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其它小说 >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水镜工作室 著

其它小说连载

小说叫做《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是水镜工作室的小内容精选:第一中山房初聚首残冬腊蜀地雾中山的禅院偏房松柴在火塘里噼啪作将七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忽明忽暗如跳动的念最先打破沉默的是穿赭色僧衣的瑜伽他指尖捻着一串星月菩腕间银镯刻满梵开口时喉结滚动如撞铜钟:“诸位今日踏破雾该是都听过‘琉璃光藏于众生身’的话头?”靠窗坐着的书生放下手中《药师经宣纸书页上满是朱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竹框眼声音清润如浸雪水:“年前在长安...

主角:菩萨,药师佛   更新:2025-10-16 10:48:3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第一章 雾中山房初聚首残冬腊月,蜀地雾中山的禅院偏房里,松柴在火塘里噼啪作响,

将七人的影子投在斑驳的土墙,忽明忽暗如跳动的念珠。

最先打破沉默的是穿赭色僧衣的瑜伽士,他指尖捻着一串星月菩提,腕间银镯刻满梵文,

开口时喉结滚动如撞铜钟:“诸位今日踏破雾来,该是都听过‘琉璃光藏于众生身’的话头?

”靠窗坐着的书生放下手中《药师经》,宣纸书页上满是朱批,他推了推鼻梁上的竹框眼镜,

声音清润如浸雪水:“年前在长安书肆得见南怀瑾先生的讲记,说药师佛的秘密不在西天,

倒在人间烟火里。只是‘消灾延寿’四字,听着像江湖术士的话,始终参不透。

”火塘边的美妇忽然笑了,她指尖戴着一枚翡翠戒指,

映得火光都成了碧色:“先生这话不假。去年我夫君遭了牢狱之灾,家产几乎散尽,

夜里读《药师经》‘除一切忧苦’,竟梦见琉璃光从顶门入,醒来时衙役就来传讯,

说是冤案得雪。只是这‘秘密’,到底是佛力,还是人心?

