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文斋读书!手机版

文斋读书 > > 曾国藩:成事密码曾国藩王国维最新好看小说_已完结小说曾国藩:成事密码曾国藩王国维

曾国藩:成事密码曾国藩王国维最新好看小说_已完结小说曾国藩:成事密码曾国藩王国维

踏局而上 著

军事历史完结

《曾国藩:成事密码》男女主角曾国藩王国维,是小说写手踏局而上所写。精彩内容:曾国藩的人生智慧,源于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践,是晚清士大夫处世成事的经典范式,核心可归为“勤、谦、慎、恒”四字。 他针对普通人痛点,点出“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主张以“勤”破惰——每日早起、读书不辍、日课自省,连军务繁忙时仍坚持写日记复盘,将“勤”融入衣食起居;对有才者,则警示“皆以一傲字致败”,提出以“谦”避祸,如他功高时主动裁撤湘军、推让功劳,认为“端庄厚重是贵相,谦卑含容是贵相”。 治家上,他立“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家训,要求家人“习勤劳、戒骄奢”,强调“家和则福自生”,其家书至今仍是家庭教育范本。成事方面,他信奉“天下事当于大处着眼,小处下手”,不贪快求稳,如组建湘军时从选兵、练兵细节抓起;更有“打脱牙和血吞”的韧性,遇挫不馁,在困境中积蓄力量。 这些智慧不尚空谈,皆从实践中来,既适用于个人修身,也可指导处世与成事,成为跨越时代的“人生指南”。

主角:曾国藩,王国维   更新:2025-10-28 20:11:47

继续看书
分享到:

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这句古训如同一把青铜钥匙,轻轻叩开成事者的精神之门——它从不是遥不可及的豪言,而是拆解了“成功”的本质:志向是指引方向的北斗,苦心是淬炼心性的炉火,劳力是踏平荆棘的草鞋,三者齐备,哪怕是微末小事,也能在时光里酿出甘甜的果实。

回望历史长河,晚清名臣曾国藩的一生,正是对这句古训最生动的诠释。

他并非天资卓绝的“神童”,科举之路曾六次落榜,考卷甚至被主考官当作“反面教材”传阅,评语里“文理太浅”西字,像一根细针,扎在一个读书人的自尊上。

可他没有被这挫败击垮,反而将每份落榜试卷逐字批注,找出自己“思路滞涩议论空泛”的症结,如同农夫深耕土地般,把不足之处一一翻晒、修正。

后来投身军旅,他创建湘军之初,面对的是装备精良的太平军和朝廷的猜忌,常常陷入“兵缺粮断”的绝境。

有次兵败后,他站在湘江边,望着滔滔江水,连投江的念头都有过,可想起“坚其志”的初心,还是咬着牙重整旗鼓——他亲自训练士兵,从扎营、列阵到兵器使用,事事亲力亲为,甚至在马背上还在修改兵法策略。

这份“苦其心”的坚韧与“劳其力”的踏实,最终让湘军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力量。

曾国藩曾在日记里写道:“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方有成事之可冀。”

这“躬身入局”的态度,正是对“劳其力”最朴素的注解,也让我们明白:所谓志向,从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要靠双脚一步步踩实的路。

若说名人的故事离我们尚远,那邻居家的老周,用十年时间修复旧钟表的小事,更能让我们读懂这句古训的温度。

老周退休前是机械厂的工人,退休后迷上了修复老钟表——那些蒙尘的座钟、停摆的怀表,在别人眼里是“废品”,在他眼里却是“会说话的时光”。

刚开始时,他连最基础的齿轮咬合原理都不懂,常常对着一堆零件发呆,手指还被细小的弹簧划破,鲜血渗进木质钟壳的纹路里。

有次修复一只民国时期的珐琅钟,钟摆的轴心断了,市面上找不到匹配的零件,他就自己用黄铜一点点打磨。

白天对着图纸画尺寸,晚上在台灯下锉削,眼镜片上落满铜屑,连吃饭时手指都在不自觉地模仿打磨的动作。

家人劝他“一把年纪别遭这罪”,他却笑着说:“修钟和过日子一样,急不得,得慢慢磨。”

就这么磨了三个月,当那只珐琅钟重新发出“滴答、滴答”的声响时,老周的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

他没有靠修钟赚钱,只是把修好的钟表摆在自家阳台上,路过的邻居能听见清脆的钟声。

这份不图回报的坚持,恰是“事无大小,必有所成”的最好证明——成功从不是用金钱衡量的,而是当你为一件事倾注了心血,最终看到它绽放光彩时,心底那份满溢的踏实。

要做到“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离不开两种支撑:一是“耐得住寂寞”的心态,二是“放得下浮躁”的行为。

心态上,成事的过程往往是一场孤独的修行。

就像种茶人,从播种到采茶,要经历春寒、夏雨、秋霜,等茶树长出嫩芽,还要凌晨起床采摘,再经过晒青、摇青、杀青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制成一杯好茶。

这个过程里没有鲜花和掌声,只有重复的劳作和漫长的等待。

很多人之所以半途而废,不是因为能力不够,而是因为耐不住“看不到结果”的寂寞——就像刚埋下种子就想收获果实,刚学写字就想成为书法家,把“速成”当成了常态,却忘了“苦其心”本就是对心性的打磨。

那份等待的寂寞,其实是时光在为“有所成”积蓄力量,就像酿酒,密封的时间越久,酒香越醇厚。

行为上,关键在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现在很多人喜欢做“规划大师”,在笔记本上写下密密麻麻的目标,却从未真正行动过——就像画了一张精美的地图,却始终没有迈出第一步。

而“劳其力”恰恰要求我们“落地”:想学会一门手艺,就从最基础的动作练起;想完成一个项目,就从第一个任务做起。

就像工匠砌墙,每一块砖都要放平、砌实,少一块砖、差一丝缝隙,墙就可能倒塌。

那些看似“笨”的坚持,那些重复的、琐碎的努力,其实是在为成功搭建稳固的基石。

就像老周打磨零件,每一次锉削都不起眼,可正是无数次的打磨,才让断了的轴心重新恢复功能。

“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

当我们再次念起这句古训时,它己不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变成了可触摸的生活方式——是学生为了一道难题反复演算的专注,是上班族为了一个方案熬夜修改的认真,是老人为了修复一件旧物耐心打磨的执着。

它告诉我们,成功从不是少数人的“幸运”,而是每个人都能拥有的“必然”——只要你愿意把志向当作指引,把苦心当作养分,把劳力当作脚步,哪怕走得慢一点,哪怕做的事小一点,终会在时光的尽头,看到属于自己的风景。

愿我们都能在平凡的日子里,以志为炬,以苦为舟,用踏实的脚步丈量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这便是这句古训留给我们最珍贵的价值。

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

资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