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的晨雾里,十二面锦帆在桅杆上猎猎作响。
郑和站在宝船九重雕栏前,指尖摩挲着袖中那枚温润的玉佛牙。
咸涩的海风掠过他鬓角的白发,将三十年前那个血色清晨的记忆又吹回眼前。
那是永乐七年的盂兰盆节,锡兰山国的佛牙寺还浸在檀香里。
供奉着释迦牟尼犬齿的黄金佛龛前,郑和刚将永乐帝御赐的翡翠观音安放妥当,忽听得殿外传来铁甲铮鸣。
透过雕花窗棂,他看见亚烈苦奈儿王的象兵已将寺庙围得水泄不通。
"三宝大人!
"通事马欢踉跄着冲进来,官帽歪斜地挂在额角,"那蛮王说要佛牙做聘礼,才肯放我们采买龙涎香!
"郑和的手按在绣春刀上,刀柄缠着的犀牛皮已被摩挲得发亮。
他想起离京前姚广孝的密信:"锡兰崇佛而王暴,当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此刻殿外传来士兵的惨叫,想必是随行的锦衣卫与象兵交上了手。
"取我的铜胎弓来。
"郑和转身时,绯红蟒袍在佛前长明灯下泛起血色。
他登上钟楼俯瞰战场,见那亚烈苦奈儿王正骑着白象在阵前叫嚣,黄金面具在烈日下灼人眼目。
雕翎箭破空之声惊起满寺孔雀。
白象哀鸣着轰然倒地,黄金面具裂成两半,露出底下那张因惊惧扭曲的脸。
郑和将第二支箭搭上弓弦,对着乱作一团的象兵高喝:"大明船队携四海之谊而来,尔等若再执迷——"话音未落,东南方突然腾起滚滚黑烟。
"报——!
"浑身浴火的传令兵从码头方向奔来,"蛮王分兵偷袭宝船!
"郑和瞳孔骤缩。
他记得宝船上不仅有准备进贡天方的青花瓷,更藏着那卷标注着隐秘航路的《星槎胜览》。
当机立断抽出绣春刀,刀光映着佛牙舍利塔的金顶:"马欢带二百人守佛牙寺,其余随我杀回码头!
"厮杀持续到月出东山。
当郑和的亲兵终于夺回旗舰时,甲板上已积了寸许血泊。
他倚在折断的桅杆旁,看着海面上漂浮的敌船残骸,突然发现那些柚木船板的接缝处,竟隐隐透着只有天方战船才用的鱼胶痕迹。
"大人!
"王景弘捧着染血的航海图踉跄而来,"蛮王...蛮王趁乱逃往古里方向了!
"郑和抹去脸上血污,转头望向西南海域。
那里是传说中麒麟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