”扎着双丫髻的少女攥紧了怀里的布偶,布偶脸上绣着小小的药师佛印,

她声音细弱如抽丝:“阿娘得了肺痨,大夫说没救了。寺里的师傅教我念药师咒,

念到第七日,阿娘竟能坐起来喝粥了。可昨日师傅又说,这不是咒力,是‘秘密藏’开了,

这‘秘密藏’又是什么?”一直闭目打坐的禅宗师傅忽然睁眼,目光如炬扫过众人,

他手中的铁如意在青砖上轻轻一叩,声响清越如磬:“南先生早说过,药师佛的秘密,

是‘本愿’与‘众生’的照面。龙树菩萨当年在龙宫取出《药师经》,不是要藏着掖着,

是要让人知道,佛的十二大愿,本就是众生自己的愿。

”穿青色儒衫的弟子抚着案上的《论语》,眉头微蹙:“《论语》说‘仁者寿’,

与药师佛‘延寿’之说似有相通。只是儒家讲‘修身以俟命’,佛说‘消灾’,

难道不是向外求吗?”角落里的道家弟子忽然摇了摇手中的羽扇,

扇面上画着八卦与药师坛城,他声音带着几分散漫:“道家讲‘我命在我不在天’,

药师佛说‘除一切病苦’,都是要让人做主自己的性命。只是南先生说这秘密‘非空非有’,

倒比道家的‘金丹’更玄妙些。”瑜伽士忽然起身,走到屋中央的琉璃灯前,

灯盏里的酥油正燃着,光色澄澈如蓝天:“诸位且看这盏灯,灯油是‘愿’,灯芯是‘行’,

火光便是‘琉璃光’。龙树菩萨当年为何要将经藏在龙宫?不是怕人读,

是怕人只当它是‘经’,忘了自己就是那盏能燃的灯。”第二章 雨夜各诉心头事入夜后,

雾中山下起了细雨,雨丝敲打着窗棂,如诵咒的节拍。七人围坐在火塘边,

禅院的老和尚端来一壶普洱茶,茶香混着雨气,漫在屋子里。“我先说吧。

”瑜伽士捧着茶碗,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十年前我在藏地修行,师兄得了麻风病,

寺里的人都要把他赶走。我抱着师兄跪在雪地里,念药师咒念到嗓子出血,

可师兄的病还是越来越重。后来我在经卷里看到南怀瑾先生的批注,说‘药师佛的药,

先治众生的“分别心”’,我才明白,我那时念咒,心里想的是‘求佛救他’,

却忘了自己看师兄的眼神,早带了嫌弃的毒。”他顿了顿,

眼底泛起水光:“后来我带着师兄下山,用草药给他敷,陪他说话,不再念咒,

只把他当亲人。半年后,师兄的伤口竟开始愈合。

南先生说‘药师佛的秘密是“众生平等”’,我到那时才懂,所谓‘消灾’,

先消的是自己心里的灾。”书生放下茶碗,指尖在书页上摩挲着:“我去年进京赶考,

考前总梦见自己落榜,夜里睡不着,就翻《药师经》。看到‘随所乐求,一切皆遂’,

心里更慌,觉得自己求的是功名,是‘贪’,佛不会应。后来读南怀瑾先生的讲记,

说‘求功名若为了做事,不是贪,是“愿”’。我忽然想通,我求功名,是想当个好官,

让家乡的百姓不再受旱涝之苦,这不是贪,是我的‘愿’。”他笑了笑,

眼角有细纹:“考试时我反倒不慌了,写策论时句句都想着百姓。后来中了进士,

分到家乡当县令,今年修了水渠,百姓再也不用靠天吃饭。我才知道,药师佛的‘满愿’,

不是佛给的,是自己的‘愿’够真,够实,就像种子遇了雨,自然会发芽。

”美妇轻轻转动着翡翠戒指,声音柔中带刚:“我夫君是做茶叶生意的,前年被人诬陷走私,

家产被抄,我带着孩子住破庙里。那时我恨,恨诬陷我夫君的人,恨不辨是非的官,

夜里常哭到天亮。有天庙里的老尼给我一本《药师经》,说‘药师佛能除一切忧,

先除“恨”的忧’。我读‘于诸有情,起慈悲心’,忽然想起夫君常说,

做生意要给茶农留余地,从不压价。我心里的恨,慢慢就淡了。

”她抬手擦了擦眼角:“后来我去找当年诬陷夫君的人,他说自己是被逼的,我没怪他,

还帮他说了情。没过多久,当年的官被罢了,新官查了案子,还了夫君清白。

南先生说‘药师佛的秘密是“慈悲能化怨”’,我现在信了,怨像火,你越浇油越旺,

你用慈悲浇,它自然就灭了。”少女抱着布偶,声音比之前响亮了些:“阿娘生病时,

我每天都在佛前磕头,求佛救救阿娘。可阿娘还是咳得厉害,我就哭,说佛不灵。

后来寺里的师傅给我看南怀瑾先生的书,说‘药师佛的药,是“信心”的药’。我才明白,

我那时磕头,心里想的是‘佛你快救’,却没给阿娘信心。后来我每天给阿娘读经,

读‘无复苦恼,增益寿命’,阿娘听着,眼里慢慢有了光,不再怕了。

”她把布偶贴在胸口:“现在阿娘能下地干活了,她说不是咒救了她,是我读经时的样子,

让她觉得有盼头。南先生说‘药师佛的秘密是“信心能生力量”’,我觉得,

这力量不是佛给的,是我和阿娘心里的盼头,凑成了那道光。

