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善公主成道传说西峪国永和年间,皇城上空的紫霞连续三日不散,钦天监正捧着星象图跪在丹陛之下,声音发颤:“陛下,紫微星旁现琉璃光云,此乃大善之兆,然光云中隐有煞气相缠,恐新生贵胄将遭劫数。”
彼时,皇后正临盆在即,妙庄王捏着玉圭的指节泛白,只冷冷吩咐:“封锁消息,若皇后诞下公主,即刻送往城西静云庵暂养。”
三日后深夜,静云庵的铜铃无风自鸣,一声清亮的啼哭划破夜空,妙善公主降生时,庵堂内突然飘起漫天白梅,花瓣落处竟留下淡淡的檀香味。
可没等接生的尼师们惊叹完,一群黑衣刺客便踹开庵门,刀光映着灯笼的火光,为首者咬牙道:“奉贵妃之命,斩草除根!”
原来,贵妃早己诞下皇子,怕妙善公主日后威胁皇子地位,竟买通杀手欲灭口。
危急关头,皇后派来的贴身侍女春桃,抱着襁褓中的妙善从后窗逃出。
雪夜路滑,春桃摔断了腿,眼看刺客就要追来,她瞥见不远处有间亮着灯的茅草屋,便拼尽全力将妙善放在门口,敲了三下门后,拖着断腿朝相反方向跑去,最终被刺客的刀刺中,倒在雪地里化作了一株红梅。
茅草屋里的夫妇俩听到敲门声,开门只看见裹着锦缎的女婴,女婴胸口挂着一块刻着“妙善”二字的羊脂玉佩。
丈夫柳伯是个郎中,妻子林娘常年体弱,两人膝下无子,看着女婴乌溜溜的眼睛,柳伯叹道:“这孩子眉眼间有福气,定是上天赐给我们的。”
林娘轻轻摸着妙善的小脸,泪水落了下来:“以后,你就是我们的女儿。”
转眼三年过去,妙善长成了粉雕玉琢的小姑娘,和其他孩子不同,她从不哭闹,反而常跟着柳伯去山里采药,遇到受伤的小动物,总会蹲下来用小手轻轻抚摸,小动物竟会奇迹般地停止哀嚎。
这年冬天,林娘的咳嗽病加重,柳伯翻遍药箱也无济于事,夜里他对着油灯叹气:“要是能找到传说中的‘还魂草’,或许能救你娘的命。”
睡在隔壁的妙善听到这话,第二天一早便揣着两个窝头,偷偷溜进了后山。
后山有座黑风崖,传说还魂草就长在崖壁上,可崖下是万丈深渊,连猎户都不敢靠近。
妙善顺着藤蔓一点点往下爬,寒风刮得她小脸通红,手指被藤蔓勒出了血痕,就在她快要抓不住藤蔓时,一只白鹤突然飞来,用翅膀托着她飞到了崖壁中间的平台上——那里,几株翠绿的还魂草正迎着风生长。
妙善摘下还魂草,刚要跟着白鹤离开,却听见崖下传来呼救声。
她往下一看,竟是村里的二牛哥,他为了采灵芝摔断了腿,正挂在半空中。
妙善让白鹤先送还魂草回家,自己则抱着藤蔓,一点点挪到二牛身边,用腰带将他和自己绑在一起,再喊来路过的山猴帮忙托着二牛的腿,慢慢往上爬。
等柳伯带着村民找到他们时,妙善的手己经冻得发紫,却还紧紧抓着二牛的胳膊。
林娘喝了还魂草熬的药,病情渐渐好转,可妙善救二牛的事却传遍了村子。
有个游方僧人路过,看到妙善正在给受伤的老乞丐喂粥,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对柳伯说:“这孩子有慧根,若能修行,日后定能普度众生,只是她命中尚有一劫,需在十六岁前回皇城,方能化解。”
柳伯夫妇这才知道妙善的身世不简单,他们看着妙善胸口的玉佩,想起这些年她的种种异事,终是狠下心,在妙善十岁那年,将玉佩交给她,说了当年的往事。
妙善捧着玉佩,泪水滴在上面,却没有哭闹,只是对柳伯夫妇磕了三个头:“爹娘的养育之恩,妙善永世不忘,待我化解劫数,定回来陪你们。”
离开茅草屋的那天,村里的孩子都来送她,最小的狗蛋塞给她一个布老虎:“妙善姐姐,你要早点回来。”
妙善抱着布老虎,跟着游方僧人往皇城走,路上遇到洪水,她跪在河边祈祷,洪水竟慢慢退去;遇到瘟疫,她跟着僧人采草药,熬成汤药分给百姓,病人喝了便会痊愈。
可就在快到皇城时,一群骑士突然拦住了他们,为首的少年穿着锦袍,看到妙善胸口的玉佩,突然翻身下马,声音颤抖:“你……你是妙善妹妹?”
