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悬疑惊悚 > 诡寓实录推理

诡寓实录推理

展颜消宿怨11 著

悬疑惊悚连载

悬疑惊悚《诡寓实录推理男女主角分别是周逸夫林作者“展颜消宿怨11”创作的一部优秀作纯净无弹窗版阅读体验极剧情简介:夜如同浸透了浓墨的天鹅沉沉地覆盖在城市上位于市郊一栋不起眼的私人别墅却亮着与这沉寂格格不入的冷白灯这里被称为“书房”,是“完美谋杀俱乐部”每月一度的聚会场与其说是书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充满科技感的作战指挥整面墙的书架上塞满了古今中外的推理小说和犯罪学专另一面墙则被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占屏幕上此刻正流动着复杂的化学公式和三维人体结构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的霉味、高级咖...

主角:周逸夫,林默   更新:2025-10-14 20:42:20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夜色,如同浸透了浓墨的天鹅绒,沉沉地覆盖在城市上空。位于市郊一栋不起眼的私人别墅内,却亮着与这沉寂格格不入的冷白灯光。

这里被称为“书房”,是“完美谋杀俱乐部”每月一度的聚会场所。与其说是书房,不如说它更像一个充满科技感的作战指挥室。整面墙的书架上塞满了古今中外的推理小说和犯罪学专著,另一面墙则被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占据,屏幕上此刻正流动着复杂的化学公式和三维人体结构图。空气里弥漫着旧书页的霉味、高级咖啡的香气,以及一种近乎凝固的、智力高度集中时特有的紧绷感。

林默坐在长桌的主位,指节分明的手指间夹着一支昂贵的金属钢笔,无意识地在摊开的皮质笔记本上轻点。他三十八岁,身形修长,穿着合体的深灰色羊绒衫,面容俊朗,但眉眼间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疲惫与锐利,像一把收入鞘中却依然透出寒芒的刀。他是这里的核心,俱乐部的创始人,也是公认的、在“完美犯罪”构思上走得最远的人。

“所以,关键不在于冰锥本身,而在于‘存在’与‘消失’的认知转换。”一个略带沙哑却充满磁性的女声响起。说话的是苏晓,犯罪心理学专家,俱乐部里唯一的女性。她三十二岁,穿着简洁的黑色高领毛衣,长发挽成一个利落的发髻,露出光洁的额头和一双似乎能洞悉人心的深邃眼眸。她说话时,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带着审视,也带着理解。

“精确。”接话的是赵楠,一个看起来有些阴郁的年轻男子,二十八岁,脸色是长期不见阳光的苍白。他眼中闪烁着一种近乎狂热的兴奋光芒,紧紧盯着屏幕上的模型。“我计算过,在目标环境温度保持22摄氏度,人体胸腔内部初始温度约37摄氏度的条件下,使用我特制的‘DG-5号’生物可降解冷凝材料制成的中空冰锥,内部灌注液态氮加速核心冷却效应……刺入心脏后,不仅能瞬间导致心室颤动和主动脉破裂,其主体结构会在8分15秒内完全融化、蒸发。而残留的水渍,会与血液、组织液混合,在标准现场勘查中,几乎无法被单独辨识和提取。”

他语速极快,带着一种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癫狂美感。这就是他提出的“冰锥消失术”。

“几乎?”一个粗犷的声音带着质疑响起。陈震,前刑警队长,身材壮硕,即使穿着宽松的休闲服也能感受到那股压迫性的力量。他双臂环抱,靠在椅背上,嘴角扯出一抹讥诮的弧度。“小赵,现场勘查不是做数学题。‘几乎无法辨识’?意思是还有可能。血迹形态分析、微量物证检测,现在的技术比你想象的要变态得多。一滴融水混在血泊里,也许发现不了,但如果溅射到墙壁、家具上,形成不同于血液的喷溅形态呢?如果你的特制材料有哪怕万分之一的残留物呢?”

赵楠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脸色更白了些,争辩道:“陈哥,模型显示概率低于0.3%!这已经是无限接近于完美!”

“在法庭上,0.3%和100%没有区别,只要它存在,就是铁证。”陈震毫不留情地反驳,“完美的犯罪不是赌概率,是要做到零。你的方案,花里胡哨,华而不实。”

“好了。”林默终于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让所有人安静下来的力量。他放下钢笔,目光投向赵楠,“陈震说得有道理。‘消失’这个概念,不能只停留在物理层面。心理层面的引导更重要。如何在案发后,引导调查者根本不会往‘冰锥’这个方向去想,才是关键。苏晓,你有什么看法?”

苏晓微微颔首,指尖轻敲桌面:“我们可以为这个场景增加一层‘叙事欺骗’。比如,受害者有严重的、公开的凝血功能障碍,或者他正在服用某种会导致内出血的药物。现场可以布置成他因突发疾病摔倒,撞尖锐桌角致死的假象。即使有微量水渍异常,在‘先入为主’的疾病叙事下,也很容易被忽略或归因于其他原因。调查者的注意力,需要被一个更‘合理’的故事吸引走。”

林默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很好的补充。将物理诡计与心理诡计结合,才是真正的‘完美’雏形。周老,您觉得呢?”