”第三章 禅院论道解疑团雨停时,天已微亮,禅院的梅树开了,花瓣上沾着露水,

如琉璃珠。禅宗师傅拿着铁如意,走到梅树下,转身对众人说:“昨日诸位说了自己的事,

今日我们来解‘药师佛的秘密’。南怀瑾先生说,《药师经》的核心是‘十二大愿’,

可这‘愿’不是佛的,是众生的,你们信吗?”道家弟子摇着羽扇,接话道:“我信。

道家讲‘天人合一’,佛说‘众生皆有佛性’,都是一个理。药师佛的十二愿,

比如‘除一切众生众病,令身心安乐’,这不是佛自己要做的,是众生希望自己能这样。

佛只是把众生的愿,说出来了,就像镜子,照出众生心里的光。

”儒家弟子点头:“《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药师佛‘令诸众生,

身心安宁’是一个意思。只是儒家讲‘修身’,佛讲‘修心’,南先生说‘身心不二’,

我觉得,所谓‘健康’,就是心里的‘中和’,映到身体上,就没了病。”禅宗师傅笑了,

用铁如意指着梅树:“诸位说得都对,可还差一层。龙树菩萨当年在龙宫得经,

为何要等到时机成熟才传出来?南怀瑾先生说,是怕人‘着相’。有人把药师佛当‘神’,

求他消灾、求他赐财、求他延寿,却忘了自己心里就有‘药师’。”他顿了顿,

声音提高了些:“比如‘消灾’,灾是什么?是心里的‘执着’。你执着于‘我要发财’,

没发财就觉得是‘灾’;你执着于‘我要长寿’,生病就觉得是‘灾’。药师佛的‘消灾’,

是让你明白,‘灾’是自己找的,你不执着,灾就没了。”瑜伽士合十:“师傅说得是。

我在藏地时,总执着于‘师兄要痊愈’,却忘了‘生老病死’是常态,执着于‘痊愈’,

反倒是给师兄添了压力。后来我放下执着,只陪他过好每一天,灾就消了。

南先生说‘药师佛的秘密是“不执着”’,真是一点没错。

”书生补充道:“我之前执着于‘中进士’,怕落榜,就觉得是‘灾’。后来想通,

中与不中,只要我能做事,就是好的,执着没了,心就安了,反而中了。所谓‘财富’,

也不是佛给的,是你不执着于‘财’,专心做事,财自然来。

”美妇点头:“我之前执着于‘恨’,恨那些害我夫君的人,

心里的‘灾’比夫君的牢狱之灾还重。后来放下恨,心就安了,夫君的事也顺了。

南先生说‘幸福生活,是心里的安’,我现在每天看着夫君和孩子,心里踏实,这就是幸福。

”少女抱着布偶,轻声说:“我之前执着于‘阿娘要痊愈’,哭着求佛,反而让阿娘更怕。

后来我不执着于‘痊愈’,只陪阿娘开心,阿娘倒好了。我觉得,药师佛的秘密,

就是‘好好活着,不贪不执’。

”第四章 龙树遗训照古今禅院的老和尚拿来一本泛黄的经卷,说是寺里传下来的,

里面有龙树菩萨的手札。七人围在一起,小心翼翼地翻开,纸页上的梵文虽已模糊,

但旁边的汉文批注,却清晰可辨。“诸位看这里。”禅宗师傅指着批注,“龙树菩萨说,

他将《药师经》藏在龙宫,不是怕人读,是怕人‘误读’。

有人把‘消灾延寿’当‘求佛保佑’,却忘了‘佛是己作,莫向他求’。南怀瑾先生说,

这就是药师佛的核心秘密——‘众生自度’。”道家弟子凑过去看,

羽扇停在半空:“龙树菩萨说得对。道家讲‘自求多福’,和这个意思一样。

药师佛的‘药’,不是丹药,是‘自度’的方法:不执着、有慈悲、存信心。

你用了这‘药’,病就好,灾就消,财就来,福就到。”儒家弟子抚着经卷,

感慨道:“龙树菩萨当年冒着风险将经传出来,是怕众生忘了‘自度’的道理。

就像孔子周游列国,是怕世人忘了‘修身’的重要。南怀瑾先生说‘儒释道同源’,

今日一看,果然如此。”瑜伽士捧着经卷,眼眶又红了:“十年前我要是看到这手札,

就不会执着于‘求佛救师兄’了。龙树菩萨说‘琉璃光在众生心里’,师兄后来能好,

是因为我心里的‘琉璃光’亮了,不再有分别心,不再有执着心。

”书生点头:“我进京赶考时,要是看到这手札,就不会慌了。龙树菩萨说‘随所乐求,

一切皆遂’,不是佛遂你的愿,是你自己的‘愿’够真、够实,够‘自度’,愿就遂了。

我求功名是为了做事,是‘自度’,也是‘度人’,所以愿遂了。

”美妇轻轻摸着经卷上的字迹:“我夫君遭难时,要是看到这手札,就不会恨了。

龙树菩萨说‘于诸有情,起慈悲心’,慈悲不是对别人,是对自己,也是对别人。我不恨了,

是对自己慈悲,也是对诬陷我夫君的人慈悲,所以灾消了。”少女把布偶放在经卷旁,

轻声说:“阿娘生病时,要是看到这手札,就不会哭了。龙树菩萨说‘信心能生力量’,

