时候他总觉得木工活 “土”,不如飞机、火箭有意思,却没想到,多年后,他会对着父亲的手稿,红了眼眶。

里屋是他的房间。

单人床的床头,还贴着小时候的贴纸 —— 孙悟空、奥特曼,有些己经剥落。

书桌上放着他的小学课本,封面上 “陈暮” 两个字歪歪扭扭,扉页上有老师的评语:“字迹需工整”。

衣柜里挂着他的旧衣服,蓝色的校服,小了好几号,领口还留着当年吃饭沾的油渍。

陈暮蹲下身,打开床底下的木箱。

里面全是他的玩具:铁皮青蛙、布娃娃、木制小飞机…… 还有一叠厚厚的手稿,用红绳捆着,是父亲的。

他解开红绳,拿出最上面的一张 —— 画的是老电影院的门窗,上面标着尺寸:“门框高 2.1 米,宽 0.9 米,用老松木,榫卯结构,避免钉子”,旁边还有父亲的批注:“雨天需检查窗缝,防止漏水”。

“您父亲是个细心人。”

陆清欢端着水杯进来,看到手稿,眼睛亮了起来,“这些图纸比现在的智能设计图还细致,连木材的纹理方向都标了。”

陈暮翻着手稿,突然停住 —— 有一张图纸画的是老电影院的剖面图,标注着 “地下 1 层”,旁边有模糊的批注:“安全屋,存放老物件”。

他皱了皱眉,记忆里父亲从没提过电影院有地下室。

“清欢,你知道老电影院有地下室吗?”

陆清欢摇了摇头:“没听说过。

李爷爷说他当年参与过电影院的修缮,也没提过地下室。”

她凑过来看图纸,“这批注好像被水浸过,字都模糊了。

您父亲会不会是…… 记错了?”

陈暮没说话,继续翻手稿。

最后一页是张县城地图,上面用红笔圈出了几个地方:老槐树、老电影院、老宅,还有一个没标注名字的角落,旁边写着 “钥匙” 两个字。

他心里一动,想起刚才在院子里看到的压水井 —— 井边的石板上,有个小小的凹槽,形状像把钥匙。

“我出去看看。”

陈暮起身走到院子里,蹲在压水井旁。

凹槽很小,刚好能放进他手里的木制飞机钥匙链。

他试着把钥匙放进去,轻轻一转 ——“咔哒” 一声,石板微微松动了。

陆清欢跟出来,看着陈暮掀开石板:里面是个铁盒,锈迹斑斑,上面刻着父亲的名字。

陈暮打开铁盒,里面有一把铜钥匙,还有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父亲的字迹:“小暮,若影院有难,用此钥匙开地下室,里面有能救它的东西。”

“这钥匙…… 是开电影院地下室的?”

陆清欢的声音带着惊讶。

陈暮握紧铜钥匙,冰凉的金属触感传来,像握住了父亲的嘱托。

“不知道,但我想,父亲不会无缘无故留下它。”

他看着手里的手稿,突然明白,父亲当年修电影院的门窗,不是 “义务帮忙”,是在悄悄守护什么。

“叮 ——” 手腕上的神经手环突然响了,屏幕上跳出一行字:“检测到未知人情变量,无法分析,系统报错”。

陈暮皱了皱眉,抬手想关闭手环,却发现屏幕上的数据在紊乱 —— 老宅的 “商业价值评估” 从 “0” 变成了 “无法计算”,老槐树的 “利用价值” 从 “无” 变成了 “情感载体,无法量化”。

“这手环…… 怎么了?”

陆清欢看着闪烁的屏幕,有些好奇。

“它在计算‘人情’,” 陈暮笑了笑,第一次觉得这冰冷的科技有点可爱,“但它算不出来。”

他抬手摘下手环,放在铁盒里,“以后不用它了,县城的温度,得用手摸,用心感受,不是靠数据算的。”

陆清欢看着他,笑着点头:“您终于懂了。

县城的故事,不是代码能写出来的,是老人们的唠叨,是老物件的痕迹,是我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她指着手稿,“这些图纸,是您父亲的故事;这把钥匙,是您父亲的嘱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故事和嘱托,继续传下去。”

陈暮看着陆清欢的笑容,心里暖得像被阳光裹着。

他想起在上海的日子,每天对着数据流,觉得自己像个没有感情的机器;而现在,握着父亲的铜钥匙,翻着父亲的手稿,听着陆清欢的话,他才觉得自己 “活” 了过来。

“清欢,” 陈暮的声音带着坚定,“我们一起救老电影院,好不好?

用父亲的图纸修它的门窗,用地下室的东西护它的根,用县城人的故事,让它重新活起来。”

陆清欢笑着点头,眼里闪着光:“好,我们一起。

就像老槐树守护县城一样,我们守护影院。”

风又吹过老槐树,叶子沙沙响,像是在应和他们的约定。

陈暮握紧铜钥匙,看着手里的手稿,突然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 “回家” 的意义 —— 不是回到老宅,是回到父亲的初心,回到生活的本质,回到那些能触摸、能感受、能记住的真实里。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