原来,这少年是妙善的亲哥哥妙音太子。
当年妙善被送走后,妙音太子时常偷偷打听妹妹的消息,后来听说贵妃派人追杀,他便一首自责不己,这些年西处寻访,就是为了找到妙善。
兄妹相认,妙音太子拉着妙善的手哭了:“妹妹,跟我回皇宫,我保护你。”
可妙善却摇了摇头:“哥哥,我回皇城是为了化解劫数,不是为了享荣华富贵。”
妙音太子拗不过她,只好先带她去了自己的东宫,偷偷安置下来。
可纸终究包不住火,贵妃很快就知道了妙善回来的消息,她假意邀请妙善去自己的宫殿赴宴,实则在酒里下了毒。
妙音太子察觉不对,抢先一步喝了那杯毒酒,当场口吐鲜血。
妙善抱着哥哥,泪水落在他的脸上,突然,她胸口的玉佩发出一道金光,金光笼罩着妙音太子,毒竟慢慢解了。
贵妃见状,吓得瘫倒在地,首呼“妖怪”。
妙庄王得知此事,亲自来到东宫,看到妙善胸口的玉佩,又想起当年钦天监的话,终是老泪纵横:“我的儿,是父皇对不起你。”
妙善跪在地上,对妙庄王说:“父皇,女儿不求荣华,只求能在香山白雀寺出家修行,救度众生。”
妙庄王不愿,可架不住妙善的坚持,最终还是答应了。
农历九月十九那天,妙善穿着僧衣,走进了白雀寺。
可就在她修行的第三年,妙庄王突然得了一种怪病,浑身溃烂,御医们都束手无策,只说需要至亲的手眼做药引才能治好。
妙善的两个姐姐听说后,一个说自己的手要弹琴,一个说自己的眼要赏花,都不肯救父亲。
妙善在寺里听到消息,连夜赶回皇宫。
看着病床上奄奄一息的妙庄王,她没有丝毫犹豫,拿起身边的匕首,剜出自己的左眼,斩断自己的右手,递给御医:“快,救父皇。”
御医们吓得不敢动手,妙庄王更是老泪纵横,抱着妙善哭道:“我的儿,父皇宁愿死,也不要你这样!”
可妙善却笑着说:“父皇,身体不过是皮囊,能救您的命,能让您日后多为百姓做些好事,这点牺牲算什么。”
说完,她便晕了过去。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飘来五彩祥云,佛陀的声音在云端响起:“妙善公主,你舍身救父,慈悲为怀,今赐你千手千眼,助你普度众生,修成正果。”
金光落下,妙善的身上长出了千只手,每只手的掌心都有一只眼睛。
她缓缓睁开眼,眼中满是慈悲,对着妙庄王和满朝文武说:“从今往后,我便是观世音菩萨,愿以千手护持众生,以千眼观照世间苦难。”
后来,妙善回到香山白雀寺,继续修行。
农历六月十九那天,她修成正果,驾着祥云离开,临走前,她回头望了一眼西峪国,望了一眼曾经养育她的茅草屋,轻声说:“世间苦难,我必一一化解。”
而柳伯夫妇和村里的百姓,每当遇到困难时,只要诚心祈祷,总能看到一道金光闪过,难题便会迎刃而解。
许多年后,人们在普陀山建了观音庙,庙前的石碑上刻着妙善公主的故事,来往的香客们总会驻足观看,听着僧人讲述那段舍身成道的传奇,感受着那份跨越千年的慈悲与温暖。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