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其它小说 > 跟着博士去旅行

跟着博士去旅行

爆爆 著

其它小说连载

网文大咖“爆爆”最新创作上线的小说《跟着博士去旅行是质量非常高的一部其它小豆豆陈卓是文里的关键人超爽情节主要讲述的是:1我那读到博士的儿子和儿总说我是“愚昧的土著”。他们育全靠文献和数孙子发高他们不让物理降说“这是在锻炼孩子的免疫系统”。那孙子在我面前突然抽口吐白我吓得魂飞魄手忙脚乱地抓起电下意识就打给了儿子陈他正在参加一个学术论冷静地打断“你的恐慌会通过信息素传递给孩不利于他康”“我已经预约了线上专你不要私自行要敬畏科”“不要用你落后的...

主角:豆豆,陈卓   更新:2025-10-23 12:40:54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1

我那读到博士的儿子和儿媳,总说我是“愚昧的土著”。

他们育儿,全靠文献和数据。

孙子发高烧,他们不让物理降温,说“这是在锻炼孩子的免疫系统”。

那天,孙子在我面前突然抽搐,口吐白沫。

我吓得魂飞魄散,手忙脚乱地抓起电话,下意识就打给了儿子陈卓。

他正在参加一个学术论坛,冷静地打断我。

“妈,你的恐慌会通过信息素传递给孩子,不利于他康复。”

“我已经预约了线上专家,你不要私自行动,要敬畏科学。”

“不要用你落后的经验,来干扰我科学育儿的进程。”

等他们开完会回到家,孩子已经脑损伤。

我成了罪人,被他们赶出家门。

当晚,我吊死在了家门口。

再睁眼,我回到了儿媳把那本三百页的《育儿宝典》摔在我面前的那一天。

这一次,我要让他们看看,什么叫“敬畏”!

1

“妈,这上面的每一条,都请你严格遵守!”

儿媳黄漫婷指着那本厚得像砖头的《育儿宝典》。

“豆豆不是你的试验品。”

“他的成长每一步,都要有数据支撑。”

“你那些老掉牙的经验,收起来吧。”

我的儿子陈卓,此刻就站在她旁边补充道:

“妈,漫婷说的没错。”

“育儿是一门严谨的科学,不是靠感觉。”

“我们也是为了豆豆好。”

上一世,我就是被他们这套“为你好”的说辞,逼得步步退让。

最后成了害死孙子的罪人。

我压下心底翻涌的恨意,慢慢地露出了一个顺从的微笑。

“好,我学。”

“你们都是博士,文化高,懂得多。”

“我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老婆子,肯定都听你们的。”

我的反应,让他们俩都愣住了。

他们大概以为,我又会像以前一样,苦口婆心地跟他们争辩几句。

黄漫婷狐疑地看了我一眼,似乎在判断我话里的真假。

我主动拿起那本《育儿宝典》,戴上老花镜,一页一页翻看起来。

“哎呀,这上面写的真好。”

“原来孩子哭了不能马上抱,这是在锻炼他的独立性。”

“我以前都做错了。”

“还有这个,辅食要严格按照克数来,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有道理,科学!”

我一边看,一边点头称赞。

我的态度,极大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

陈卓的表情舒缓下来:

“妈,你能想通就好。”

“我们也不是怪你,只是时代在进步,思想也要跟上。”

“是是是,我一定跟上你们的步伐。”

我笑得无比真诚。

当天下午,我就以“随时记录豆豆的成长数据”为由。

在家里各个角落都装上了摄像头。

“这样,就算我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你们也能第一时间看到,及时纠正我。”

“免得我这老婆子记性不好,又犯了错误。”

陈卓和黄漫婷对视一眼,欣然同意。

在他们看来,这些摄像头是监视我的工具。

晚上,我给我的老姐妹,当了一辈子护士长的刘姐打了个电话。

“刘姐,你帮我找个最专业的律师,专门打抚养权官司的那种。”

电话那头,刘姐很惊讶:“出什么事了?”

我看着摄像头亮起的红点,平静地说:

“我要把我的孙子,从他亲生父母手里,抢过来。”

2

接下来的日子,我成了一个最完美的“科学育儿”执行者。

《育儿宝典》上说,为了培养孩子规律的作息,每天早上七点必须准时叫醒。

豆豆睡得正香。

我面无表情地拉开窗帘,打开音响,用刺耳的音乐把他吵醒。

孩子惊醒后,憋着嘴大哭。

黄漫婷在旁边满意地点头:

“妈,做得对。”

“不能心软,这是建立规则感的第一步。”

我点点头,转身在我的小本子上记下:

3月5日,上午七点,依照黄漫婷的指令,我用噪音强行唤醒豆豆,导致他哭闹30分钟。

宝典上说,孩子哭闹是情绪表达练习,不能立刻安抚。

要让他自己平复,锻炼情绪管理能力。

豆豆因为出牙,牙龈肿痛,哭得撕心裂肺。

我抱着手臂,就站在他旁边看着。

陈卓从书房走出来,皱着眉:

“妈,你别站那儿,你的焦虑会影响他。”

“去做你的饭去吧。”

我一言不发地回到厨房,在本子上记录下:

3月7日,豆豆出牙哭闹时,陈卓禁止我进行安抚。

宝典上说,为了锻炼孩子的肠胃功能,辅食要多样化。

哪怕孩子不爱吃,也要“鼓励”他吃完。

黄漫婷买来一种据说营养价值极高的蔬菜泥,味道又苦又涩。

豆豆只吃了一口,就紧紧闭着嘴,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豆豆,乖,这个对身体好。”

黄漫婷拿着勺子,不依不饶地往他嘴里撬。

豆豆被逼急了。

“哇”地一声把吃下去的全吐了出来。

吐了黄漫婷一身。

黄漫婷的脸瞬间就黑了。

她把碗重重地摔在桌上,对我吼道:

“还不是你!肯定是你偷偷给他吃零食了,把他嘴巴养刁了!”

我摊了摊手,指了指墙角的摄像头:

“摄像头24小时开着,我有没有给他吃零食,你们可以随时调监控看。”

“我每天喂什么,喂多少,都严格按照你给的食谱来,一克都不差。”

“你可不能冤枉我。”

黄漫婷被我堵得哑口无言,气冲冲地抱着孩子回了房间。

陈卓走过来,压低声音对我说:

“妈,她工作压力大,你多担待点。”

“我怎么担待?”

“她自己定的规矩,自己执行不下去,反倒怪我?”我冷冷地看着他。

“陈卓,我丑话说在前面。”

“现在是你们让我科学育儿,出了问题,可别把锅甩我头上。”

陈卓的脸色有些难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我看着他走进书房的背影,心里一片冰冷。

上一世,每当他们那套理论出了问题,他们就会像这样,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是我偷偷给孩子加了衣服,所以他免疫力下降。

是我没把餐具消毒干净,所以他肠胃不好。

是我不够冷静,把恐慌情绪传染给了孩子。

这一次,我倒要看看,在摄像头的360度无死角监控下,他们还能找出什么借口。

我不仅要记录,我还要宣传。

我开始在小区的业主群里,不经意地分享我儿子的育儿经。

“我们家陈卓博士说了,孩子发烧是好事,能提高免疫力,不能随便降温。”

“我们家儿媳妇说了,孩子哭了不能抱,不然长大了没出息。”

起初,群里还有人附和几句,说博士就是不一样。

渐渐地,风向开始变了。

“老张家的孙子,昨天烧到39度,他家儿媳妇也是博士,吓得连夜送医院了。”

“谁敢拿孩子开玩笑啊?”

“就是,孩子哭都不抱,那是养孩子还是养仇人啊?”

我看着群里的聊天记录,笑了。

舆论的种子,我已经埋下。

现在,就等着那场决定命运的高烧了。

3

周五下午,豆豆开始发烧了。

我一摸他的额头,滚烫。

体温计一量。

38度5。

上一世,就是这场高烧,要了豆豆半条命,也彻底断送了我的人生。

我拿出手机,先给刘姐推荐的律师,王芳发了条信息:

“开始吧。”

然后,我拨通了陈卓的电话。

电话响了很久才被接起,背景音很嘈杂。

“妈,什么事?我这边正开着重要的学术研讨会。”陈卓的语气很不耐烦。

“豆豆发烧了,38度5,脸很红,精神也不太好。”

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焦急。

“38度5?”

陈卓的声音听起来没有一点波澜,反而带着责备。

“妈,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

“这是正常的免疫反应,是身体在和病毒作斗争。”

“你不要大惊小怪。”

“可是他看起来很难受。”

“难受是正常的,你以为免疫系统工作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吗?”

他粗暴地打断我,“我发给你的《育儿宝典》第78页,关于发烧的部分,你没看吗?”

“看了,可是...”

“没有可是!”

陈卓的声音严厉起来,“你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

“不要把你那套落后的经验拿出来。”

“你的恐慌会通过信息素传递给孩子,不利于他康复。”

“我已经在线上平台给豆豆预约了我们学校儿科的李教授,半小时后视频问诊。”

“在这之前,你不要采取任何物理降温措施,不要喂药,什么都不要做!”

“要敬畏科学!”

“听到了吗?”

