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言情小说 > 胎坏了是什么梗

胎坏了是什么梗

歌谷 著

言情小说连载

言情小说《胎坏了是什么梗讲述主角林静陈浩的甜蜜故作者“歌谷”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胎祸》第一章1世仿佛在李明哲的脚慢慢融化——柏林马拉松的赛著名的勃兰登堡门近在眼欢呼声如同海啸般灌入他嗡嗡作响的耳但此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脚下那片灰黑色的沥青它不再坚反而像一块微微下陷、带着粘稠阻力的橡皮每一步都需要耗费比平时更多的力气去挣是错觉吗?极限下的体能透支?他甩了甩汗珠飞视线有些模肺部火烧火每一次吸气都像是吞下粗糙的沙而不是...

主角:林静,陈浩   更新:2025-11-07 23:32:39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胎祸》第一章1世界,仿佛在李明哲的脚下,慢慢融化——柏林马拉松的赛道,著名的勃兰登堡门近在眼前,欢呼声如同海啸般灌入他嗡嗡作响的耳朵。

但此刻,他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脚下那片灰黑色的沥青上。

它不再坚硬,反而像一块微微下陷、带着粘稠阻力的橡皮糖,每一步都需要耗费比平时更多的力气去挣脱。

是错觉吗?

极限下的体能透支?

他甩了甩头,汗珠飞溅,视线有些模糊。

肺部火烧火燎,每一次吸气都像是吞下粗糙的沙砾,而不是充满活力的氧气。

这感觉不对,非常不对。

他经历过无数次撞墙期,但从未像这次,仿佛不是肌肉在抗议,而是整个外部环境在与他为敌。

空气变得浓稠,带着一股若有若无的、烧焦的橡胶味。

他记得今天清晨热身时,就闻到了这股味道,很淡,以为是城市某个角落飘来的工业废气。

现在,这味道加重了,塞满了他的鼻腔、喉咙,首抵胸腔。

他试图深吸一口气,发动最后的冲刺,喉咙里却发出一声怪异的、被扼住似的“嗬”声。

视野边缘开始出现黑色的斑点,像溢出的油污,迅速扩散。

欢呼声变得遥远而扭曲,他听到自己心脏在耳膜里疯狂擂动,然后,是某种更可怕的、细微的撕裂声,来自身体内部。

他猛地张开嘴,却吸不进任何东西。

仿佛有一张无形而富有弹性的膜,牢牢封住了他的气管,甚至从内部堵住了他的肺泡。

他双手徒劳地抓向自己的脖颈,指甲在皮肤上划出白痕。

世界在他眼前倾斜,灰黑色的天空,模糊的建筑轮廓,还有脚下那片正在吞噬他的、橡胶铺就的赛道……领跑者,世界冠军李明哲,在距离终点线不足五百米的地方,像一棵被砍伐的树,轰然倒地。

2林静关掉了办公室的壁挂电视。

屏幕上,主持人用沉痛的语气播报着李明哲意外猝死的新闻,背景是混乱的终点线画面。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发出沉闷的嗒嗒声。

“肺泡异物阻塞性窒息……”她低声重复着新闻里提到的初步死因,眉头紧锁。

这太不寻常了。

顶尖运动员,经过最严格的体检,在最后冲刺阶段死于异物阻塞?

什么异物?

她起身走到窗边。

窗外是她所在这座一线城市永恒的背景音——车流。

无数轮胎碾压着路面,日以继夜。

她仿佛能看见,那些肉眼看不见的橡胶微粒,正从无数条轮胎上剥离,像黑色的花粉,升腾,弥漫,融入空气,沉入水土。

她的电脑屏幕上,打开着一份她正在撰写的报告草稿,标题是《城市环境中微米/纳米级轮胎磨损颗粒(TRWP)的迁移、富集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估》。

报告里引用了大量数据,显示城市空气、水体沉积物、甚至农田土壤中的橡胶胶尘含量,在过去十年里呈指数级增长,早己超过了理论上的安全阈值。

但这份报告的命运,她几乎可以预见。

三年前,她一篇关于城市雨水径流中微塑料污染的论文,就被某位德高望重的学界前辈批评为“小题大做”,“缺乏首接人体危害证据”。

而轮胎胶尘,牵扯的利益链条远比普通的塑料制品庞大和复杂。

桌上的手机震动起来,是一个陌生的本地号码。

她犹豫了一下,接听。

“是……是林静博士吗?”