所有人的目光投向长桌另一端那位一直沉默的老人。周逸夫,六十五岁,须发皆白,穿着中式盘扣上衣,气质儒雅,像一位从古典小说里走出来的智者。他是俱乐部的精神领袖,传统本格推理的捍卫者。

周逸夫缓缓放下手中的紫砂茶杯,声音温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份量:“技巧层面,已臻化境。无论是赵楠的‘物质消失’,还是苏晓的‘视线转移’,都堪称精妙。但是……”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带着一丝深意,“孩子们,别忘了我们聚集于此的初衷。我们是在探索逻辑的极限,是在进行一场智力上的危险舞蹈,而非真正策划罪行。‘完美犯罪’之于我们,应如同‘永动机’之于物理学家,是一个思想实验的图腾,而非行动指南。切记,切记。”

书房内一时安静下来。周逸夫的话像一盆冷水,适时地浇熄了因过度投入而可能燃起的危险火苗。

林默点了点头:“周老提醒的是。那么,赵楠的方案,编号‘冰殇’,存档。大家还有什么补充意见吗?如果没有,本次聚会就到此为止。”

众人纷纷表示没有。林默起身,走到房间角落一个造型复古、却连接着多重物理锁具和生物识别装置的金属柜前——“潘多拉魔盒”。他依次通过指纹、虹膜和一组动态密码,打开了柜门,里面是数台物理隔绝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他将记录有“冰殇”方案的加密U盘插入特定接口,进行了传输操作。整个过程肃穆而庄严,仿佛某种宗教仪式。

“所有数据,只进不出。”林默关上柜门,发出沉重的咔哒声,像是在关闭一个通往深渊的入口,“它们将永远沉睡在这里,作为我们智慧火花的见证,仅此而已。”

聚会结束,成员们陆续离开。陈震拍了拍赵楠的肩膀,算是缓和刚才的紧张气氛。苏晓和林默交换了一个眼神,里面包含着只有他们两人才懂的默契与担忧。最后离开的是周逸夫,他意味深长地看了林默一眼,才在助理的陪同下坐车离去。

林默独自一人留在书房,没有开主灯,只有书桌上一盏蒂芙尼古董台灯散发着昏黄温暖的光晕。他靠在椅背上,闭上眼,揉了揉眉心。每次聚会后,他都会感到一种极度的疲惫和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将智慧用于构筑最精密的杀戮蓝图,这本身就像在深渊边缘行走,刺激,却也致命。

他从不怀疑俱乐部的宗旨——追求极致的智力游戏。但偶尔,像今晚,当赵楠描述冰锥刺入心脏的细节,眼中那抹异样的光芒闪过时,他心底会泛起一丝不易察觉的不安。

三天后,下午两点。

林默正在市中心一家他常去的咖啡馆里修改新书稿,手机屏幕突然被一条推送新闻点亮——

突发著名慈善富豪李建业离奇死于家中地下室,现场未发现凶器,警方初步排除自杀可能!

林默的手指顿住了。李建业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一个热衷于沽名钓誉的富豪,风评毁誉参半,但与他的圈子毫无交集。他本能地想划掉推送,目光却猛地被新闻配图中,现场勘查人员拍摄的、打码后仍能看出大致情形的现场照片吸引。

心脏骤然一缩!

那种布置……那种氛围……

他立刻点开新闻详情,快速浏览文字描述:“……死者被发现时仰卧于地下室中央,胸口有单一锐器创口,直贯心脏,为致命伤……现场血迹分布符合瞬间大量出血特征……但令人困惑的是,警方未能找到任何符合创口特征的凶器,现场门窗完好,无强行侵入痕迹……”

冰冷的寒意顺着林默的脊椎急速爬升,瞬间攫住了他的四肢百骸。他几乎是颤抖着手指,拨通了苏晓的电话。

“苏晓,看新闻!李建业的案子!”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然后传来苏晓倒吸一口冷气的声音:“……冰锥?”

“像不像?”林默的声音干涩。

“太像了……不,不是像……”苏晓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惊骇,“创口描述,环境特征,尤其是凶器消失……这,这简直就是‘冰殇’的复刻版!”

“立刻通知所有人,老地方紧急集合!”林默挂断电话,抓起外套就冲出了咖啡馆,甚至没顾上结账。侍应生追出来,他只扔下几张钞票,头也不回地钻进出租车。

一种巨大的、荒谬的、令人窒息的恐惧感淹没了他。纸上谈兵的游戏,变成了血淋淋的现实。

一小时后,“书房”内。

气氛比三天前的聚会要凝重百倍。巨大的电子屏幕上显示着李建业案子的新闻截图和俱乐部存档的“冰殇”方案要点对比图。惊人的相似度,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面色发白。

“这不可能!”赵楠第一个跳起来,情绪激动,脸上不再是兴奋的苍白,而是恐惧的惨白,“我的方案只存在于‘潘多拉魔盒’!绝无外泄的可能!”