“听、听到了。”我挂断电话,脸上没有丝毫表情。

一模一样的话术。

一模一样的冷漠。

仿佛电话这头不是他的亲生儿子,而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实验对象。

我转头看向豆豆。

他小小的身体因为高烧而微微发抖,嘴唇干裂,无力地哼唧着。

我的心像被一只手狠狠揪住。

但我知道,我不能心软。

短时间的痛苦,是为了换他一生的健康,和摆脱这对冷血父母的自由。

我打开手机录音,给我那个爱串门的老邻居张阿姨打了个电话。

我用带着哭腔的声音,把刚才陈卓的话复述了一遍。

“张阿姨,你说我该怎么办啊?”

“孩子烧成这样,他爸不让送医院,说是在锻炼免疫力...”

“我心疼啊!可我不敢违背我儿子的意思。”

“他是博士,他说要敬畏科学...”

电话那头,张阿姨倒吸一口凉气:

“我的天!这是什么博士?”

“这是要孩子的命啊!你别听他的,赶紧送医院!”

“我不敢啊,我儿子会骂死我的。”

“他说他预约了线上专家。”

我无助地哭泣着。

挂了电话,我回到客厅。

豆豆的体温还在升高,已经到了39度2。

他的呼吸越来越急促。

我拿出手机,打开业主群,发了一条语音。

“各位邻居,谁家有儿科医生的联系方式?”

“我家豆豆高烧39度多了,孩子他爸不让去医院,说要科学育儿,在线等专家。”

“我心里没底,想找人问问...”

一石激起千层浪。

群里瞬间炸了。

“疯了吧?39度多还不去医院?”

“快打120啊!还等什么线上专家!”

“李阿姨,你儿子是哪个学校的博士?我要去他们学校论坛曝光他!”

4

半小时后,所谓的“线上问诊”开始了。

陈卓把视频电话接了进来。

屏幕上出现一个看起来很有学问的中年男人,应该就是他说的李教授。

“李教授,这是我母亲。”陈卓先介绍了我。

然后他把镜头转向我:“妈,你把豆豆的情况跟李教授说一下。”

我抱着浑身滚烫的豆豆,声音颤抖:

“教授,孩子发烧到39度2了,脸特别红,呼吸有点快,没什么精神。”

李教授推了推眼镜,慢条斯理地问:

“除了发烧,有别的症状吗?”

“比如咳嗽、流鼻涕?”

“没有,就是发烧。”

“嗯,”李教授点点头,“根据我的经验,这大概率是幼儿急疹。”

“典型的症状就是反复高烧,烧退了之后会出红疹。”

“这个病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多喝水,等待身体自己恢复就行。”

陈卓立刻附和:“对对对,李教授说的跟文献上一致。”

“妈,你听到了吗?不需要处理。”

又是这套说辞。

上一世,就是因为这个李教授,轻描淡写地诊断为幼儿急疹,直接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我看着怀里越来越难受的豆豆,继续“表演”。

“可是教授,他看起来真的很难受,一直在哼哼,身体还有点抖。”

“体温升高,身体出现应激反应是正常的。”

李教授的语气充满了不以为然。

“家长不要过度焦虑,要相信孩子的自愈能力。”

就在这时,我怀里的豆豆,突然身体一僵,四肢开始有节奏地抽动起来。

眼睛往上翻,嘴唇发紫。

高热惊厥!

上一世那恐怖的一幕,再次在我眼前上演。

我的心跳瞬间漏了一拍。

但理智告诉我,必须冷静。

“啊!”

我发出一声惊恐的尖叫,对着手机屏幕喊。

“教授!孩子抽了!他抽过去了!”

屏幕那头的李教授和陈卓都愣住了。

陈卓的脸瞬间白了,对着电话吼道:

“妈!你干了什么?是不是你又给他捂汗了?”

都到这个时候了,他第一反应还是指责我。

“我没有!我什么都没做!就是你说的!”

我哭喊着,“陈卓!豆豆抽过去了!口吐白沫了!”

“你冷静点!”

陈卓还在电话那头吼。

“把孩子平躺,头侧向一边,不要往他嘴里塞任何东西!”

“我马上回来!”

他嘴上说着急救措施,人却还在几十公里外的会场。

我没有理他。

我抱着豆豆,疯了一样冲出家门,一边跑一边大喊:

“救命啊!孩子抽过去了!救命啊!”

我的喊声惊动了整栋楼。

门一打开,就看到邻居张阿姨和另外几个邻居站在门口。

其中一个,正是住在楼下,退休前是儿科主任的刘医生。

他们是被我刚才在群里的求助信息引来的。

刘医生看到豆豆的样子,脸色大变,立刻冲了过来。

“高热惊厥!快!打120!”

她一边指挥别人,一边熟练地把豆豆从我怀里接过去。

让他平卧,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

我的手机还保持着通话。

陈卓在那头疯狂地叫喊着我的名字,背景里夹杂着李教授慌乱的声音。

我拿起手机,对着话筒:

“陈卓,这就是你信奉的科学。”

“我孙子要是出了事,我让你,还有那个狗屁教授,一起给他陪葬!”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