我的信心不是对佛的,是对阿娘的,也是对自己的。我信阿娘能好,阿娘信自己能好,

力量就有了,病就好了。”第五章 雾散光生悟真机次日清晨,雾中山的雾散了,

阳光透过窗棂照进禅院,落在七人身上,如琉璃光。老和尚拿来七盏琉璃灯,分给众人,

说:“今日你们要下山了,把这盏灯带回去,记住,灯灭了没关系,心里的灯不能灭。

”瑜伽士捧着琉璃灯,对众人说:“我要回藏地,

把龙树菩萨的手札和南怀瑾先生的讲记带给寺里的人,告诉他们,

药师佛的秘密不是‘求佛’,是‘自度’,是心里的‘琉璃光’。我要让更多人知道,

分别心是病,执着心是灾,慈悲心是药,信心是光。”书生捧着琉璃灯,

笑道:“我要回县里,把《药师经》和龙树菩萨的手札放在县衙里,让下属都看看。

我要告诉他们,当官能贪,贪的是‘为民做事’;能求,求的是‘百姓安乐’。

药师佛的‘财富’,不是金银,是百姓的笑脸;药师佛的‘幸福’,不是自己的安逸,

是百姓的踏实。”美妇捧着琉璃灯,柔声道:“我要回家,把经卷和手札给夫君看,

给孩子看。我要告诉他们,做生意不能奸,要像药师佛一样,有‘慈悲心’,给茶农留余地,

给顾客留诚信。药师佛的‘消灾’,不是躲过灾祸,是心里的‘安’,再大的灾,心里安了,

就不算灾。”少女捧着琉璃灯,笑得灿烂:“我要回家,把布偶上的药师佛印描得更亮,

把龙树菩萨的话告诉阿娘。我要告诉阿娘,心里的灯亮了,身体就好;心里的灯亮了,

日子就甜。药师佛的‘延寿’,不是活多久,是活着的每一天,都有光,都有盼头。

”禅宗师傅看着众人,点头道:“你们都悟了。南怀瑾先生说,药师佛的秘密,

说到底就是‘众生是佛,佛是众生’。你心里有慈悲,你就是药师佛;你心里有信心,

你就是药师佛;你心里不执着,你就是药师佛。所谓‘琉璃光’,不是佛的光,

是你自己心里的光。”道家弟子摇着羽扇,笑道:“今日一别,诸位都是‘药师’了。

我要回山,把今日的事告诉师傅,告诉更多道家弟子,儒释道本是一家,

都是要让人心里的灯亮起来。”儒家弟子拱手:“我也要回书院,

把今日的悟到的道理讲给学生听,让他们知道,‘修身’就是‘修心’,

‘仁者寿’就是‘琉璃光’。”七人走出禅院,阳光洒在他们身上,

琉璃灯的光映着他们的脸,如佛的脸。老和尚站在禅院门口,看着他们的背影,

轻声念道:“药师佛的秘密,不在经卷里,在众生心里;不在西天里,在人间烟火里。

”第六章 人间烟火续新篇三年后,雾中山的禅院又来了七位客人,

生的下属、美妇的孩子、少女的阿娘、禅宗师傅的徒弟、道家弟子的同门、儒家弟子的学生。

他们围坐在火塘边,像三年前的七人一样,捧着琉璃灯,说着自己的故事。

“我师傅在藏地建了一座‘琉璃寺’,收留了很多生病的人。

”瑜伽士的弟子摩挲着灯盏边缘,腕间也戴着一串梵文银镯,“师傅说,

药师佛的秘密是‘自度度人’,我们给病人治病,

先治他们的‘分别心’——不嫌弃麻风病人的溃烂,不轻视乞丐的污浊,

只把他们当需要暖的人。上个月有个被族人赶走的哑巴老人,在寺里住了半年,

竟能对着佛像比划‘谢谢’,师傅说,这是老人心里的琉璃光透出来了。

”书生的下属捧着灯,指尖沾着墨痕,

一看便知是常握笔的人:“我们大人在县里建了‘药师桥’,还开了‘惠民药铺’。

药铺里的药都按成本价卖,遇到穷苦人就白送。有次闹瘟疫,大人带着我们熬药,

连续三天没合眼,他说‘药师佛的十二大愿里,有一愿是“令诸众生,身心安宁”,

我们当差的,就是要替佛把这愿落到地上’。后来瘟疫退了,

百姓在药铺门口立了块‘琉璃光’的木牌,说这是比牌匾更金贵的谢礼。

”美妇的孩子才十二岁,捧着灯盏的手还显稚嫩,

却字字清晰:“我娘把家里的茶叶铺改叫‘琉璃茶肆’,

每个月都给山里的学堂送茶叶和书本。她说‘药师佛的财富不是赚多少银钱,

是能帮多少人’。去年茶农遭了旱灾,茶叶减产,我娘不仅没压价,还提前付了定金,

说‘大家都要活下去’。现在茶农们都愿意把最好的茶卖给我们,说买我们的茶,心里踏实。

”少女的阿娘气色红润,再也不见当年肺痨的憔悴,她把灯盏放在膝上,

轻声道:“我家丫头现在会给村里的孩子读《药师经》了,不是让他们求佛,

是让他们知道‘心里有光,日子就不暗’。去年村里的牛棚着了火,大家都慌着抢东西,

丫头却喊‘先救牛,牛是庄稼人的命’,后来火灭了,牛也没事,村里人都说,

这孩子心里装着‘药师心’。”禅宗师傅的徒弟握着铁如意,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