一个年轻、带着些许迟疑和口音的男声传来,“我……我叫阿杰,在城西‘快易修’轮胎店工作。

我……我发现了一些东西,有点怪,网上看到您的文章,就想……什么东西?”

林静的声音保持着专业性的平静,但心里微微一动。

“下水道……还有我养的鱼……”阿杰的声音似乎有些不知所措,“下水道口的淤泥,像……像橡皮泥,扯不断。

我的鱼,身上好像长了硬壳……我不知道该跟谁说……”林静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川流不息的车河。

李明哲的倒地,怪异的下水道淤泥,长硬壳的鱼……这些散落的点之间,似乎有一条无形的、带着橡胶气味的线,正在缓缓浮现。

“你在店里吗?”

她拿起笔,“地址告诉我,我下班后过去看看。”

3陈浩对着录音笔,唾沫横飞:“听清楚了吗?

第几起了?

这个月第三起!

都是晴天,都是路面干燥,都是在红绿灯路口缓慢刹车时打滑侧撞!

交管局的报告永远是‘司机操作不当’?

狗屁!”

他烦躁地抓了抓头发,看着电脑上整理的事故现场照片。

轮胎在路面上留下的刹车痕很浅,不符合急刹车的特征,更像是……轮胎瞬间失去了抓地力。

“浩子,冷静点。”

旁边的同事递过一杯咖啡,“这种小事故没流量,主编说了,要抓眼球,得找更劲爆的。”

“劲爆?”

陈浩冷笑一声,“非要等哪天油罐车在市中心因为这种‘操作不当’炸了,才算劲爆?”

他关掉录音笔,抓起车钥匙。

“我再去最后一个事故现场看看,城西那个路口。”

半小时后,陈浩蹲在十字路口的人行道上,用手指抹了一下路沿的积尘。

一层厚厚的、黑灰色的粉尘,触感细腻得反常。

他捻了捻,指尖有一种奇怪的滑腻感,像是掺了极细的橡胶粉末。

他抬头,看着红绿灯变换,车辆启动、刹车。

无数轮胎与路面摩擦,细微的颗粒就在这日常的喧嚣中,持续不断地产生、飞扬、沉降。

一阵微风吹过,卷起些许粉尘,在午后阳光下,仿佛一片闪烁的、不祥的灰色薄纱。

陈浩下意识地屏住了呼吸,感觉喉咙有些发痒。

他拿出手机,对着路面的积尘拍了几张特写,又录了一小段车流视频。

然后,他打开通讯录,犹豫着是否要拨通那个几乎从未联系过的号码——环境科学院的林静。

他记得在一次环保主题的论坛上见过她,一个看起来有些固执、不太合群的女科学家。

当时他觉得她的研究过于理论化,离新闻热点太远。

但现在,一种记者的本能,让他觉得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事情背后,或许隐藏着同一个幽灵。

他最终没有拨出电话,而是发了一条简短的信息:“林博士,冒昧打扰。

我是记者陈浩。

想向您请教一些关于城市空气中橡胶粉尘污染的问题,不知您何时方便?”

信息发送成功。

他收起手机,目光再次落回那层灰色的积尘上。

风仍在吹拂,那些看不见的、或己悄然显现的颗粒,正无声地覆盖这座城市,覆盖每一个呼吸着的生命。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小编推荐

最新小说

最新资讯

标签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