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风透过厂区简陋的铁皮屋顶,带着淡淡的潮土气息。
张枫推开枫林制药厂那扇吱呀作响的铁门,脚步稳重却心中涌着波澜。
厂区外的泥泞小路还没完全晒干,几辆老式人力三轮车缓缓驶过,留下一串轮印。
他背着泛旧的公文包,包里是早己印好的药品宣传册、药效说明单,以及他打定主意用来开局的那张“销售策划表”。
老厂长老李在厂门口抽旱烟,看到张枫出来,皱眉问:“小张,又去市医院?”
“是的,厂长。”
张枫微笑,不急不慢,“今天打算找市医院药剂科的苏晴小姐,顺便让李主任看下样品。”
老李沉默半刻,叹道:“你这年轻人…医院那边不是像以前那么好拿单子了。
外资药品开始进来,我们本土小厂压力大。”
张枫点头。
心中清楚,这家厂在1990年的背景下,虽然有机会,但也正处在被边缘化的边缘。
——市医院立于县城最繁华的一条马路旁。
红砖墙体、白灰栏杆、门前停着几辆旧自行车。
药车铃声、报刊广告声、医院司机的喇叭声交织在一起。
张枫推开医院的大门,心中一动:这条他奔波多年的跑道,此刻却是他的起点。
电梯是旧式钢梯,楼道里充满消毒水混氧气管道的气味。
三楼药剂科门口,护士正推着药车缓慢走出。
“你好,我是枫林制药张枫,给药剂科带点样品。”
那位护士抬头,容貌清秀。
淡蓝护士服上别着一个胸牌:苏晴。
她看他一眼,微笑道:“张先生,请稍等,李主任正在会议室,您可以先坐。”
她转身推开药房门,动作温柔却不慌不忙。
那一刻,张枫的目光在她身影上停留了一瞬。
他坐下,目光环视这间药剂科。
桌椅简单、药架陈旧、手写标签……和他前世熟悉的医院相比,这里清贫却真实。
他拿出样品册,整理好资料。
苏晴回来,递给他一杯温水:“您先喝点水,等主任回来。”
“谢谢。”
张枫接过水杯,心里一暖。
她的声音、她的笑容,没有丝毫功利。
那在这个年代,显得弥足珍贵。
李主任终于从会议室出来,金边眼镜下的眼神带着一丝审视。
“枫林厂?
你这个厂我听说过,生产能力小,包装也一般。”
他开门见山。
张枫微笑不语,拿出两盒阿莫西林胶囊样品递上。
“主任,我们这批胶囊经过优化,杂质低、溶出快。
虽包装简单,但疗效可靠。
医院若愿意试用,我这边也可以提供优惠。”
李主任皱眉,看了眼苏晴,她点头。
“你这话倒首接。
我给你两盒试试。
效果好,我可以让药房扩大采购。”
张枫应声,心中一喜——这正是他重生后预判的突破口:质量+价格+信任。
——走出医院时,阳光正好。
张枫眯眼望向前方,街头广告牌依旧挂着“通信大哥大,引领新时代”的标语。
三十年前他曾在这里做新人,三十年后他带着现代的认知重来。
“机会,好像就在脚下。”
他心里想着。
那晚回到厂里,办公室灯光昏黄。
老刘正和其他代表聊酒桌上的事儿,看见他回来,喊道:“小张,今天医院那边怎样?”
张枫淡淡一笑:“有了突破。”
众人一愣,老刘拍他肩膀:“你这人,越来越不一样了。”
他回到桌前,打开笔记本。
第一页写的是:“医药代表起步计划——第二阶段:渠道试水”下面是他列下的几个关键词:1. 核心医院样品铺设2. 以真实疗效换信任3. 以价格优势抢位置4. 建立与关键护士/药剂师的信任关系他抬头看向窗外,夜色己经深了。
厂区铁皮屋顶反着昏黄光,风吹动窗帘轻响。
他嘴角浮起一抹微笑。
“苏晴,你不知道,也许我会把你带进我的世界。”
他知道,这一世,他要的不仅是事业的成功,还有——在这个变革时代,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情感。
距今1990年的中国医药市场刚刚起步,本土药厂尚在拐角。
本轮革新不是别人给的,是他亲手打下的。
灯光下,他写下最后一行字——明天,正式启动!
最新评论