陈震脸色铁青,死死盯着屏幕:“‘潘多拉魔盒’的安防是我亲自设计的,物理隔绝,多重验证。理论上,连一只外星蚊子都飞不进去。”他转向林默,“老林,最后一次操作是你进行的,有没有异常?”

林默摇头,声音低沉而肯定:“没有。一切正常。操作流程你们都知道,不可能有纰漏。”

“那就是我们中间……”苏晓的声音有些发颤,她环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林默、陈震、赵楠,以及坐在主位上面沉如水的周逸夫,“……有人泄露了方案?”

这个猜测如同在密闭空间里投下了一颗炸弹。

“放屁!”陈震猛地一拍桌子,“我陈震是看不惯你们这些文人纸上谈兵,但老子当过警察,知道轻重!泄露方案?我图什么?”

赵楠激动地挥舞着手臂:“我更不可能!‘冰殇’是我的心血!我怎么会让它……”

周逸夫抬起手,制止了即将爆发的争吵。他苍老的面容上刻满了凝重:“现在不是互相指责的时候。当务之急,是确认两件事。第一,这究竟是可怕的巧合,还是确凿的模仿犯罪?第二,如果是后者,消息是如何泄露的?”

“不会是巧合。”林默斩钉截铁地说,“凶器消失,单一精准刺杀,密闭环境……太多细节吻合。这绝不是偶然。”

他走到“潘多拉魔盒”前,再次启动了检测程序。屏幕上流水般闪过各种日志数据,一切正常,没有任何非法访问或拷贝的记录。

“见鬼了……”陈震喃喃道,他的专业自信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或许……不是技术层面的泄露。”苏晓沉吟道,她强迫自己冷静下来,运用她的专业知识,“有没有可能,是在我们讨论的过程中,被窃听了?或者,俱乐部存在我们不知道的‘旁观者’?”

这个可能性让所有人背脊发凉。

“书房每次聚会前我都会进行反窃听扫描。”陈震摇头,“至于‘旁观者’……俱乐部的成员资格审核极其严格,都是林默和周老亲自把关的。”

林默沉默着,目光再次扫过屏幕上那并排的新闻截图和方案摘要。那冰冷的对应关系,像一条毒蛇,缠绕上他的心脏。他想起赵楠阐述方案时那狂热的眼神,想起陈震对漏洞的犀利指责,想起苏晓补充的心理引导,甚至想起周逸夫那番关于“初衷”的告诫……

每个人,似乎都有那么一瞬间,可能越过那条线?

但理性告诉他,这不可能。俱乐部的每一个人,虽然性格各异,但都是经过长期观察和考验的,对“游戏规则”有着根深蒂固的认同。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会议在一种极度压抑和互相猜忌的气氛中不欢而散。没有结论,只有更深的不安和恐惧。每个人都承诺会动用自己的一切资源,私下进行调查,但彼此眼中那份刚刚建立的、脆弱的信任,已经出现了清晰的裂痕。

林默最后一个离开别墅。夜色更深,初冬的寒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他没有叫车,而是沿着寂静无人的郊区道路慢慢走着,试图理清混乱的思绪。

回到自己位于高级公寓顶层的家,一股熟悉的孤独感扑面而来。他脱下外套,径直走向书房,习惯性地想用工作麻痹自己。

然而,就在他书桌正中央,那盏蒂芙尼台灯的光晕下,静静地躺着一张对折的白色打印纸。

林默的呼吸骤然停止。

他的公寓安保级别极高,除了他自己,只有每周固定时间来打扫的钟点工有钥匙。而钟点工今天并没有来。

他缓缓走过去,手指带着微不可查的颤抖,拿起那张纸。

打开。

上面只有一行冰冷的、标准的宋体打印字:

**“你们书写罪孽,而我负责执行。致礼,你们的忠实读者。”**

字迹普通,毫无特征。但这句话本身,却像一颗子弹,精准地击中了林默的心脏。

他猛地回头,望向窗外漆黑的城市夜景。霓虹闪烁,车流如织,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却又仿佛每一扇窗户后面,都隐藏着一双窥伺的眼睛。

“读者”……

这个词让他不寒而栗。

他们一直在舞台上表演,自以为观众只有自己。却从未想过,帷幕之后,一直有一个沉默的旁观者,不仅观看了全部演出,还将剧本,搬上了现实的舞台。

而此刻,这个“读者”,已经将目光,投向了编剧本人。

林默紧紧攥着那张纸条,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冰冷的恐惧感再次包裹了他,但这一次,恐惧之中,一种被挑衅、被侵入的愤怒,也开始悄然滋生。

游戏,似乎才刚刚开始。而规则,已经由那个隐藏在暗处的“忠实读者”,重新书写。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